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浪漫主义绘画

浪漫主义绘画


自由
画家本人
少年阿莱尔
1、画的中女神形象代表什么意义? 2、画家将自己的角色安排在哪个位置?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 日》)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 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 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 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 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 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 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 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 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 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 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牛市》 籍里柯
籍里柯 《骑兵军官》

欧仁· 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年)是继籍里 柯之后法国杰出的浪漫 主义画家。有“浪漫主 义的狮子”之称。他情 感丰富,知识广博,有 多方面的才能,他还擅 长音乐,有较高的文学 修养。他美妙的日记, 成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 记录,在艺术理论上德 拉克洛瓦也颇有建树。

籍里柯(Gericault, 1791 - 1823) 泰奥多尔· 籍里柯(1791~ 1824)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 师。籍里柯推崇提香、拉斐尔 的艺术。热爱鲁本斯狂放且激 情的构图和造型,研究过戈雅 的作品,逐渐在自己的作品中 显露出浪漫主义的倾向。1812 年,年仅21岁的籍里柯在沙龙 展出《轻骑兵军官的冲锋》, 获得意外的成功。27岁赴意大 利临摹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 审判》。28岁是创作了世界名 作《梅杜萨之筏》,该画展出 后获得巨大的成功。1842年1月, 籍里柯坠马身亡,年仅33岁。
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一位先驱。

《疯女》籍里柯
一个完全不能自理的精神病 患者,上了年纪的妇女。画 家没有去强调她那零乱不堪 的装束和外表,而着重于表 达这个失去理智的人在脸上 浮现的表情。那被扭曲了的 灵魂和失去控制的眼神,有 点逼人,刻画得丝丝入扣。 分析这一幅肖像画,可以看 出席里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 描绘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的 现实主义画家,他认真地探 索了人的内在东西。尽管这 种内在的东西从生理机制上 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粗犷而简要的笔触,不同 的色块伴着不可抑制的激 情,描绘了人以无比的力 量,征服野性十足又力大 无穷的壮牛,用狂暴征服 狂暴正是这幅画的主题。 画家以激荡的笔触、夸张 的造型、跳跃的色块组成 前景人和牛,而以大色块 横竖直线形体画背景,形 成明与暗、单纯与复杂的 对比关系,借以衬托前景 人物和牛群。
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
1、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特点? 2、画家如何来表现故事的情感意境?
故事背景:19世纪初,法国海军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 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中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 乘小船逃命,遗下一百五十多名乘客和船员。 Nhomakorabea
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 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 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 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 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 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 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 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造型交织在 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 作。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 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 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 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 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 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希奥岛的屠杀》德拉克洛瓦
故事背景:18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属于希腊版图的 希奥岛,并且血洗掠夺了这个小岛。据说被杀平民有 二万三千人,被卖为奴隶的有四万七千人。
• 这幅画里,画家充满了人性和同情,极其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独立 而又有联系的人物。画面右下方横躺着奄奄一息的少妇,胸怀袒 露,不懂人事的婴儿正伏在胸前寻找活命的母乳。画家选择这一 令人揪心的情节向侵略者发出最强烈的抗议;画面左边描绘了一 组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已经失去反抗的能力,濒临绝望,束手 待毙;前景坐着一位老妇人,抬首仰望苍天,向上帝发出求助和 控诉,有人认为这个形象就是画家当时的精神形象;画家特别在 前景右上方画一个骄横残暴的土耳其士兵,勒马驻脚、以胜利者 的姿态得意地看着被他们蹂躏过的土地,在他的马背后还拖曳着 被缚的裸体少女,那是豺狼的猎物。画家为了加强残暴的气氛和 悲剧的色彩,大胆借用了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画中的光色,使画 面色彩产生恐怖的真实感,透现了印象主义的晨光,有人说这幅 画中的色彩打开了印象主义的天窗。这是一幅画家用生命激情、 用愤怒与同情、用狂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塑造出来的人间悲剧 场面。这幅史无前例的画震动了法国画坛,画家把全部注意力放 在色彩的力度上,他采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 动态,将画面分为前后两个大层次,这使评论家戈蒂埃感慨陈词: “强烈的色彩,画笔的愤怒,他使得古典主义者如此不满与激动, 以致他们的假发都发抖了,而年轻的画家却感到非常满意。”
浪漫主义绘画
埃普森市的赛马
藉里柯
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德拉克洛瓦
希奥岛的屠杀

【浪漫主义的起源】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 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 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 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 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 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 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 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 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 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 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 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 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 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 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 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 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 奔放,富有运动感。
徐悲鸿
徐悲鸿与籍里柯所描绘的马,你更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埃普森市的赛马》 籍里柯
《埃普森市的赛马》 席里柯自幼爱马,尔后又爱骑马、画马, 直到骑马摔死,一生都与马相伴,马是他艺术中的主要形象。 在这幅赛马画中,天地融为一体,四匹骏马腾空飞驰,但给 人感觉是虽奔却停,动静不太一致,何以如此呢? 席里柯是 位受古典主义教育出来的画家,虽满怀激情,但他的艺术表 现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激情的需要。这正表明他是位由古典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