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ppt课件
8
典故出处
鸡鸣日升
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 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
皆随之。
浮云蔽日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9
个性解读
(预设)展示 1.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你看到怎样一位诗人。 句式:我从诗中_________,看到一位_______的诗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读懂诗意,自主学习
1.指读课下注释,识记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和“寻”“缘”的含义。 2.结合重点词语的含义,尝试口头疏通诗 歌大意。 3.记录不理解的字词或思考(感悟)。
6
登飞来峰
疏通诗意
飞来山上千寻塔,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
12
一、结合板书,整理笔记。 二、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
14
2.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试做简单赏析?
10
理解主旨句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 情感?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借景喻理) 情感:表达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
的政治抱负。 哲理:1.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人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应该放眼大局 和长远。
3.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 象迷惑。(衍生义)
11
拓展:异曲同工之妙诗句
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 迈气概。 王之涣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需要更加的努力。 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诗: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苏诗: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 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
在塔上可以看见红日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上去就不怕浮云遮住远望
的视线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自然是因为站在了凌空
的最高层
7
触摸主旨,合作交流
要求:组长组织,全员参与,一人发言其他人认 真倾听,做好笔记,组长最后总结归纳
诗人往往借助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你认为“鸡 鸣、日升、浮云、最高层”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 背景讨论分析。(3分钟)
飞来峰
1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3
写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 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
4
诵读诗歌
1.听读诗歌, 划分朗读节奏。 2.模仿朗读, 大声朗读诗歌。 3.展示朗读, 比拼诵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