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社区管理模式

青岛社区管理模式


推进三项改革
• 1、改革创新街道体制。 • 2、改革社区居委会干部制度。 • 3、改革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坚持四个结合
• 1、坚持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区建设工作健康发展的 政治保证,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 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 • 青岛市自社区建设开始,就确立了党的领导在 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社区党建工作 的发展。
• 2、坚持社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 经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工作。 • 青岛市的社区建设也是紧紧围绕着经济中心工作而展 开:社区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担负经济改革成本、减轻 社会震动的有效手段;社区服务、社区环境和社区卫 生等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社区治安 综合治理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基础;街 道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为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development
• 第四阶段 1998年6月~至今 • 其中,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 革的要求,青岛市确定社区 • 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阶段 建设由民政局分管,其职能 • 1998年6月30日,青岛 放在基层政权处,并改名为 市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座谈会, 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并 明确提出社区建设是“一把 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民 手工程”,成立了青岛市社 政主管、社会参与”的社区 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制定 运行机制。2000年11月中央 了社区建设规划和三年发展 两办23号文件的颁布,给青 目标,自此开始了全市社区 岛市的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 建设的新阶段。 活力,社区建设开始走向深 入和全面发展阶段。
• 2、抓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 是整个社区工作的载体,是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 也是社区工作的核心。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居委会建设如何, 直接关系着社区建设的成败和整个城区管理工作的成败。 • (1)进行社区规模调整。 • (2)抓社区党组织建设。 • (3)抓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 (4)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充实社区载体。
抓住两个重点
• 1、抓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骨干, 也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它 不仅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需求,而且起到上为政府 解忧,下为百姓解愁,稳 定基层社会的作用, 因此, 社区服务又是一项民心工 程。 • 其中,90%以上的社 区居民委员会建立了社区 服务站。
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 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背景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开始了史无前例 的结构变迁,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就是 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development
• 第一阶段 1986~90年代初 • • 为倡导社区服务阶段 • • 1986年国家民政部提出 • 在全国开展社区服务,标志 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开始。青 岛市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 于1987年在全市7区普遍开 展了社区服务运动,这一时 期的社区建设主要是集中在 社区服务上,而社区服务的 主要内容是民政福利服务和 便民利民服务,发动社会力量, 为日后的多中心服务奠定了 基础。 第二阶段 90年代初~1996, 为社区管理的理论探索阶段 由于社区服务的发展引起了 全社会的关注,青岛市的教育、 文化、科技、卫生、公安等政府 部门的工作纷纷向社区延伸,构 筑设施、安排活动,社区正在成 为城市的社会基础平台。转型时 期的党和政府、企业组织、居民 群众不仅需要社区服务,而且需 要全方位的社区工作。因此,社 会各界展开了社区管理的理论研 究。
青岛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
• • • • 实施一把手工程 抓住两个重点 推进三项改革 坚持四个结合
实施一把手工程
• 在最先开展社区建设的市南区,当时的区委书记王国 同志就亲任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1998年全市 的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正式确定社区建设作为 “一把手工程”,并将社区建设的成就作为绩效考核 的重要指标之一。2003年社会各界都意识到社区及民 间组织在抗击非典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市领导 提出了把社区建设作为后非典时期市委、市政府重点 抓的工作之一。应该说,青岛市的社区建设之所以取 得如此成就,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反响,与青岛市的各 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分不开的。
• 3、坚持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青岛市在社区建设中一直将社区自治作为重点, 如逐步实行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中与居民利益 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实施居务公开;尝试居 委会直接选举;落实社区自治权……
• 4、坚持社区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 青岛市一直将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 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 区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 的口号;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层面建立文化站; 支持、引导专业文化团体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创办 “市民学校”、“家政学校”等;组织开展特别是针 对做好老年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社区教育活动; 在社区建设中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 主旋律……
development
• 第三阶段 1996~1998年6月 • 按照当时任区委书记的 • 为进行广泛社区建设实验阶段 王国同志所讲的:“社 • 1996年底,青岛市市南区 区建设就是做老百姓的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意 事,老百姓需要什么, 见,首先在全区提出“社区建 设”,并于1997年1月召开了全 我们就做什么,需要什 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根据会 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 务。社区的事,大家办, 议精神,成立了市南区社区建 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区社区 一家的事,社区办,政 建设领导与协调工作。社区建 府做不完,单位不能做 设在全区普遍开展起来,并逐 步形成了社区服务、社区环境、 的事,将都要落实到社 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互 区来做。” 助六个体系。随后其他各区也 纷纷开展社区建设运动,并围 绕着争创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 而展开有益竞争。
• 2、强化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 • 公民意识体现在社区就是居民的社区 意识,只要有了现代公民和公民意识, 居民才会有真正的社区意识,才会真正 认识和理解“社区是我家”的公共意义, 才会产生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和 力,才会真正实现社区自治。
• 3、强化社区功能,培育社区精神。
社区服务存在问题
• 1、社区服务中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 不足,难以为继;经营性服务猖獗,喧 宾夺主。 • 2、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不高。 • 3、社区服务中心角色尴尬。
社区服务问题的成因
• 1、社区服务概念不清、定性不准确。 • 2、缺乏科学分类。 • 3、资源不足。
结合本专业的思考
• 1、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不变的改革 方向。 坚持行政体制改革,重新构筑政 府与企业事业、政府与社会、社区的合 理性关系,并用法律的刚性加以明确规 定。
小结
• 青岛市以及全国各地社区建设与治理经过16年的不断 发展,不仅使得社区观念世俗化、妇孺皆知,而且使 得社区与社会、社区与市场、社区与政府、社区与居 民关系逐渐显露;不仅成为人们观察社会变迁的基本 视角,而且成为人们透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 系的平台;不仅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且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现代化与社会管 理共同关注的战略性主题。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建设 与发展实践蕴涵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巨大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