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

N:\整理后\.....\
更多资料请访问.(.....) N:\整理后\.....\
2003年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学科综合水平
考试真题
一、推断(每题 1 分,共 7 分)
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和地点性规范。

2.依照我国宪法规定,法律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商朝前期在继承上实行“兄终弟及”制度。

4.依照我国宪法第 43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5.本人明白他人擅自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但未作否认表示的,应当对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6.民事法律行为差不多上合法行为。

7.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关系紧密的非近亲属或朋友,依法也能够担任其监护人。

二、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的主体,能够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成文法和适应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一般法和特不法
2.西周时令吕侯作“吕刑”的周王是()
A.文王
B.武王
C.穆王
D.厉王
3.依照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因()缘故要求避难的外国人,能够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A.政治 B.刑事犯罪 C.战争 D.自然灾难
4.依照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有权领导和治理国防建设事业的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大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5.诉讼时效从权利人明白或者应当明白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然而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爱护。

A.30
B.25
C.20
D.15
6.我国有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爱护期限为()
A.10
B.15
C.18
D.20
7.关于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刑事责任与刑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B.刑罚是刑事责任的要紧表现形式 C.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唯一体现形式 D.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前提
8.关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减为有期徒刑后又被减刑的,事实上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两年)
A.10
B.13
C.15
D.12
9.因同意他人贿赂而泄露内幕信息的,应()
A.按牵连犯从一种罪处罚
B.按结合犯原则处罚
C.按想象竟合犯处罚
D.实行数罪并罚
10.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的主权
B.国家的统一
C.国家的安全
D.国家的利益
三、多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18 分)
1.能够制定地点政府规章的有()
A.重庆市人民政府
B.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C.大连市人民政府
D.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2.能够制定地点性法规的有()
A.北京市人大
B.山东省人大
C.大连市人大常委会
D.山西省人民政府
3.依照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国家主席有权任免的是()
A.国务院总理
B.国务院副总理
C.国务委员
D.审计长
4.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当具备的差不多条件是()
A.具有中国国籍
B.享有政治权利
C.年满 18 周岁
D.没有犯罪记录
5.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合法劳动和其他方式获得并占有一定财产的权利,它包括() A.工资酬劳 B.房屋 C.储蓄和利息 D.生活资料
6.元代要紧立法包括()
A.《风宪宏纲》
B.《大元通制》
C.《元典章》
D.《至元新格》
7.继承人有()情形的,丧失其继承权
A.有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
人 D.对被继承人曾虐待行为
8.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为 1 年的有() 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
的 B.人身损害要求赔偿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因技术进出口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
9.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要紧区不在于() A.犯罪的主观方式不同 B.犯罪主体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四、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按照法的解释方法分类,能够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
2.依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3.依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
得物质关心的权利。

4.元初把境内居民分为高下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
5.公民下落不明满()年,利害关系人能够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6.公民离开住宅最后连续居住()年以上的地点,为经常居住地。

7.可撤销合同订立后,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明白或者应当撤销是由之日起()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其撤销权消灭。

8.教唆不满 14 周岁的人或无刑事责任能力者犯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9.对防卫过当应依照()来确定罪名。

10.划清非法猎取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之关键是()
五、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法的溯及力
2.平等权
3.善意取得
4.刑法中的时效
5.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六、简答(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差不多内涵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八议”与“官当”制度
3.简述一般保证的连带责任保证
4.简述刑法上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包括的情况
七、论述(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论述法律关于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2.论述西周婚姻制度中“六礼”“七出三不去”的内容与特点2003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法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
一、推断(A 表正确,B 表错误)
1.B
2.B
3.A
4.B
5.A
6.A
7.A
二、单项选择
1.C
2.C
3.A
4.A
5.C
6.A
7.B
8.D
9.D 10.C
三、多项选择
1.AC
2.ABC
3.ABCD
4.ABC
5.ABCD
6.ABD
7.ABC
8.ABC
9.BCD
四、填空
1.历史解释或者目的解释;
2.2/3;
3.年老;
4.南人;
5.2;
6.1;
7.1;
8.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
9.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和商业秘密的界限;
10.正确区分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界限
五、名词解释
1.指新法律可否适用于其生效往常的事件和行为的问题,如适用则有溯及力,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

2.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不对待和要求受国家同等爱护的权利。

3.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人,将该动产不法转让给第三人,假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是善意的,就可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4.指通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不得执行的制度。

5.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讲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

六、简答
1.答:(1)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的信仰宗教的自由。

(2)信仰宗教是个人选择的情况,具体包括一下内容: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即有权选择宗教;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