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燕京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燕京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燕京理工学院毕业设计燕京理工学院图片自行更换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理工类)题目: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负责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2013年05月诚信申明我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对四年专业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全面的总结。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创新处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化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已经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学对本课题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空一行)从高校追求就业率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独立学院的企业文化环境对教学理念的影响王斌□公管指导教师□摘□□要独立学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与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思考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改进的意义,进而提出了构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体制的框架和具体实施办法。

在写作过程中,本文通过考察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学性。

副标题:宋体,四号字,居中(空一行)Study on Government ’Independent CollegesAbstractIndependent institute is a new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New and new problem arise with the number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 institute .Exploring a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s` works is vital towith its host university,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and thinking of the meaning of management improvement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paper decrypts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n independent institute, which reflects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空一行)目□□录□□言 ..................................................... 1 1章□课题研究价值 ......................................... 2 1.1节□选题背景 . (2)1.2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3 2章□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的现状及其原因 ................... 5 第2.1节□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的现状 ......................... 5 第2.2节□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现象的原因 ..................... 5 略 ........................................................... 6 结□□论 ..................................................... 7 附□□录 ..................................................... 8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言 (空一行)身为独立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深刻体会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与普通高校所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发现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没有一套完善的体制,无论教学还是心理素质培养方面。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体制的研究在学术领域还是比较新颖的课题。

2003年4月,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各地各校办学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名为《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第8号文件,文件提出了发展独立学院的“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原则。

从而,高等教育的这一改革创新得到政策的认可,进入了保护性和规范性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独立学院得到政策的认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体制问题也逐步摆在人们的面前。

(下略)提示一:在论文中的“新的一章”的处理格式为:采用另起一页的方式。

正文部分。

宋体,小四号字。

段落设置为: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均为0磅。

(空一行)第1章□绪论第1.1节□(节与正文之间空一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推1999年200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15%,以国外测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指的培养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同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依然偏低。

但是另一方面,逐年加大的毕业生数量给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相关信息表明,2001年高校毕业生中有34万人离校时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初次就业率约为7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的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9月,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0%,尽管初职平均收入与期望值相比已经大大降低,但仍有约70万人工作尚无着落。

2004年高校毕业生中有将近75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80万。

社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对高等教育的良好预期和现实中就业不畅的矛盾,育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理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有的校方告诉媒体,学校也没办法,因为数据是给上头看的,希望学生能配合工作。

据内部人士称:“学校要的只是一个证明,不会真实核对,你只要有个公章,无论是摆地摊自个儿创业,还是去什么机关大院,有章就行”。

第1.2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1.2.1研究目的(下略)1.2.2研究方法1)文献法。

本研究涉及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户籍管理制度和劳动为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2)比较法。

比较法是比较教育中的主要方法,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为本研究所涉及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化因素,不是某一个时期和某一个方面,而是建国以来各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的就业制度和相关的制度因素。

(下略)提示二:在论文中的“公式”处理格式为:图3.5□感觉剥夺实验提示四:在论文中的“表格”的处理格式为:表 1.1□尝试重现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 5段传记文回忆%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试图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试图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试图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试图回忆74484226提示五:在论文中的“新的一章”的处理格式为:采用另起一页的方式。

(空一行)图题目在图的下方。

“图x ”与“图题目”之间空一格。

图3.5表示第3章的第5幅图。

图题目:宋体,小四号字,居中,加粗。

表题目在表格的上方。

“表x ”与“表题目”之间空一格。

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居中,加粗。

表1.1表示第1章的第1张表。

表内文字均为宋体小四号。

特别提示:表格左右不封闭,注意保持全篇表格格式一致。

第2章□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的现状及其原因(章与节题目之间空一行)第2.1节□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的现状(节题目与正文之间空一行)高就业率的要求,对于不能完成指标、并且想用高就业率做招牌扩大招生的高校而言,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诱惑,会使它产生造假的冲动。

在就业率上做手脚,以前不是没有过先例。

比如,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同时也签一份就业协议,这样一个人贡献两个就业名额,或者说服学生签下学生本人并不满意的协议,或者以不签就业协议就将学生档案和户口退回原籍为压力,强迫学生签约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虚假数字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和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勉强应对。

(下略)第2.2节□大学生“就业率”虚高现象的原因(此处的节题目与正文之间空一行)2.2.1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1)金融海啸的影响高校之所以对就业率造假,其背后无法掩盖的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事实。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彼此相关”的今天,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中国不会成为金融海啸中的“安全岛”,中国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杨葳和刘梦大学毕业前做梦也没想到,大洋彼岸的金融“9·11”会波及到自己。

(下略)(2)对工作的期望值降低“敢于挑战10万元年薪者优先……”12月13日上午9点,西南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来自广东东莞的一家环保服务公司开出了年薪10万的诱人条件,而招聘的大学生将从事的工作竟是清淘化粪池业务员。

(下略)2.2.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社会转型、结构调整、现有制度、体制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失当、人们观念滞后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虽然我国也存在着总量矛盾,如“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和供给的高峰时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相重叠,但就大学生总量而言,并不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难以就业,扩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导致“就业难”的根本或主要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下略)(2)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的下降近年来,政府机构因为机构臃肿,本身就需要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再大量接收大学生,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中找出路,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编制的问题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