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

高考地理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


时间 1991~1997年 1998~2001年 2001~2003年 2003~至今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 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 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6.(2009浙江)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 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 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l。若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 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 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 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 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 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
解析:(1) 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 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省相比,原材料、 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具有这些优势; 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 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 基地向安徽迁移。 (2) 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促使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快城市 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跟踪训练2】(2010·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 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解析】(1)选B,(2)选D。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与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 方向及速度
① 116.0°E→ 34.2°N→33 向西南 115.6°E .0°N 最快
② 114.8°E→ 33.3°N→32 向东南 115.4°E .6°N 次之
③ 113.7°E→ 32.5°N→32 向西北 113.5°E .6°N 较平稳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 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 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 图”(图B),完成4~5题。 3.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 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4.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 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参考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 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 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 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 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 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此类合作,对 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双选)( BC )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快工业化进 程
C.促进技术创新
D.改变能源政策
【拓展练习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接 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是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下表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 占全省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拓展练习2】(2008全国Ⅰ)产业重心是 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 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 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 1~3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 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1)依据上表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 因素。
(2)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分析东部地区在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试题分析】试题借助外商投资这一新的问题情境, 从区域整体发展切入,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外商的投 资分布区域,让学生从中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规律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 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第(1)题,从图中山东省各地市数据可以看出青岛、 烟台、威海、潍坊等沿海地市的投资比重大,内陆比 重较小;同时位于胶济铁路沿线的济南、淄博的投资 比重也较大。第(2)题,在回答有关影响的问题时 一定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上题 可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经济基础好,交通便 利,投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但会加大它们与其 他地市之间的差异。
【案例剖析3】(2010年安徽)根据 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 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 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 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 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 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 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 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 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 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 分)
【规律总结3】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⑴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①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利于改 善区域环境; 不利:③减少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⑵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①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 的时间;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③加强与外界联系; 不利:④加速资源消耗;⑤加重环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
参考答案: 玩具制造业可行。理由:①是珠江三角洲急需转 出的产业项目;②劳动力密集行业,能提供大量 就业岗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③长株潭地区房租、 地价等较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该产业 污染少、耗能低;⑤交通方便,出口便捷 飞机制造业不可行。理由:①不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近期向外转移的项目;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争取国家投资或者引进资金的难度大;③技术密 集型产业,长株潭地区科技人才条件尚不具备; ④与飞机制造配套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差。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
【规律总结2】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方向
1.转移类型及顺序: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即开发 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衰退期、 成熟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 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 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一般情况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 源密集型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 2.方向:①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②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 。 3.世界产业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一一美国——日本一 一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东南亚、拉丁美洲。 注意:能否能够实现产业转移还与转出地区的政策及转入地 区的技术等产业基础条件有关。
【案例剖析2】(2007江苏)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 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 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 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 ① D.①、③、⑤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 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参考答案】(1)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 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 (交通);政策。 (2)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 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 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优势:东部地区靠近日韩,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 (高速公路)密度大,港口众多,海陆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 达,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制造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 水平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 接收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的问题:防止污染型工业、高耗能工业、 资源型工业的引进;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创自主品牌。
《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考纲解读】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结合实例,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对转入区和转 出区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