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如果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2.为了避免保险公司因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而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错配,以及因执行即将发布的国际保险合同会计准则而需要两次调账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6年9月通过决议,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延后执行新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最晚不得晚于2021年1月31日。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3.企业所有的财务报表均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4.代理人是相对于主要责任人而言的,代表主要责任人行动并服务于该主要责任人的利益,并对被投资方拥有控制。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5.债权人可以选择收回债权时间的,债务人应当将相应的金融负债列入债权人要求收回债权的最早时间段内。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将于()执行。
A .2014年1月1日B .2015年1月1日C .2014年7月1日D .2014年3月13日【答案】C2.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如果逾期超过(),则表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A .15日B .30日C .45日D .60日【答案】B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如果逾期超过30日,则表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3.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当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
A .投资收益B .留存收益C .资本公积D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答案】B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javascript:void(0);的金融资产的,当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4.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自()起施行。
A . 2017年3月31日 B. 2018年1月1日B . 2019年1月1日 D. 2021年1月1日【答案】B 【解析】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进行了修订。
本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5.企业将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被称为()。
A . 金融资产继续确认B . 金融资产继续涉入C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D . 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答案】C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指企业将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转出。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6.现金流量套期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应当计入()。
A .当期损益B .现金流量表C .投资收益D .其他综合收益【答案】D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规定,现金流量套期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7.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实施的时间是()。
A .2015年1月1日B .2014年1月1日C .2015年7月1日D .2014年7月1日【答案】D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本企业为基础予以确定B .合并财务报表不包括基于一项或多项合同安排决定的结构化主体C .合并财务报表不仅包括基于一项或多项合同安排决定的结构化主体D .合并财务报表不包括根据表决权本身或者结合其他安排确定的子公司【答案】C9.库存股可由企业自身购回和持有,也可由集团合并范围内的其他成员购回和持有。
企业回购库存股支付的对价和交易费用,应当计入()。
A .当期损益B .所有者权益C .金融资产D .金融负债【答案】 B 【解析】本准则第二十六条,回购自身权益工具(库存股)支付的对价和交易费用,应当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得确认金融资产。
库存股可由企业自身购回和持有,也可由集团合并范围内的其他成员购回和持有。
10.对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披露的信息不包括()。
A . 指定的依据B . 指定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性质C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D . 指定后如何消除或明显减少原来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答案】C1.在权益法下,能引起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变动的因素有()。
A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B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C .被投资单位因持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增加其他综合收益D .被投资单位因权益性交易其他资本公积增加【答案】ACD2.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近期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A .加强宣传培训B .加强实施指导C .加强突击检查D .加强联动监管【答案】ABD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近期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实施指导和加强联动监管。
3.企业向金融资产转入方提供了非现金担保物(如债务工具或权益工具投资等)的,企业(转出方)和转入方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A .转入方按照合同或惯例有权出售该担保物或将其再作为担保物的,企业作为转出方,应当将该非现金担保物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B .转入方已将该担保物出售的,转入方应当就归还担保物的义务,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一项负债C .除因违约丧失赎回担保物权利外,企业作为转出方,应当继续将担保物确认为一项资产D .转入方已出售该担保物的,应当终止确认归还担保物的义务【答案】AB4.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近期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A .加强宣传培训B .加强实施指导C .加强联动监管D .提高培训质量【答案】ABC5.期权价值由()构成。
A .内在价值B .时间价值C .期间价值D .外在价值【答案】AB6.合并程序的四个步骤包括()。
A .合并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现金流等项目B .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C .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影响D .站在企业集团角度对特殊交易事项予以调整【答案】ABCD7.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可以互相抵消,应当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A .持有目的B .持有意图C .企业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是当前可执行的D .企业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
【答案】CD 【解析】本准则第二十八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内分别列示,不得相互抵销。
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一)企业具有抵销已确认金额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是当前可执行的;(二)企业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
8.下列个项中,()属于金融负债的特征。
A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B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C .向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D .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答案】ABD 【解析】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一)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二)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三)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四)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选项C是金融资产的特征。
9.下列对相关费用确认的表述,正确的有()。
A . 企业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B . 企业在发行、回购、出售或注销自身权益工具时,不应当确认利得或损失C . 回购自身权益工具支付的对价和交易费用,应当增加所有者权益D . 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属于金融负债的,其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答案】ABD10.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
A .市场法B .收益法C .公允价值法D .成本法【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