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教课方案编写格式与基本要求教课方案是教师以章节和课时为单位编写的详细教课方案,是授课思想、教课内容、教课技术的客观反应。
教课方案既不一样于教课纲领,也不等同于讲稿,教课纲领是对课程教课的整体要求,而教课方案则是实现教课纲领的详细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
一、教课方案的基本格式一份完好的教课方案包含以下内容:1、教课方案首页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分院、上课班级、任课教师,课程内容简介,教课目的与要求(课程的整体目标),教课要点与难点等内容。
2、教课单元教课方案主要包含授课学时、授课章节,拟采纳的教课方法或手段、教课目的与要求(章、节)、教课方式、基本教课内容、复习思虑题与作业题、本次课实行状况及教课成效解析等。
二、教课方案的编写要求1、以教课纲领、教课内容、基本教材为依照。
2、明确教课目的与要求。
3、科学安排进度,突出要点,讲清那点,侧重启迪。
4、精心采纳教课手段,注明其使用机遇。
5、教课方案应存入各教研室教课档案。
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授课时间(学年 /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课方案编写时间2018年3月课程名称大众流传学课程编号15061210总学时学分232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性质授课:32学时理论课()实验课()实验:学时任课教师赵月阳职称助教实习:周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7 级一、二、三、四班本课程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要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流传研究的对象和主要理论,要求对大众流传的成效研究侧重解说,并侧重经过流传事例的解读,来培育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解和解析能力,为后续课程供给理论知识的累积。
课程内容跟着新流传技术的发展和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流传学自己也由一弟子分的舶来简介和学科变为了与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亲密有关的热点学科,具主要参照有了亘古未有的学科地位和重要影响。
这全部都说明,流传学适应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资料需要,拥有其余学科不行代替的价值。
《流传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2011 年《媒介研究技巧》, Arthur Asa Berger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 2009 年《流传理论发源、方法与应用》, Werner J.Severin 著,中国传媒大学第一版社2006 年1﹑使学生认识流传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大众流传学的有关研究,经过经典的教课目的流传事例解读来扩展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育学生的流传理论运和用能力。
教课要求2、培育学生流传现象解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一定具备的基本能力。
(课程的所以,在教课安排上,应尽量侧重对学生对流传现象的理论解析,以便为此后的专业编整体目标)导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1、知识方面:掌握流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流传学的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正确性,理论深度方面不作过高要求。
2、能力方面:注意理论联系本质,学生要能依据课程所介绍的流传规律与研究方法进教课要点行本质训练,具备以下专业能力:其一,要能运用流传学理论对目前的流传现象与大众和教课难点文化热点进行理性的解析和议论;其二,能够运用所学的人际流传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问题,具备优秀的人际交流能力;3、素质方面:掌握理论思想的方法和规律,初步拥有理论的自觉与敏感。
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流传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对流传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含“流传”的定义及意义;流传学中“传教课目的播”的定义和特色;“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流传学的影响;流传学盛行和的时间和原由;我国流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流传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适用教课要求价值;如何学好流传学等(章、节)使首次波及流传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掌握。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从流传的定义看流传学的研究对象(PPT)1.如何掌握流传的看法2.流传与信息3.流传的定义和特色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二)流传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转规律的科学(PPT)1.社会流传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色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转与社会发展(三)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流传观(PPT)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掌握流传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掌握流传3.学习流传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思虑题:1.什么是流传?它的基本特色是什么?作业2. 什么是“流传隔膜”课后小结备注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历史与发展教课目的经过对人类流传历史的回首,揭露人类流传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流传能力的不停和打破以及新媒介不停产生的过程;同时显现流传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教课要求探究信息时代中流传的重要意义和将来的走向。
(章、节)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作业一、从动物流传到人类流传(PPT)1.动物社会的流传现象2.动物流传的限制性3.劳动创建了人类的语言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建性二、人类流传的发展过程(PPT)1.口语流传时代2.文字流传时代3.印刷流传时代4.电子流传时代三、信息社会与信息流传(PPT)1.流传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3.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作业:1.试阐述电子流传的发展在人类流传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符号和意义教课目的人类流传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人类流传活动的基本资料。
而信息又是符号和和意义的一致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观察符号教课要求与意义的性质和作用对掌握人类信息行为的特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是从符号和(章、节)意义的角度下手,对流传资料进行深入解析。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符号在人类流传中的作用(PPT)1.符号的定义2.信号与象征符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4.符号的基本功能二、人类流传中的意义交流(PPT)1.什么是意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符号意义的暧昧性4.流传过程中的意义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PPT)1.人类的象征行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流传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思虑题:作业 1.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 简述米德的“主我” ( I )和“客我”( me)理论。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人类流传的过程与系统构造教课目的人类社会的信息流传拥有显然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流传过程研究侧重从流传的基本要和素下手从微观上对流传活动进行掌握;流传系统研究把流传看做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教课要求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重视外在因素对流传的影响,从宏观上掌握(章、节)流传活动。
本章就是从这两个角度下手,力求用简洁的模式显现流传的一些基来源理。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流传的基本过程( PPT)1.流传过程的构成因素2.几种主要的流传过程模式3.流传过程的特色二、社会流传的系统构造(PPT)1.流传过程研究与流传系统研究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流传构造3.社会流传的总过程理论议论题:作业1.拉斯韦尔的“ 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点?课后小结备注大众流传学课程教课方案2学时授课题目人内流传与人际流传教课目的不一样的流传种类相互独立有相流传种类是研究流传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和人内流传和人际流传是此中的基石。
本章从人内流传和人际互交叉构成人类流传系统。
教课要求流传的特色和功能下手,对流传种类的微观部分深入商讨。
(章、节)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一、人内流传( PPT)1.人内流传的过程与构造2.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想活动的人内流传3.作为社会意理过程的人内流传4.个人信息办理的基模理论二、人际流传( PPT)1.人际流传的动机2.人际流传的特色和社会功能3.人际流传与自我表达思虑题:作业1.什么是人内流传?如何理解人内流传的性质和特色?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集体流传、会合行为、组织流传教课目的集体流传是在人内流传和人际流传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组织流传又是集体流传中一种和特别的种类,两者构成了流传种类中的中观构造。
它们是人类社会性的表现,本章讲对教课要求两者的特色、体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它们也是从流传过程研究向流传系统研究过渡(章、节)的桥梁。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作业一、集体流传( PPT)1.集体的看法及其种类2.集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3.集体流传与集体意识4.集体规范在集体流传中的作用5.集体压力与趋齐心理二、会合行为及其流传体制(PPT)1.会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2.会合行为中的特别流传体制3.流言流传与会合行为中的“信息流”三、组织流传( PPT)1.组织与组织流传2.组织内流传的过程与体制3.组织外流传及其形态作业:1.试述组织流传及其功能。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大众流传教课目的大众流传是众多流传形态中普及率最高,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流传形态。
它的和重要影响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信息的自觉追求愈来愈表现出来。
大众流传能否教课要求控制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可否顺利发展。
所以本章经过对大众流传的(章、节)发展历史的回首,试图商讨大众流传的功能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以及应付举措。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大众流传的定义、特色与社会功能(PPT)1.大众流传的定义2.大众流传的特色3.大众流传的社会功能二、大众流传的产生与发展过程(PPT)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1.大众报刊与大众流传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流传3.电视媒介与今世大众流传4.互联网与大众流传的新革命三、大众流传的社会影响(PPT)1.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2.对于大众流传社会影响的两种看法3.大众流传、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作业:作业1.简述对于大众流传社会影响的两种看法。
课后小结备注2学时授课题目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教课目的媒介组织是直接控制流传活动的流传者,所以它的内部制度、自己特色是限制流传活和动的直接因素;而流传者又是在特定的流传环境中存在的,必定遇到流传外面制度的控教课要求制。
本章就是从流传控制的外面规范来观察查活动遇到的影响,主要从流传制度和媒介(章、节)控制双方面进行研究。
教课方式解说、演示、事例解析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PPT)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案1.技术的定义和本质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4.今世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向及社会意义二、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PPT)1.流传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限制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作业:1.简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