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英模型

精英模型

关于精英理念在工作中的应用一、精英模型的介绍。

正确的价值观代表我们做事的价值取向,随之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态度;学习力与思考力代表我们做事的效率,即能够运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效果;意志力与上进心代表着我们做事遇到困难后主动解决问题的心理与行为。

价值观、意志力与学习力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价值观代表我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也是做事的动机,价值判断影响着我们是否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影响着我们是否需要坚持;学习力与思考力反作用于意志力,当之前的经历与体验形成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影响着我们是否能够有信心坚持一件事,人们对于好的结果的渴望也会影响着我们是否承认自己值得去做某件事;意志力的作用直接反馈于学习力与价值观,坚持的结果反馈给价值观就会形成某一个信念,是对自己学习力与思考力的坚定的信念,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学习力,更好的引导价值观。

二、在实际工作中理解精英模型的三个维度。

1.价值观蕴含着两个层次,一个是对于善与恶的价值取向,一个是对于现实事件的价值判断。

一般而言,价值取向很难去改变,但基本上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都是向善的,但为什么我们对于一件事的价值判断却是不同的呢?原因在于我们主观的对于现实事件掌握信息的全面性与思考的深入性不一样。

我们平时可能最在意的是我们对于善与恶的价值取向,而忽略了价值观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我们的价值判断,认为某一件事应不应该去做,值不值得去做的问题。

而这一个层次其实是困扰我们行为的关键。

比如,当精英理念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去怀疑客户是不是能够接受,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某一些客户提出精英理念的时候客户反映很平淡,更加强我们的质疑。

而这个时候当我们扩充自己的信息面,收集更广泛的信息并合理的加工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在中小学教育辅导行业内基本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在打着名师、提分的口号的时候,再结合之前陈总提出的蓝海战略,结合现在课外辅导行业的发展趋势(家长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会教育与引导消费者更加注重精英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提分),把这些信息广泛的结合起来,深入的思考的时候,才发现精英理念的贯彻是势在必行的。

精英教育的定位,不仅仅是在寻找目标客户,也不仅仅在细分市场,更是在适应和引导市场需求,可以想象在未来的3年内,名师/提分会迅速的被市场弱化(南科大的出现,今年45个考生拒绝高考也许是一个风向标,标志着私立教育的蓬勃发展,也标志着对于考试教育的叛逆,标志着素质与能力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消费者也会迅速的转变消费观念,而相比竞争对手而言,我们无非是最早占领这个市场的,而学而思和学大可能会一直跟随但无法超越。

这个观念的转变过程,一直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

一个是信息量的制约,一个是对信息的整合处理以及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的制约。

同理,以前在服务系统时对于SA的数据问题也因为信息不全面导致认知的偏差,从而影响对工作的看法和心态。

如果说数据库点对点营销方式在09年的时候还比较少的被竞争对手采用的话,那到今年基本上每一个家长每天都可能接到类似的电话,那么随之客户的认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某一阶段电邀SA在约客户过程中没有注重口碑的传播更注重于到场的数量,同时电邀能力的限制会迅速增大到场的难度,从而加快数据的轮转速度;轮转速度的加快影响SA以及SC工作的心态,归因于数据过少数据质量低劣,而整个中小学教辅行业的口碑又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从而反应到客户的态度中。

在这个看似恶性循环的系统中,我之前认为只要开拓出新的数据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依照现在的角度看来,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此。

新数据的开拓当然能够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不是根本之道。

根本之道还是要增强SA传播口碑的电邀能力,还是要增强服务口碑的影响力。

从这一段时间自己的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其实也可以发现自己工作的心态受到了学习力与思考力的制约。

之前张湧老师在讲到会议营销PPT中的价值观的时候,在说到自己学生的例子提到了1/2*1/2*1/2=1/8这样的模型,这个例子非常经典的展现出了价值观与学习力的相互关系,这样的例子之所以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触动,其实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弥补了学生信息与认知的缺失,二是交给学生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提供了这样一种处理信息和识别信息的方式。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PEC的教学精髓就体现出来了,而我们一直想要达到的对于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之前我们总是认为价值观的东西很难去改变和撼动,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关键的影响因素,而现在我们找到了,也就有了思路。

之前某PEC带的高三学生(今年毕业),已在我们好方法学习两年,之前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和认知偏差,在PEC不断的信息补充和思维纠正之下,非常顺利的经过了高考,并且成绩优异(学生在初三的时候已经发现有严重的考试失眠问题,找过心理咨询师解决失败并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敢上任何的心理课程)。

2.学习力/思考力划分为五个维度,吸收信息的速度、分类和存储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识别高价值信息的能力、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

学习力/思考力的落脚点肯定在于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上面,而前面四个过程却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性条件。

学习力模型五个维度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和影响的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收集信息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了人对于信息的分类与储存,影响着人对于信息的理解与处理,紧接着就会影响人对于信息的提取与运用,进而影响到人高效识别高价值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这五个维度紧密相连,互相促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力系统,原有的学习力系统制约着我们识别高价值信息的能力,也就制约着吸收信息的速度,这似乎又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如何找到突破口呢?(1)深入理解学习力前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吸收信息是这个系统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环节。

因为无论是分类存储还是提取识别,都是以已有信息为基础的,鉴于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吸收信息作为提升学习力的突破口。

这其实也是符合显示逻辑的,比如读书学知识。

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往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全面的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越全面越好,越深入越好,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信息才能够选择更为高级的思考方式,也才能够达到训练学习力的目的。

比如说,我刚开始到会销的时候,连KPI都没有搞清楚,肯定是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后来即使是弄清楚了会销的KPI之后,还是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会销部门的实际信息,因为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信息全面才能保证处理的更为准确。

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展开工作的方法,去收集一手的信息,尽可能与每位员工接触了解,晚上去听SA电邀话术,收集编号信息与到场信息,听SC咨询思路,统计各项数据等等。

在PEC服务的时候也是有同样的思路,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全面收集信息,狠抓学生的上课笔记和课后笔记,告诉学生如何将需要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告诉他去哪里能够找到。

比如说,学生的笔记整体包括这几个部分,一是课本主干知识,二是参考书拓展知识,三是难题错题,四是学习总结。

这样我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学生若能够建立比较全面的知识总结,一般来讲学习成绩会很快提升,平均分80左右,现在就剩下一些需要深入讲解的概念或者思想与方法,对于概念与思想方法的理解实际上是原有学习力的体现,因此PEC的教学策略就非常的明确了,一方面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并帮助其改善吸收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讲解概念的过程去展示、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深度,这个过程持续下来,学生的学习力全面提升也是可以做到的。

(2)改变我们吸收与处理信息的方式,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识别信息。

盲人摸象的例子很好的能够诠释我们的吸收与处理信息的方法,之前在做研发工作的时候,我总结出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方法,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

多角度是要求我们不仅仅看到面对着我们的一面,更要主动的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多层次是要求我们不仅仅从表面上去看问题,更要一步步深入问题的本质,从根源上去分析问题。

在PEC服务过程中,语文教学其实很好的能够体现多角度的识别信息,而数学教学又能够很好的多层次的识别与处理信息。

语文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鉴赏与共情能力,而鉴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共情的要求更是要站在多角度去看问题,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辩证的看问题,而是客观的多角度思考问题。

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的发散式理解,是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代表,多层次思考的目的就是理解本质。

(3)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是在四个维度学习力之上的行为体现,是学习力外在凸显,所以学生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学生在学习时间管理和学习目标上的问题,但看不到学习力的其他四个维度。

综合来讲,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是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的层面,是学习力的外在表现。

3.意志力存在着两个前提,一个是这件事我值不值得去做,另一个是这件事我到底能不能做好。

当我们能够去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时,势必只有两个“理由”或“信念”,一是这件事值得我去牺牲,值得我去付出,值得去坚持,二是我绝对能够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心与信念。

这两个前提其实就是代表着价值观与学习力。

价值判断解决了值不值得、应不应该的问题,对原有学习力反馈结果的体验形成了的对自我认知的信念。

因此,意志力的锻炼就应该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一是在价值判断上提供足够的信息与转变思维方式来坚定值不值得、应不应该的问题,二是在具体的行动上让对方强烈体验到坚持能够成功的感受,并对这样的感受作出合理的归因。

后备总监的箭扣野长城之旅,其实就是让大家亲身去体会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达到目标的强烈体验,从而树立起一个信念:只要坚持住,真的就能成功。

对于我们80后,90后而言之所以相比于70后意志力稍弱一些,关键就是缺乏这种强烈的体验。

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相对优越,缺乏遇到真正困难独立解决的体验从而缺乏这样的信念。

在PEC服务过程中,我们往往对于那些学习虎头蛇尾的学生,对于那些缺乏信心的学生,都可以采用这样的解决策略。

完整的帮助学生完成某一个知识板块的学习,这个过程从学习简单的知识,到大量的练习,再到系统的总结,再到自我反思与检测,再到强化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完整的将能够把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学习与理解这个过程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得到一个完满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一次完整的体验,这个体验过程有很多艰难,但是在PEC的帮助和鼓励下坚持下来了,而这种体验便会深深植入学生的信念当中,当他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体验的时候,学生便会有一种自己肯定能做到的信念,只要有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这样学生的信念在一次次成功的结果中被强化,也就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力。

各位同事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意志力是如何去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去批判性思考这个问题。

三、精英模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去加深理解,精英模型的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也是非常复杂,上述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写这篇文章只是有感而发,权当作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与批评,也让我们在思考中去更加深入理解与运用精英理念,也只有在全公司贯彻好精英理念,才能够为我们自己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把学生培养成精英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