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单船成本核算,推动管理精细化——船舶工程处精细化管理交流材料船舶工程处(下简称“船处”)是三公司水工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之一,主要任务是承担公司码头项目施工的沉桩、水上安装及构件运输工作,完成公司下达的指令性生产计划。
船处目前在册船舶33艘,在用船舶23艘,其中工程船5艘,拖轮5艘,驳船13艘。
现有船舶中仅有3艘拖轮、2艘1750T方驳为2008年以后新造船舶,老龄化现象严重,施工工艺及生产能力与兄弟单位和市场同行业相比差距较大,船舶修理及折旧费用、各项材料开支给船处每年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
2008年以来国内水工市场萎缩,在公司水工任务不足的情况下,船处每年都能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这与船处长年坚持实行单船成本核算管理密不可分。
船处在2009年3月出版的《船处管理文件汇编》中对单船成本管理进行了规定:通过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各环节,抓住单船材料成本这个中心环节,以目标成本为控制点,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达到提高船处经济效益的目的。
船处单船成本核算管理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实施,做法是将各船前三年的平均成本消耗数,作为下一年该船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考核。
近年来,为适应生产管理的新变化,船处将单船成本管理的指标与考核进行了完善:打桩船以打桩根数确定成本目标、搅拌船以每方砼确定成本目标,拖轮则是以航行里程确定成本目标,砼船则是以船型确定成本目标。
减去单船人工费及折旧费等不可控成本,重点加强对设备修理、油料采购等可控成本的控制与考核。
每年年底对成本目标标准测算,作为下一年度的成本考核目标。
单船成本管理虽以可控成本为重点,但其囊括了船舶计划修理、扩大自修、油料供应、材料采购、安全生产作业、船舶合理调度等各项管理工作,需要船处机关各组室与各船密切配合才能做好。
为了使单船成本管理更好的实施,船处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成立了以船处主任为组长的单船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机关各部门密切协作,在船处内部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单船成本管理责任制。
在每年初的船处职代会上与核算船舶签订《单船核算经济责任书》,并对船存物资、燃料、备配件等进行清点核对,协助建立单船核算台账,针对具体事项提出具体要求。
同时,设立船舶成本管理效益奖,每年底,对各船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和考评,将考核奖金发放列入船处的二次分配方案,核算时按照贡献大小向业务骨干倾斜。
通过宣传、发动及效益奖的及时兑现,提高船处职工成本管理的意识,调动大家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也推动了船处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一、做好日常维修保养,坚持船舶扩大自修制度。
船舶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处于恶劣腐蚀环境中,必然会出现侵蚀和破坏,为确保船舶处于良好的技术和适航状态,就必须由船员对船舶各类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或排除各种故障,为了使维修费用压缩到最低限度,在施工、航行期间进行船舶维修保养是船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船舶维修保养工作抓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寿命和人员生命的安全,关系到施工任务的完成,关系到利润的高低与否。
保养得好,维修成本低,船舶性能好,船舶的利用率就高,固定成本支出就会降低。
为了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实好,船处按照“清洁、紧固、润滑、调整、防腐”十字方针,坚持督促、检查、考核。
到港检查、外港巡回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船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每季一次季度红旗设备评比,并将考核情况及评比情况及时在船处内部刊物《弄潮》登出,公开透明的考核机制形成了各船你追我赶的局面。
公司船机部实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年底进行基层单位设备大联查,通过这些手段,使船员养成了良好的日常维修保养习惯。
由于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到位,船舶故障率下降,船舶完好率得到保障,极少发生由于设备故障原因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2006年开始,局有限公司开展船容船貌管理活动,趁此项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统一了船舶形象标识,设备管理上了新台阶,各船无论是机舱还是甲板都整齐、整洁、明亮,老旧船舶焕然一新。
在船舶维修方面,坚持扩大自修是单船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船处从97年推行扩大自修以来,算下来已有10个年头,当时公司、船处资金状况困难,生产相对不饱满,为了节约修费、保证船舶设备性能完好、锻炼队伍,做到“忙时能战,闲时不散”,在充分分析船处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做出了船舶修理实行“扩大自修、进坞不进厂”的决策。
开始先在拖轮中试点,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修理船舶逐渐推广到驳船、以及工程船。
“扩大自修,进坞不进厂”具体办法愈来愈完善。
船舶自修是一项既苦又累的工作,以前船舶修理都是由船厂完成,船员只负责监修责任,把这些以前该厂修的工作由船员自修完成,在该项制度刚推行时,船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船处领导重视该项工作,不断完善扩大自修制度,2008年船处提高了扩大自修的提成比例,调动了船员修理的积极性,用制度来推行该项工作,统一认识,使该项工作在船处坚持到今。
2008年度船处计划修理船舶13条,实际采用扩大自修模式修理的船舶为13条,船处实际修理费用开支近乎减半。
“三航桩6号”打桩船是船处组织施工生产的龙头船舶,在施工成本中,所发生的材料费主要是燃料费、修理配件、钢丝绳、打桩替打等,材料费控制的关键是日常的维修保养费用和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船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尽量在工程中创造条件、采用合理的工程方法节约材料费。
比如打桩替打,是打桩船打桩过程中的主要耗费材料,在设计打桩替打的过程中尽量考虑其综合功能,以适应各种类型的桩型或尽量多的适应不同的打桩锤,对报废的替打又加以充分利用、反复使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008年桩6在靖江工地沉桩时D128锤损坏,派员修理时发现下气缸开裂,裂缝深度达到3-5公分,长度达8公分,如继续使用下去,裂缝肯定会扩大,从而引起下气缸报废,过去出现这种情况都会送到协作厂家修理,厂家往往会建议更换下气缸,而更换一只新的D128锤下气缸费用在40万左右,即使采取缸体修补,修理费用也要超过15万。
在认真讨论和研究后,机务部门大胆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金属修补技术,成功修复D128锤的锤体裂缝,通过两年多的使用,D128锤体原裂缝处未发现异常,而修理费用仅为1.6万元,大大降低了修理成本,节省费用在10万元以上,并且为船处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航桩9的液压绞车采用的是日本IHI公司生产的HK型油马达,经过2008年的改造后,绞车拉力提升,但速度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到该船的沉桩效率。
设备部门经过分析后认为影响绞车速度的操纵阀箱是单速阀箱,如果把它更换成三速阀箱的话,将会大幅提升液压马达速度,从而极大的提高桩9工作效率。
如果用日本原装进口的操纵阀箱价格约在20万元一台,四台阀箱全部更换则费用将达到80万,国内仅有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独家生产替代产品,价格每台在10万元左右,四台费用要40万左右,但质量比日本原装的要差很多。
为解决这一难题,设备部门经过多方联系和查找,咨询到上海某家企业有符合桩9要求的二手日本产操作阀箱,经过多次与厂家的协商和谈判,确定费用为2.8万元一台,相比使用武汉厂家的替代品可以节省费用28万元,且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日本产操纵阀箱的更换技术要求比较高,以往都要找厂家的专业人员更换,每台更换费用在5000元以上,船处设备部门在充分论证后决定自行更换,节省成本近2万元。
在扩大自修的基础上,船处还开拓思路,通过自行设计新设备降本增效。
以往公司在水工建设遇到吊打桩时,都会租借兄弟公司的吊笼,租赁费按天结算且费用高,而且往往会受到租期影响,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节省租赁费用,改变租赁吊笼难题,船处机务组决定自己设计加工一套新吊笼,在原租用吊笼结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委托外单位加工,并派人到厂家现场了解吊笼的制作工艺及过程。
在2010年10月的太仓石化码头桩7承打4根¢800PHC管桩时第一次使用自行设计的吊笼,一次成功,填补了三公司无吊笼设备的空白。
2011年5、6月份又先后在南京铜井码头,张家港顺利完成吊打桩任务,进一步验证吊笼设计的成功。
这次吊笼的全部加工费用仅为20万元,这标志着我们不再需要依附于他人,借此可以节约大量的租赁费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租借的吊笼只能使用D100柴油锤,船处自制的吊笼除装配D100锤外,还可以装配D128、D138锤。
吊笼设备研发成功,不仅为公司今后的吊笼沉桩工程节约了一大笔费用,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沉桩要求,在桩型、锤型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二、按规范执行,凭规律办事,做到物资管理精细化“你们的物资管理台账做的很仔细很认真,我没有多少要查的。
”这是贯标内审小组组长高维民在2010年船处贯标内审时对物资人员说的一句话。
贯彻标准,说起来简单,但要完全按照标准要求长期去做,则不是件简单事。
1、按规范执行,从物资需求到实际使用精细化物资部门要求各条船舶原则上每月都要上报一份物资需求单,需求单内容要求规范详细,如有特殊情况先采购来不及上报需求通知的必须在次月的需求通知单上进行补报,否则将根据船处《管理文件汇编》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物资需求单到机务部门后机务相关人员将根据具体需求内容编制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员必须依据采购计划中的内容进行采购,库管按照送货清单进行物资清点后进库,并在送货清单上签字,供应商必须依据送货清单上的内容开具发票。
物资出库前船舶负责人必须在领料单上签字,物资上船后,各船舶每月都要填写主要物资备件消耗清单上报机务部门,并依据备件消耗清单内容做出下一月的物资需求清单,如此周而复始,月月循环。
为了到达更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采购员每月都将每一张物资供应凭单上的具体内容按一定顺序录入电脑进行信息化管理,哪一个零配件哪一个月具体用到了哪一条船,哪一条船用什么零配件、什么型号、生产厂家、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等这些具体信息都有据可查,大大提高采购效率。
2、凭规律办事,从数据分析到前瞻采购精细化在船处每季一次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采购员都会对本季度采购的大宗物资进行分项分析,如柴油的单价、数量、采购总额等同比是多少,环比是多少,找出差距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便能够紧跟当季的经济形势,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并不是进行简单的货比三家,现在的市场价格变化大,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常常把握不住节奏,有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想真正做到货比三家,必须从数据入手,分析所购物资特别是大宗物资的价格走势,对其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化趋势要了解熟悉,做到有的放矢,节省成本。
船处的燃油消耗占到了船处材料总消耗的70%左右,如何降低燃油的采购成本是降本的重中之重。
2008年3月,船处首次根据价格趋势以5980元/吨的买断价格一次性购入0号柴油200吨(免费储存在供应商油库),到2008年9月份,该批油料陆续用完,而当时的柴油价格已经飞涨至7600元/吨,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成本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