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构造基础与地下室

房屋建筑构造基础与地下室

最高水位下:钢筋混凝土底板,双层配筋,底 板下垫层上设置防水层。
门窗:室外地坪以下门窗设置采光井和防护箅。 防空地下室的门窗密闭、防冲击。 楼梯:至少有两部楼梯通向地面,其中一个有独 立的出口。 2、地下室的分类 使用功能:普通地下室(basement)和防空地下室 顶板标高:半地下室(semi-basement)和全地下室 (半地下室:埋深为1/3~1/2地下室净高。 全地下室:埋深大于1/2地下室净高。) 结构材料: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
例题2:基础槽宽1200,墙厚360,轴线为偏轴,PK为 180kPa;灰土厚300,室内外高差450,埋深为1200, 求大放脚的步数并绘制基础剖面图。
例题3: 外墙厚360,偏轴线,基础宽度1200,灰土厚度450,室 内外高差600,基础埋深1450,承载力Pk=180KPa,计算 大放脚的步数并绘图表示。
5、基础与地基的区别 6、地基、基础与荷载的关系 区别: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基础则是建筑物的 组成部分。 关系:基础与地基紧密相连,基础荷载要传给地基承受 三者的关系:N/A≤P
N—传至基础底面的建筑物的综荷载(自重、上部荷载 、基础上部土重)
A----基础底面积 P---地基承载力(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7、对基础的要求 强度要求:承受和传递荷载 耐久性要求:隐蔽工程,严格施工。
均匀的压缩量(防止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倒塌)
足够的稳定性(防止滑坡,倾斜)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 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粘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 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二、基础概述 1、基础 建筑物地面以下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建筑物的组 成部分,承担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2、基础埋深 简称埋深,室外设计地坪到 基础底面的距离。最小埋深 不能小于0.5m。 3、基础宽度 4、大放脚 基础墙加大加厚部分,刚性基 础均应做大放脚。
基础埋深用相邻基础的关系
2.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一、按材料和受力特点
1、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建造,基础宽度受刚性条件限制的基础,适 合于受压而不适合受弯、拉、剪力,构造上要求做大放 脚。 A大放脚的定义:基础墙加大加宽的部分,按刚性角扩大 B 基础的宽度:(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不同) C刚性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基础宽高比叫刚性角(tgα=b/h) D常用刚性材料的刚性角限制
5、地基的种类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 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造价低)
人工地基:凡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 理后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 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以及化学加固法 等。(造价高)
6、对地基的要求
足够的承载力(强度要求)
2.2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影响因素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
1、浅基础: 浅基础:埋深<5m或埋深< 4B称作浅基础。 (最小500mm)
2、深基础
埋深≥5m或埋深≥4B称作
深基础。
二、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 2、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原则:基础设置在坚实的土层上,优先采用天然地基
超高层建筑中,如桩筏式、桩箱式等。
柱下独立基础
墙 下 条 形 基 础
井格基础
筏 式 基 础
箱形基础
桩基础
基础中预留管道
2.4 地下室
一、地下室的组成与分类 1、地下室的组成 墙体:厚度满足强度和抗渗要求,最小300mm, 要求做防潮或防水处理。 顶板:预制、现浇、装配整体式 底板:整体性和刚度要好,应做防潮或防水。 最高水位上:垫层上浇注60~80的现浇混凝土, 再做面层。
和浅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如需埋在地
下水位以下,要求基础底面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 ≥200mm。(为什么呢?) 4、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原则:尽量不要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当大于时,应 保证两基础间间距宜为2H(H为两基础的高差) 5、地基土冻胀融陷的影响 基础埋置在冰冻线以下200mm的位置。
2、扩展基础(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 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抗压、 抗拉、抗弯能力都好。
3、刚性基础大放脚的计算 例题1:墙厚360,轴线居中,灰土厚度300,宽度 1000,承载力PK为160kPa,室内外高差450,基础埋 深1050,求大放脚的步数并绘制基础剖面图。
(a)阶梯形基础 (b)锥形基础
(C)杯形基础
二、按构造形式分类
1、独立基础:柱下基础的主要类型,主要采用柔 性基础。
2、条形基础:长度远大于宽度,也称带形基础。 墙下基础的主要类型,可以是刚性条形基础也可以 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柱下条形基础(井格基础)
框架排架结构下部地基承载力差,上部荷载大的时 候采用。
4、柔性基础的构造要求 (1)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小于200,阶梯型基础 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一般用100,混凝 土为C10,两边伸出基础边缘各100mm。垫层厚度 不算在基础埋深范围内。 (3)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为10;间距不大于200, 也 不 宜 小 于 100. 有 垫 层 时 保 护 层 厚 度 不 小 于 40 , 无垫层时不小于70. (4)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4、筏板基础 基础由整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也称满堂基础或满堂 红,分为板式和梁板式。 5、箱形基础 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体整体浇注成箱子状的基础。 适合于高层建筑和重型建筑。 6、桩基础 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分为端承 桩和摩擦桩。 7、联合基础:桩与其他基础联合而成,多用于高层、
本章内容
•概 述 •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影响因素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地下室
2.1 地基与基础概 述
一、地基概述
1、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来荷载的土层或岩体,不 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持力层:直接承受建筑荷载
的土层或岩体。是地基与基础的
分界线。 3、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 4、地基承载力:地基土单位面 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