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学年第2学期“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说明本学期教师课内指导实验课8次。
另外,部分内容学生应在课外的实验课时中自主完成。
全部课内课外实验完成后,上交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教程,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安排。
以下是每次课内实验参考实验内容,老师应要求、演示并指导学生完成,反复练习、思考。
课内实验11.实验目标1.1 熟悉Access2010的启动、退出,初步了解操作界面。
1.2 可创建数据库文件。
1.3 可进行简单的外部数据交换,初步了解表对象。
1.4 可对Access进行初步设置。
2.实验内容2.1 根据实验教材“实验一”的内容进行操作(见本文档“附录1”)。
2.2 创建自己的文件夹(如E:\MYDBTEST等),然后将其设为默认文件夹。
2.3创建空的数据库文件,并放置在默认文件夹中。
2.4 利用“外部数据”选项卡,将附录表1、表3的数据导入Access数据库中。
方法一:将表1粘贴到文本文件中,然后导入Access,命名为“学院”。
步骤:(1)选择Word表复制,打开记事本,粘贴,然后命名为“学院”存储。
(2)进入Access,打开刚创建的Access文件。
(3)选择“外部数据”选项卡“导入并链接”组下“文本文件”按钮单击,打开“获取外部数据-文本文件”对话框。
(4)在该对话框中,单击“指定数据源”后面的“浏览”命令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找到要导入的文本文件“学院.txt”,单击“打开”按钮。
(5)回到“获取外部数据-文本文件”对话框中,再选择“指定数据在当前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和存储位置”下面的“将源数据导入当前数据库的新表中”单选项。
(6)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导入文本向导”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选择单选按钮中的“固定宽度-字段之间使用空格使所有字段在列内对齐”。
(7)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下一个“导入文本向导”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设置分隔线,利用鼠标调整、移动、删除字段之间的分隔线。
(8)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第三个导入向导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对每个字段设计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有无索引、以及哪些字段不导入。
(9)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第四个导入向导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选择“主键”。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弹出第五个导入向导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设置导入后的表名。
(10)单击“完成”命令按钮。
这时Access数据库中就产生一个导入的表。
若导入带分隔符的文本文件,其操作基本一致。
方法二:将表3转换为Excel表,然后导入Access,命名为“专业”。
(1)选择Word表复制,启动Excel,粘贴,然后命名为“专业”存储。
(2)在Access中单击“外部数据”选项卡下“导入并链接”组中的“Excel”按钮,弹出“获取外部数据-Excel电子表格”对话框,单击“浏览”按钮,指出文件“专业.xlsx”的完整存放路径,然后选中“将源数据导入当前数据库的新表中”。
(3)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导入数据表向导”,选中“第一行包含列标题”。
(4)单击“下一步”按钮,可对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以及索引进行需要的设置。
(5)单击“下一步”按钮,可对表的主键进行设置。
这里选择“我自己选择主键”,并设置为“专业编号”。
(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导入到表”的文本框中输入“专业,再单击“完成”按钮即可。
3.扩展3.1上网查找有关二维表格(如课程表等),并通过各种方法导入到Access中。
3.2上网或查阅其他资料学习有关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资料。
4.要求4.1理解实验中的有关概念,记录实验操作步骤。
4.2将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关键性界面进行截取。
并放置到Word文档中。
课内实验21.实验目标1.1 进一步熟悉课内实验1内容。
1.2 掌握数据导出操作。
1.3 将表和关系的概念进行对照。
1.4 开始进行数据库设计练习。
2.实验内容2.1 对课内实验1进行进一步熟悉。
2.2 将附录2的其余表都导入数据库中。
2.3 将学院表导出到Excel文件中、将专业表导出到文本文件中。
2.4 结合关系模型的概念,指出各表中与关系中元组、属性、主键、外键、参照表对应的概念。
2.5在Access中定义将“学院”和“专业”联接为一个表的查询,然后导出到Excel中。
(选做)2.6阅读实验教程中“实验2”,理解并掌握概念设计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3.扩展3.1 试设计其他自己熟悉领域需要存储的数据的ER模型。
(选做)4.要求4.1 理解实验中的有关概念,记录实验操作步骤。
4.2将实验操作步骤中的关键性界面进行截取。
并放置到Word文档中。
4.3 完全理解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熟悉Access的相关操作。
4.4 课外对有关ER模型设计做进一步学习。
课内实验31.实验目标1.1 掌握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2 能够设计出简单ER模型。
1.3能够将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1.4掌握数据类型的概念,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2.实验内容2.1分析并理解、掌握实验教材中“实验2”ER模型的设计。
2.2结合“实验2”和教材第4章内容,分析实验教材“实验3”的内容。
3.扩展3.1 试设计其他自己熟悉领域需要存储的数据的ER模型并转换为关系模型(选做)。
4.要求4.1 与实验同进度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课堂外增加实验时间。
课内实验41.实验目标1.1掌握数据类型的概念及应用。
1.2 掌握完整性的概念及设计。
1.3 掌握表对象的定义。
1.4 掌握关系的定义。
2.实验内容2.1 按照实验教材中“实验3”、“实验4”的内容进行实验。
3.要求4.1 与实验同进度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课堂外增加实验时间。
课内实验5-71.实验目标1.1完全掌握表的创建。
1.2 了解并进行查询操作。
1.3 理解运算与表达式的概念。
1.4 使用并掌握SQL查询语句。
1.5 掌握表的更新操作语句。
1.6了解交互方式定义和使用各类查询。
1.7 深入了解查询对象的作用。
2.实验内容2.1 全部完成课内实验4的内容(若前面有未完成的)。
2.2按照实验教材中“实验5、6、7、8”的内容进行实验。
3.扩展3.1查阅有关SQL语言的相关资料。
4.要求4.1与实验同进度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课堂外增加实验时间。
课内实验8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教学、实验情况,老师可抽查学生实验报告及了解学生实验效果。
附录1实验1 Access启动、退出与基本设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Access的启动、退出方法。
(2)初步熟悉Access界面及使用方法。
(3)对Access根据需要进行初步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1.启动Access的几种方法按照Windows启动程序的方法,使用以下常用的三种方法分别启动Access。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Access2010”菜单项单击。
●双击Access桌面快捷方式(若没有快捷方式可先创建)。
●打开“计算机”窗口,找到要操作的Access数据库文件,双击。
2.退出Access的几种方法●单击Access主窗口关闭按钮。
●选择“文件”选项卡单击,在Backstage视图中选择“退出”项单击。
●单击Access主窗口左上角图标,选择“控制菜单”中的“关闭”项单击。
●按“ALT+F4”键组合。
3.观察并了解Access用户界面不同方式启动进入Access,其界面有所差异。
通过“开始”按钮或桌面Access快捷方式启动进入Backstage视图;通过Access数据库文件关联则直接进入Access数据库窗口。
Access用户界面主要由三个组件组成:●功能区。
●Backstage 视图。
●导航窗格。
(1)观察Backstage视图:不同方式进入Backstage视图,注意其差别。
(2)观察功能区:了解组成功能区的选项卡。
(3)观察导航窗格。
各种对象的显示组合。
4.Access选项及其设置在Backstage视图中选择“选项”命令单击,进入Access选项对话框窗口。
在该窗口可设置默认文件夹等。
选择“当前数据库”页,如图1.1所示。
在该页面可设置文档窗口显示方式、定制导航窗格等。
在“快速访问工具栏”页,可定制工具栏的项目。
图1.1 Access选项设置窗口三.回答问题并填写实验报告(1)如何启动Access?有几种方法?(2)按键退出Access,对应的键是什么?(3)几种方式进入Backstage视图?(4)最初功能区有哪几个选项卡?(5)如何隐藏导航窗格?(6)更改Access默认文件夹怎样操作?(7)怎样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添加“复制”按钮图标?附录2实验数据库的数据表1学院表2教师表3专业表4学生表5项目表6项目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