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基础及地下室概论
片筏基础施工现场
(5)箱形基础 由钢筋混凝土底板、 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 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 构,共同承受上部结构 荷载。整体空间刚度大, 对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 建筑或软弱地基上。中 空部分较大时可用于做 地下室。
(6)桩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且地基软
弱土层较厚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 求时,则可采用桩基础。
不渗漏。
1、地下室防潮(砖墙)
2、地下室防水 对采用砖墙承重的,
地下室防水多采用外包 式柔性防水处理。
柔性防水有油毡防 水和冷胶料加衬玻璃布 防水。
3、防水混凝上防水 常用的防水混凝
土有集料级配混凝土和 外加剂混凝土。
地下室的墙板和底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200mm。
上部荷载通过承台传给桩,再经过 桩传给土层。
桩基础 a、按照受力状态不同分
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b、按照施工方法不同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
现场灌注桩如下图所示
某预制桩施工现场
预制桩施工
3、特殊情况下的基础构造
同一建筑物的基础有时埋深不同。须用台阶式相连。
地下室:全地下室、半地下室
(二)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地下室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保证地下室在使用时不受潮、
井格基础
柱下条基
框架结构基础梁
框架结构柱下条基
(4)片筏基础(或称满堂基础、倒楼盖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力又较软弱时, 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 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作用 在一块整板上,这种基础称为筏式基础或片筏基础。
筑的全部荷载并把荷载传给地基。
压实法
换土法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利用高压射流技术,喷射化学浆液,破 坏地基土体,并强制土与化学液混合,并形成具有一定 强度的加固体来处理软基的一种方法。
桩基由桩 和承接上 部结构的 承台(板 或梁组 成)。
桩基
1、基础埋深的概念
室外地坪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 距离称为基础埋深。
墙下条基
墙下条基 素砼垫层
(2)单独基础(或独立基础) 当地基承载能力较高时,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且荷载较小时 采用。
(3)井格基础(或称十字交叉基础)
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情况时,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 性,以免各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 连接起来,作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4)地基土壤冻胀深度 一般应将基础的垫层设置在土层冻结深度以下200mm,以避 免土壤冻融交替对基础的不利影响。
(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1、按组成基础的材料的不同有: 刚性基础: 灰土基础、 石基础、 砖基础、 混凝土基础等。 非刚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1)刚性基础构造要求: 刚性基础指由刚性材料构成的基础。 刚性材料的力学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但其抗剪、抗拉 强度相对而言很低。 因此,对于刚性基础构造设计应注意刚性角的问题。
力在一种特定的材料中是按一定的角度分布与传递, 这个角叫力的分布,也叫这种材料的刚性角α。
当刚性基础底部宽度超过刚性角控制范围时,基础 底部就容易因受剪而开裂。
因此,刚性材料基础设 计时为避免受拉或受剪而破 坏必须使基底宽度在刚性角 控制范围内。
刚性角用b/h表示: 砖石基础b/h =1:1.25--1.5 混凝土基础b/h = 1:1
基础埋深小于4m——浅基础 (不小于500mm);
基础埋深大于或等于4m——深 基础
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 小和性质以及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条件 设计之前应进行场地地质勘察。
(3)水文条件 一般宜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以上,或者应埋在最低 地下水位以下200mm,以使基础处于较稳定的水压状态。
目录
2.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2.2 基础的埋深及影响因素 2.3 基础的类型 2.4 地下室的构造
1、地基: 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土壤层。
(1)人工地基——经人工处理的地基.如:压实法、换土 法、化学加固法、打桩法(如图所示)。 (2)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
2、基础:建筑的下部结构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
(2)非刚性材料基础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基础常做成锥形,但最薄处不应小于200mm,一 般为200--400mm。阶梯状态,每步高约300—500mm。
2、按构造形式不同有: 按构造型式分类
条形基础 单独基础 交叉梁式基础 筏形基础 箱形基础
桩基础
(1)条形基础当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 设置,多做成长条形,故称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