高中政治政治常识主观题典型例题我国的国家制度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某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党员和干部展开了一次大讨论。
广大党员和干部献言献策,提出了大量建设性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道路、通信、电网和饮水改造工程;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尽快实现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要落实这些建议,该县政府要履行哪些职能?答案要点:①要履行经济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
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解决好道路和饮水问题,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
④履行政治职能,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某省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方便同选民的沟通,设立了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并且通过电视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
简要谈谈你对人大代表强化同选民沟通的认识。
答案要点:(1)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
(2)强化同选民的沟通便于人大代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3)强化同选民的沟通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3、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最尴尬的局面是:产品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
低端意味着单位产品盈利能力低下。
单位产品盈利有限,企业只能靠无限扩大产能维持,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政府在促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应发挥的作用。
答案要点:(1)履行经济职能,统筹规划,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制定扶持政策,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履行文化职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科技事业发展。
(3)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试运用政治常识的道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答案要点:(1)、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发展选进生产力。
(2)、要加强立法,完善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
(3)、行使经济职能,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行使文化职能,提高广大公民的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
(4)、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从各环节加大执法监督度。
(5)、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积极参与全民节能活动。
5、某县地处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带、交通也不便利,但是,他们却从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发展成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
该县政府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教育、文化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
(6分)(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该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是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6分)答案要点:(1)①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的两个战略以及对农业的支持。
②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及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③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主要表现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只要答出二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其中第一个要点为3分,其余要点为3分,共6分)(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注重工农统筹、城乡统筹发展。
④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⑤通过财政支出,满足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只要答出其中的四个要点即可给满分,每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共6分)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答案要点:(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各阶级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
(2)、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我国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7、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1)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6分)(2)试运用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理论依据。
(6分)答案要点:(1)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为此必须:①坚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策不动摇,②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坚持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④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⑤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涉农小额信贷,以缓解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压力。
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每点1分)(2)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是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2分)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分)③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的活动原则,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政府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
(2分)8、材料一:2006年9月,中国零点指标数据网公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下列图表是摘自其中的两个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问题:(1)分别说明图表一反映的信息。
(7分)(2)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试分析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如何解决图表一、二反映的问题,(10分)答案要点:(1)图表一反映:①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在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上历年来一直存在着差距;(1分)②我国城镇和农村(或说总体)居民的物价波动承受能力在02至04年间连续下滑,特别是农村居民下降幅度很大;(2分)③05年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各种居民的总体承受能力又有所反弹提高,(2分)特别是农村居民在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民的增收免税减负措施后出现大幅提高,使之与城镇居民的差距达到几年来的最低值(或说在缩小)(2分)。
(2)①履行政治职能,协调不同阶层人民内部的利益与矛盾,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
(3分)②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经济,促使农民增收,增强社会各阶层对物价的承受能力,加快中小城市经济建设,提高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
(3分)③履行文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居民的心理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
(2分)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保护环境,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创造健康良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分)二、我国的政党制度1、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材料二、新农村建设将再次解放农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农村走向和谐发展、人文和自然环境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还将为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奠定物质与文化基础,加速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让广大农民尽早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
(2)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答案要点:(1)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①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主要是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④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2、材料一、2006年7月薪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届六中全会,会议将把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为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