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些突发性致病因素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下降导致急性缺氧和(或)二氧化碳(CO2)潴留,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帮助患者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床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

为减少体力消耗,降低耗氧量,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2.饮食护理重症期,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缓解期,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及纤维素,以软而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给药,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使用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及时观察神志及呼吸频率、深度的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现象,应减慢滴速,出现严重抽搐时应及时停药。

4.心理护理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引起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教会患者应用手势、
写字等方式表达其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观察循环状况,有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监测尿量及水肿情况,维持液体平衡状态;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调整临床用药;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6.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的引流。

氧疗护理,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动脉血氧分压(PaO。

)迅速提高到60mmHg 或SpO。

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可较高浓度(>35%)给氧,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二O。

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低浓度给氧。

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以及呼吸道黏液栓的形成。

压疮护理,避免局部受压、潮湿刺激,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吸烟患者劝导戒烟;积极防治诱发因素。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指导患者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食物宜软、烂、清淡可口,不宜过咸、过油腻。

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4.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使患者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和目的,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如劳累、情绪激动或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劝告吸烟患者戒烟;控制原发病及避免相关诱因。

6.复诊须知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若有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和变黄、排痰困难、气急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