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

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

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五节两栖类教材分析两栖类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种类型。

在其生活史中,由水中用鳃呼吸,改变为在空气中用肺和皮肤呼吸;在水中用尾游泳,改变为在陆地用四肢爬行或跳跃。

尽管它们可在陆地生活,但由于水中受精、水中发育、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等特点,两栖类离不开水域环境。

本节还出现了器官、系统的概念、心脏的结构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等内容。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青蛙是学生较熟悉的动物,师生间可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分析两栖类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借助图片,录像,浸制标本等分析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两栖动物的特征,同时也认识到保护青蛙的重要性。

2.实验结合法。

一课时用实验材料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另一课时再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两栖类的概念、以及保护青蛙的重要性。

但由于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任意捕杀,青蛙的生存遭到威胁,如果用青蛙进行实验,违背保护青蛙的教育。

所以采用蟾蜍代替青蛙进行实验。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及两者相适应的特点。

2.理解器官、系统的概念。

3.理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技能目标通过对两栖类形态特征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与青蛙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教学难点:器官、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青蛙的骨胳标本,消化系统图片,蛙的生活及捕食过程的图片( 最好展示蛙的生活、捕食录像)。

四、教学过程()复习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是怎样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简单回答后,出示青蛙图片,并告诉学生今天以青蛙为代表学习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一)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由于青蛙是学生较熟悉的动物,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师生间进行轻松的谈话。

内容包括:1.青蛙的生活环境,与此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2.青蛙以什么为食,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3.青蛙的运动方式,与此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谈话结束后,展示青蛙的生活片断和捕食过程,加深对青蛙特征的理解。

然后师生归纳青蛙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特征水陆两栖(冬天冬眠) 1.青蛙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具保护色2.青蛙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保持湿润(青蛙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捕食害虫既快又准 1.青蛙有宽大的口腔,上颌生有小齿2.青蛙有倒生反卷分叉具粘液的舌3.青蛙后肢发达,善跳跃4.蛙眼对活动物体十分敏感善跳跃和游泳 1.青蛙后肢比前肢发达2.前后肢的指、趾间有蹼在讨论蛙的运动时,出示蛙的骨胳标本,让学生认识到骨胳的特征与它的运动功能相适应。

(二)青蛙的消化和呼吸由于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较难理解,教师可通过分析青蛙的消化过程来完成这两概念的教学。

请学生阅读教学材料,并观察教师出示的青蛙消化系统图,说出它们的结构名称及作用:由口腔内的舌捕获食物,经过咽、食管,到达囊状、能容纳较多食物的胃,再进入肠。

食物在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逐渐消化,营养被肠吸收,食物残渣由泄殖腔孔排出体外。

象舌、口腔、咽、食管、胃、肠、泄殖腔都能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都是器官,而这些相关的器官连在一起,能完成食物消化这项生理功能,所以这些器官就构成消化系统。

这样学生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也容易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

青蛙出现了肺,但肺结构简单,它到底能否满足陆地生活所需的氧气呢?可结合“青蛙为什么不能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仅靠肺呼吸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还必须有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三)本课小结由学生简单小结。

五、板书设计(一)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特征水陆两栖冬天冬眠具保护色皮肤裸露湿润(体温不恒定)捕食害虫宽大的口腔倒生反卷、分叉具粘液的舌后肢发达善跳善泳后肢比前肢发达指、趾间有蹼(二)器官、系统系统:能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三)青蛙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系统组成功能消化系统消化管:口、咽、食道、胃、肠、泄殖腔消化腺:肝脏、胰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肺(肺泡数目少,结构简单)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青蛙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和其它覆盖物,能分泌大量粘液,保持湿润,这有利于( ) (A)游泳(B)防止病菌侵入(C)呼吸(D)泄殖腔(2)冬眠时,青蛙的呼吸主要依靠( )(A)内鳃(B)外鳃(C)肺(D)皮肤(3)下列与青蛙捕食害虫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是( )①青蛙的口腔宽阔②舌倒生、反卷、分叉、并具粘液③身体分三部分④皮肤湿润⑤口腔上方有细小牙齿⑥后肢发达,善跳(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⑤⑥(D)②④⑤⑥(4)青蛙前后肢的主要作用是( )(A)前后肢都支撑身体(B)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C)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游泳2.课后练习(5)把甲、乙两只青蛙分别浸没在自来水和凉开水中,哪一只生存时间长?(A)甲青蛙(B)乙青蛙(C)一样长(D)无法确定(6) 与青蛙消化食物无关的结构是( )(A)舌(B)肝脏(C)肠(D)胰腺(7)组成青蛙运动系统的每一块肌肉是( )(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3.参考答案(1)(C)(2)(D)(3)(C)(4)(D)(5)(A)(6)(A)(7)(B)4.简要分析(2)青蛙冬眠时不吃不动,能量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水平,以维持心跳、神经活动等,此时以皮肤呼吸来满足它对氧气的需求,这样可以安全地度过冬眠期。

(5)当青蛙潜入水中时,皮肤与水充分接触,水中的氧气会渗入皮肤内的毛细血管中,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会渗出进入水中,完全靠皮肤完成呼吸。

所以自来水比冷开水中的含氧量高,生存时间也长一些。

七、参考资料蛙眼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十分敏感,捕获活动的食物时,判断方位、距离、速度等都非常迅速、准确。

蛙的眼球大突起,视野开阔。

据实验观察,除了蛙体正后方和后上方之外,其余各方位的活动物体它都能发现。

蛙的眼睛和口腔只隔一层薄膜,眼眶底部没有硬骨。

这样,蛙在吞咽食物时,眼睛一闭,向下推压口腔顶壁,就能迅速地咽下食物而继续捕食,所以蛙类吃虫既准又快。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青蛙的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青蛙生殖系统的组成及生殖发育的特点。

3.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4.了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通过对蛙的生理特征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两栖类生理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提高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的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发育及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准备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图片,蛙发育浸制标本,大鲵图片。

四、教学过程()复习青蛙的生活习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今天将学习青蛙的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特点及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一)青蛙体内的物质运输1.青蛙的循环系统:出示蛙循环系统图,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对照图示,并思考:青蛙的心脏分哪几个腔?与蛙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叫什么?师生整理归纳:(1)组成:心脏和血管(2)过程:可用以下简图形象表示:肺毛细血管←肺动脉←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肺循环体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右心房←体静脉(3)功能:运输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代谢终产物。

2.排泄系统出示蛙排泄系统图,阅读教材,思考:排泄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产生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贮存尿液的器官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1)组成: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2)功能:当血液流过肾脏时,人体产生的废物会形成尿液,到膀胱暂时贮存,由泄殖腔孔排出体外,(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出示青蛙的生殖系统图,个体发育过程的浸制标本和图示,阅读教材思考:(1)蛙的雌雄两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各是什么?(2)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3)蛙的发育经过几个时期?(4)为什么说蛙是变态发育?(5)蛙的发育过程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能找到吗?师生共同讨论归纳:(1)组成:雌蛙有产生卵子的卵巢等器官,雄蛙有产生精子的精巢等器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