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语文16课昆明的雨

八上语文16课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和对淡淡的“乡愁”。

(重点)
3.感受作者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难点)
情景导入
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家乡的雨,你会如何回答呢?
春天的雨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背景知识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直到1946
年,汪曾祺一直在昆明学习、生活和工作长达7年之久。

正因为如此,作者对昆明怀有特殊的情感。

于是在1984年,也就是作者阔别昆明40余年后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之情,抒发自己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略有改动。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
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课文欣赏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