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1、区域消防安全评估原则:1)系统性;2)实用性;3)可操作性。
2、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原则:1)科学性;2)系统性;3)综合性;
4)适用性。
3、评估内容:
1)分析区域(建筑)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2)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3)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4)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4、评估流程:
1)信息采集;2)风险识别;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4)风险分析与计算;5)风险等级判断;6)风险控制。
5、下列情况可以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1)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2)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6、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1)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3)居住建筑;
4)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5)室内净高小于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
6)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7、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下:
1)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
2)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
3)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
4)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
5)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
6)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8、性能化设计步骤:
1.确定工程范围;
2.确定总体目标;
3.确定设计目标;
4.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5.建立设定火灾情景;
6.建立试设计;
7.评估试设计及性能指标判定;
8.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9.完成报告编写设计文件。
9、消防安全总目标:
消防安全总目标可能包括人员和财产保护等级或者能够提供建筑使用的连续性、古迹或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
根据业主的需要,不同工程的消防安全总目标可能互不相同,其表述方式也不尽相同。
建筑防火设计的总目标应在进行性能化设计开始之前作为设计的重点问题,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委托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消防安全技术咨询机构等共同研究确定。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2)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4)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5)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6)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0、火灾场景确定的原则:
火灾场景的确定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
11、确定火灾场景的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工程核查表、危害指数、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初步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12、安全疏散的判定准则为:
RSET + Ts<ASET疏散所需时间<可用疏散时间或危险来临时间
13、区域火灾风险评价的目的: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
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
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该宾馆的疏散楼梯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是否可设置剪刀楼梯,如可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当为塔式高层建筑及疏散门到疏散楼梯的距离小于10m时,可设剪刀楼梯,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住宅可以合用前室)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1)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
2)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具有联动自动消防设备要求的保护对象;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适用于建筑群或体量大的保护对象,这些保护对象中可能设置几个消防控制室。
3、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1)材料本身的属性;2)构配件的结构特性;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
5)材料的老化性能;6)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
4、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1)防止火灾蔓延;2)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3)节约土地资源;4)防火间距的计算。
5、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1) 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
2) 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3) 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 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 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
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
6、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
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贴邻建造时,不应低于二级,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4.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7、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
2) 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 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 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8、汽车库发生火灾,其火灾危险性有:
1)起火快,燃烧猛;2)火灾类型多,难以补救;3)通风排烟难;4)火灾救援难;5)火灾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