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建议: ◆ 认清方位,最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来描述。 ◆ 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描述 太阳的位置。 ◆ 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 计量方法。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 观察的结果可能各人不一样。只要学生找出规律 即可。 活动 2: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现阳光下影 子变化的规律。 1、画教学楼的影子。 2、画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器材准备:指南针、 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尺、 钟表、温度计。 3、讨论: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建议: 1.先让孩子预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变化吗? 会怎样变化? 2.画大楼的影子,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任 选物体画影子。 3.制作观察影子的小仪器时,先用指南针定好 南北方向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可以先定方向,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 在纸上标识方向。再在纸上定好小棒的位置。 4.观察记录应该延续一整天。利用每节下课时 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样学生能够 获得一天的数据。 活动 3:在室内用手电筒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 寻找规律 器材准备: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1、模拟活动 2、讨论:A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太阳位置的关 系 B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C预测气温 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的关系 建议: 1.模拟活动前或后,一定要让学生讨论知道手 电筒和竹篾分别代表太阳和太阳在天空中运动 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 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对于学生预测气温的变化,教师不必表态, 只是让学生通过实测来说明气温和太阳位置的 关系。 本课主要活动:连续记录影子——侧重于科学探 究 三、实验与制作
熟悉的用品——镜子,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说 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利用镜子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导入:认识光的反射 现象,建立光的反射概念。 1、“引阳光入教室”:聚焦活动,调动学生原有 的玩镜子的经验,很快融入探究的情境。 2、“怎么让她的脸亮起来”: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认识到人的脸也会反光。 3、“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和皎洁的月亮是怎 样发光的吗”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几乎 每种物体都会反射光线,而且,越光滑的表面, 反射效果越好。 活动:研究光的反射 1、观察镜子里的物体:图 1:感性地认识到光 路是可逆的;图 2:认识到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 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2、两面镜子:两面镜子彼此互相映照产生 3、体验反方向:镜子成像特点的应用 A借助镜 子读左右相反的文字 B让笔在镜子里五角星的 缝隙间行走 拓展:利用反射现象(用平面镜做玩具或游戏) 1、日光接力打靶游戏:分析光的反射路线。 2.制作潜望镜: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观察 一个做好的潜望镜,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制作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教 师也可演示画出第一条光线。 3.制作万花筒方法见参考资料。 研讨:其他形式的反射现象(凹凸面镜) 1、认识这些现象 注意:A可让学生先预测一下:把镜面弯曲, 会照出什么样的像? 再让他们去照汤匙的正反面。B只要学生能发现 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而凸面镜中的影 像是正立的即可。 2、生活中的运用
3、昼夜交替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 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逆时针转动。 问题 2、如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 晚上 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 —-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 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二、教法分析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 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 在运动(自转)。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 建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地白 天和黑夜的情况,由大量的现象描述,产生对昼 夜现象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还需了解当早晨 面向南方的时候,太阳出现在那一边,傍晚的时 候太阳又从那一边落下,为下面做模拟实验做好 准备。 活动 1: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 做模拟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考虑:灯光的位置、 地球仪的方向、观察到的明暗变化,最关键的是 学生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 昼夜交替的现象。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 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 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 考虑怎样旋转才能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类 似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关键: 1. 注意几个细节:地球仪应逆时针转动;把 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投影仪不能靠地球太 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2. “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讨论,提 到模拟实验前进行。 活动 2: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 1、观察灯光下的地球仪,根据明暗的不同和明 暗的趋势,判断出那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 黑夜;哪些地方是早晨,哪些地方是黄昏。 2、知识应用。 活动 3:阅读资料: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 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种昼夜成因观点,进行 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建议:1.可以用多媒体介绍有关对昼夜形成原
3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 吗? 答: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 人造光。 问题 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 答: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启始课,通过学生观 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认识光源——自然,人造 2、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直接观察:透射过密林的阳光、乌云后面射出的 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 关表象,使学生很容易地推测出光沿直线行进 用实验证明: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 到墙上”的实验 3、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进一步认识光 的直线传播规律 主要活动: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误区和途径)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 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水、烧杯、等 实验过程:在烧杯对着的两侧画一个小圆圈,用 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 对面的小圆圈上。 实验结论:这说明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教材
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 变化:长---短--长。 问题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问题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 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二、教法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 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 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 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 响。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通过直接观察太阳视运动(观察太阳)和间接了 解太阳的视运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指 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场景图——太 阳的日出和日落即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现象引 入。 建议: 1.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说亲身 观察到的或是在影像资料上看到的日出、日落的 情景,为下一步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做好准 备。 2.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基本运动规律,如东升 西落等,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前提。 活动 1: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 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方位和高度。
1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 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 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 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 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4、看月亮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 律吗? 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 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 —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 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二、教法分析 观察发现一个月期间月亮的运行变化的规律。 交流:心中的月亮——了解学学生前概念 1、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从中了解学生对月 亮的变化已经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对关于月亮 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等 2、根据不同月亮的形状给月亮排序。学生可能 出些多种排列方法,在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 法,把这些排序方法当成是学生的一种已有经 验,在实际观察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结果 来纠正自己原有概念的错误,而不在课堂上根据 老师或者书本的介绍来直接纠正学生错误概念。 活动:连续观察月亮——总结规律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观察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给月相记日记。 观察月相要记些什么?(阳历、农历、观察地点、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为什么? 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 上活动。 问题 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 间。 二、教法分析 单元总结课。 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 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知道事物之 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活动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 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了解白天活动的动物和夜 间活动的动物,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的动物进行 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白昼还是黑夜的活 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 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 活动 2: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 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关于生物钟的讨论。 活动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 动物 拓展: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提交任务——收集资料——科学讨论——形成 共识 主要活动:调查活动——植物、人、动物的一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