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使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超过 0.5%。然后再启动压桩油
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速度不超过 2m/min。
4
(5)压桩的顺序:当建筑面积较大,桩数较多时,可将基桩分为数段,压桩在各段
范围内分别进行。对多桩台,应由中央向两边或从中心向外施压。在粉质粘土及粘
土地基施工,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
C
OOOOOOOOO
A
OOOOOOOOO
AB O O O O O O O O O
550 90
85
B
OOOOOOOOO
C
OOOOOOOOO
A
OOOOOOOOO
600 100 90
AB O O O O O O O O O
B
OOOOOOOOO
C
OOOOOOOOO
A
OOOOOOOOO
AB O O O O O O O O O
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一、桩基础施工质量事前监理控制要点(一般规定)
(一)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施工单位资质条件和有关人员上岗证。
(1)施工单位资质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资质。
(2)工程质量责任制。
(3)现场质量管理体制制度。
(4)主要专业工种上岗证。(如焊工等); 2、测量仪器、成桩机械设备,计量器具的定期鉴定情况;
好吊装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桩上部约 50CM 处起吊预制桩,使桩尖
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插入土中,回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卸去索具 ,桩帽与
桩顶之间应有适当的衬垫,一般采用硬木板,其厚度为 10CM 左右。
(4)当桩尖插入桩位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待桩入土至 50CM 时,再次校正桩的
(1)机械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为:测量桩位 桩机就位
吊桩插桩 桩
身对中调直
静压沉桩
接桩
再静压沉桩 终止压接
切
割桩头。
(2)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
台上,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3)启动门架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 15º,以便吊插预制桩。起吊预制桩时先拴
免转向。
2、 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
全液压静力压桩机有 120T、200T、500T、680T、800T 等多种类型轮胎式起重机、运
输载重汽车。
(2)主要工具
钢丝绳吊索、卡环、撬杠、砂浴锅、铁盘、长柄勺、浇灌壶、扁铲、台秤、温度计
等。
3、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与钢筋砼打入桩施工相同。
4、静力压桩施工(工艺)要点
桩运输时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100%。长桩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平台 挂车或汽车后挂小跑车运输;短桩运输亦可采用载重汽车,现场运距较近,亦可采 用轻轨平板车运输。装载时桩支承应按设计吊钩位置或接近设计吊钩位置叠放平稳 并垫实,支撑或绑扎牢固,以防运输中晃动或滑动;长桩采用挂车或跑车运输时, 桩不宜设活动支座,行车应平稳,并掌握好行驶速度,防止任何碰撞和冲击。严禁 在现场以直接拖拉桩体方式代替装车运输。
据实际状况,制作非标准的预制桩也可满足要求,即使是表列桩型,也有不同之处,
如 PHC 桩,其桩靴根据不同的土质与入土深度,可长可短,完全从实际出发。总之,
当压桩力已达到两倍设计荷载或桩端已到达持力层时,应随即进行稳压。当桩
长小于 15M 或黏性土为持力层时,宜取略大于 2 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稳压力,并稳
压不少于 5 次,每次 1min;当桩长大于 15M 或密实砂土为持力层时,宜取 2 倍设计
荷载作为最后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 3 次,每次 1min。测定其最后各次稳压时的贯
入度。
(9)压桩施工时,应由专人或开启自动记录设备做好施工记录,开始压桩时应记录
桩每沉下 1M 油压表的压力值。
(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1、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代号为 PC(C>50):先张预应力高强砼管桩代号为 PHC
(C 可达 80)。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砼管桩》(GB13476—1999)规定,其规
65
B
O O O O O O ———
C
O O O O O O ———
A
O O O O O O ———
AB O O O O O O — — —
450 80
70
B
O O O O O O ———
C
O O O O O O ———
A
OOOOOOOOO
AB O O O O O O O O O
500 90
80
B
OOOOOOOOO
3、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机械设备、备(配)件、工具(包括质量检查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 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期)施工的技术措施。
1
(四) 查看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资料。 (五) 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必须在 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工作。 (六)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 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桩位复核。 (七)打试桩
格有 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800MM、1000MM 等共
九种,基本尺寸如表 1
外径 D 最小壁厚 tmin
长度 L(M)
(MM)
型号
(MM)
PC PHC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O O O O O ————
AB O O O O O — — — —
3
图 1 预制桩吊点位置
(a)、(b)一点吊法;(c)二点吊法;(d)三点吊法;(e)
四点吊法;(f)预应力管桩一点吊法;(g)预应力管桩两点吊法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良好。桩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支承点应设在吊点
或近旁处,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并支承平稳,堆放层数不宜超过 4 层。运到打桩
位置堆放,应布置在打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起吊方向,避
挤密程度不均。
(6)桩长度不够时,可采用接桩。当采用浆锚法接桩。方法是:起吊上节桩,娇直
外露锚固钢筋,对准下节桩放下,使上节桩的外露锚筋全部插入下节桩的预留孔中,
目测上下两节桩确保其垂直和接触面吻合,然后稍微提升上节桩,使上下节桩保持
20~25CM 的间隙,在下节桩四侧箍上特制的夹箍,及时将熔融的硫磺胶泥注入预留
3、生产予制桩(合予应力砼管桩)企业生产许可证; 4、予制桩的现场制作及钢筋,水泥砂石料的贮存条件;
5、予应力管桩运输需采取的措施; 6、现场砼试块标养条件;
7、予制桩(含予应力管桩)进场验收,提供产品合格证和予应力管桩的抗弯性能报 告。
8、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设施。 (二)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1、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地质报告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采用桩基类型、数量、单
桩设计容许承载力、设计桩长、桩径、桩砼强度等级、桩顶标高、接桩形式、停锤
控制标准、试桩要求、桩位偏差要求、成桩检测要求等,提出有关问题的建议交建
设单位。
2、设计者进行现场图纸交底、施工、监理对设计图纸中的疑问或建议及时提出并形
1、 试打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 2、 试打桩应选在钻孔附近。 3、 试打桩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 4、 在正式施工之前,向设计单位提交建议数据。 二、 桩基础施工质量事中监理控制要点 (一) 静力压桩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机械静力压桩系采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层中成 桩。本法具有液压操作,自动化程度产,行走方便,运转灵活,桩位定点精确, 可提高桩基施工质量;施工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沉桩采用全液压夹持桩 身向下施加压力,可避免打碎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降低,比锤击法也 可节省钢筋;施工速度快,压桩速度每分钟可达 2m,比锤击法可缩短工期 1\3。 本法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黏性土层,以及居民稠密和危房附近环境保护要 求的地区进行压桩施工。 1、 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 (1) 原材料要求 1 水泥 水泥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2 砂、石 砂、石质量应符合砼用砂、石质量标准(GB/T14684-2001、GB/T14685-2001)的规 定 3 外加剂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标准规定。 4 电焊条 电焊条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质量技术标准。 ⑤钢筋 钢筋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 ⑥硫磺胶泥,其物理性能应达到设计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要求。 (2)桩的制作程序 现场制作场地压实 整平 场地地坪作三七灰土或浇筑混凝土 支模绑扎 钢筋骨架浇筑间隔桩混凝土 同法间隔重叠制作第二层桩 养护至 70%强度起 吊 达 100%强度后运输、堆放。
2
(3)制作方法 1 混凝土制桩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现场预制多采用工具式木模板或钢模板, 支在竖实平整的地坪上,模板应平整牢靠,尺寸准确。用间隔重叠法生产,桩头部 分使用钢模堵头板,并与两侧模板相互垂直,桩与桩间宜用油毡等措施隔开,邻桩 与上层桩的混凝土须待邻桩或下层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30%以后进行,重叠层 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混凝土空心管桩采用成套钢管模胎在工厂用离心法制成。 2 长桩可分节制作,单节长度应满足桩架的有效高度、制作场地条件、运输与装卸 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应避免在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接桩。 ③桩中的钢筋应严格保证位置的正确,桩尖应对准纵轴线,钢筋骨架主筋连接宜采 用对焊或电弧焊,主焊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不得超过 50%;相邻两根主筋接 头截面的距离应不大于 35dg(dg 为主筋直径),且不小于 500mm。桩顶 1m 范围内不应 有接头。桩顶钢筋网的位置要准确,纵向钢筋顶部保护层不应过厚,钢筋网络的距 离应正确,以防锤击时打碎桩头,同时桩顶面和接头端面应平整,桩顶平面与桩纵 轴线倾斜不应大于 3mm。 ④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 C30,粗骨料用 5~40mm 碎石或卵石,用机械拌制混凝土, 坍落度不大于 6cm,混凝土浇筑应由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不得中断,并应防止 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并用振捣器仔细捣实。接桩的接头处要平整,使上下桩能 互相贴合对准。浇筑完毕应护盖洒水养护不少于 7d,如用蒸汽养护,在蒸养后,尚 应适当自然养护 30d 方可使用。 (4)起吊、运输和堆放 当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70%后方可起吊,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或按图 1 所示位置设置吊点起吊。在吊索与桩间应加衬垫,起吊应平稳提升,采取措施保护 桩身质量,防止撞击和受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