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点1:人民专政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对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专政),即新型的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7、人民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主体的广泛性;权利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的真实性。
(“三保障”+“一实现”+“人权”)8、人民专政具有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分子,打击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9、与专政的关系:(1):在一定阶级围,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在我国,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的保障。
10、坚持人民专政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人民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知识点2:政治权利与义务1、政治生活的全部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专指人大代表的选举)地位: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选民资格:年满18周岁且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不是对自由的限制;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的自由。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监督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4)对公民政治权利的政策: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
【特别提示】权利的实现≠扩大权利。
我国人利日益得到充分实现,但权利的容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不容推辞的、必须履行的。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1)在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
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知识点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特别提示】选举≠选举权。
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成员的选举;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行使选举权是选举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二)选举方式的确定: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根据国情,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5、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为什么要积极行使选举权利?(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
如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措施)(1)不断提高参与选举的素养(2)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
(3)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一)不同的决策方式:1、公民间接参与决策:方式: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意义: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公民直接参与决策重大意义:对决策者: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对公民: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提示】公民可以参加国家事务的决策,但公民不是决策者,没有国家事务的决策权。
决策权主体是决策机关,扩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三、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选举、决策,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1、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村民自治的容:①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决策: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③管理: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村民和村干部行为,用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监督:村务公开、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这种监督不是公民的监督权○5意义:使村民在实践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管理的权利,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化轨道3、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居委会作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5、城市居民自治的容:(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2)凡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3)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6、实行基层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的途径。
【特别提示】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乡镇政府对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关系,村民(居民)委员会不是乡镇政府的下级,与之没有隶属关系。
四、监督:守望公共家园1、监督方式(渠道):新途径(新方式):监督听证会、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2、实行监督的意义:(1)国家角度: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2)公民角度: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2)负责任地实行监督,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P31)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政府:国家行政机关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和维护国家久安的职能。
打击、惩治犯罪,保卫国家或公民的合法权益。
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必要的行政手段(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宣传马克思科学理论,提高民族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4)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1)有限政府: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2)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3)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我国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政府的作用就是管理和服务4、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在需要。
(4)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6)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依法决策的要求。
(7)是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
5、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坚持宗旨:为人民服务。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科学、、依法决策: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决策,依法决策。
(6)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坚持为对人民负责原则,要做到以下三点:(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裁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