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高中高考数学试卷试题.doc

全国高中高考数学试卷试题.doc

一九九三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理科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个小题 ; 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若双曲线实半轴长为 2,焦距为 6,那么离心率是 ( C )(A )3(B )6(C )3(D )2222(2)函数 y1 tg2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B )1 tg2 2x(A )(B )(C )(D ) 242(3)当圆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比值是 2 时,圆锥的轴截面顶角是(A )450(B )600(C )900(D )1200 ( C )(4)当 z1 i 时, z 100z 501 的值等于( D )2(A )1(B )-1(C )i(D )-i(5)直线 bx+ay=ab(a<0,b<0) 的倾斜角是( C )(A ) arctg ( b )Baabba(C ) arctg ( )( )ab(6)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为 A 和 B ,则 sinAsinB ( B )(A )有最大值 1和最小值 0(B )有最大值 1,但无最小值22( C )即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D )有最大值 1,但无最小值( 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 a n } 中,若 a 5 a 6 9,则log 3 a 1 log 3 a 2log 3 a 10( B )(A)12 (B)10 (C)8 (D)2 log 3 5(8)F ( x) (1 2 ) f ( x)( x 0) 是偶函数,且f ( x)不恒等于零,则f ( x)2x 1(A)是奇函数(B)是偶函数( A )(C)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D)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9)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 3t 2 2,5) ,则曲线是( A )y t 2(0 t1.(A)线段(B)双曲线的一支(C)圆弧(D)射线(10)若a, b是任意实数,且a b ,则( D )(A)a 2 b 2 () b 1 (C)(D) 1 a 1 b( ) ( )Ba lg( a b) 0 2 2 (11)已知集合E { | cos sin ,0 2 }, F { | tg sin } ,那么E F 为区间( A )(A)( , ) (B)( , 3) (C)( 3 ) () ( 3 5 )2 4 4 2 D 4 4 (12)一动圆与两圆: x2+y2=1 和 x2 +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C )(A)抛物线(B)圆(C)双曲线的一支(D)椭圆(13)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 D )(14)如果圆柱轴截面的周长l为定值,那么圆柱体积的最大值是( A )(A)(l)3 (B)(l)3 (C)(l)3 (D)1(l)3 6 3 4 4 4(15)由( 3x32)100展开所得的 x 的多项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共有( B )(A)50 项(B)17项(C)16项(D)15项(16)设 a, b, c 都是正数,且 3a 4b 6c ,那么( B )(A )1 1 1 ( )2 2 1( )12 2 ( )21 2 c a bBCa bDa bc a b cc(17)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B )(A )6 种(B )9 种 (C )11 种(D )23 种(18)已知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角为 50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 P且与 a, b 所成的角都是 300 的直线有且仅有( B )(A )1 条(B )2 条 (C )3 条(D )4 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 19)抛物线 y 2=4x 的弦 AB 垂直于 x 轴,若 AB 的长为 4 3 ,则焦点到 AB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 [ 答] :2( 20)在半径为 30m 的圆形广场中央上空,设置一个照明光源,射向地面的光呈圆锥形, 且其轴截面顶角为 1200。

若要光源恰好照亮整个广场,则其高度应为 ________m (精确到 0.1m ).[ 答] :17.3(21)在 50 件产品中有 4 件是次品,从中任意抽出 5 件,至少有 3 件是次品的抽法共 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 [ 答] :41863(22)建造一个容积为 8m ,深为 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

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 120 元和 80 元,那么水池的最低造价为_______元.[ 答] :1760(23)设 f ( x) 4x 2 x 1 ,则 f 1 (0) =__________[ 答] :1(24)已知等差数列 { a n } 的公差n1,首项 a 1 0, S n, 则d>0a i a i 1i 1lim S n____________n[ 答] :1a 1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 共 48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5)(本小题满分 8 分)解不等式 2 log 1 (5 x) log 2 1 0.2x解:原不等式等价于5 x 0,x 5,1x0,解得 x0,log12[ x(5 x)]0.x 1或 x4.4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0x 1} { x | 4 x 5}(26)(本小题满分 8 分)如图, 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过点 A 1、B 、C 1 的平面和平面 ABC的交线记作 L 。

(Ⅰ)判定直线 A 1 C 1 和 L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 A 1A=1,AB=4,BC=3,∠ABC=90,求顶点 A 1 到直线 L 的距离。

精品文档解:(Ⅰ) L∥A1C1证明如下:根据棱柱的定义知平面1 1 1和平面 ABC平行。

A BC由题设知直线 A1C1=平面 A1B1C1∩平面 A1BC1,直线 L=平面 A1B1C1∩平面 A1ABC, C1B 1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 A DE理L CB有 L∥A1C1(Ⅱ)过点 A1作 A1E⊥L 于 E,则 A1E 的长为点 A1到 L 的距离。

连接AE,由直棱柱的定义知A1A⊥平面 ABC∴直线 AE是直线 A1E 在平面 ABC上的射影。

又 L 在平面 AB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E⊥L由棱柱的定义知A1 C1∥AC,又 L∥A1C1,∴ L∥AC作BD⊥AC于 D,则BD是 Rt△ABC斜边 AC上的高,且 BD=AE,AB BC12从而 AE BDAC 5在 Rt△A1AE中,∵ A1A=1,∠ A1AE=90,∴ A1 EAE 2 A1 A213.5故点 A1到直线 L 的距离为13.5(27)(本小题满分10 分)精品文档在面积为 1 的△ PMN 中,tgM1, tgN2 .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求出以2M ,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以 MNY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MN 的垂P直平分线为 y 轴α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x 2y 2MONX1a 2b 2分别记 M 、N 、P 点的坐标为(-c,0),(c,0)和(x 0,y 0)∵ t g α=tg( π- ∠N )=2 ∴由题设知1x 0 5 cy 0 ( x 0 c) 解得3即 P( 5 c, 4c)y 02c)y 043 32(x 0c3在△ PMN 中, MN=2c MN 上的高为 4c3△PMN14 3 ,即 P(5 3 2 3 ) 26 332 | PM |(x 0 c) 2y 0 22 153 | PN |( x 0 c)2y 01523a1(| PM | | PN )15 从而 b 2 a 2 c 2322故所求椭圆方程为4x 2y 2 1153( 28)(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复数解:精品文档z cos i sin (0 ),1 (z) 4,已知 | |3, 求。

1 z4 , arg3 21 [cos( ) i sin( )] 4 1 cos( 4 ) i( 4 )1 [cos i sin ] 4 1 cos4 sin 42sin 2 2 2i sin 2 cos2(sin 42cos2 2 2i sin 2tg 2cos2| | | tg 2 |3, 故有03(1)当 tg 2 3时 ,得或7 , 3 12 12这时都有3i sin ), 得 arg (cos3 6 6( 2)当 tg 2 3时, 得 5 或 1 ,3 12 12i cos4 ),适合题意6 2这时都有3(cos11i sin11), 得 arg 11 ,不适合题意 ,舍去3 6 6 6 2综合 (1), (2)可知或7 .1212(29)(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关于 x 的实系数二次方程x2 +ax+b=0有两个实数根α、β . 证明:(Ⅰ)如果 | α|<2,|β|<2,那么2|a|<4+b且|b|<4;(Ⅱ)如果 2|a|<4+b 且|b|<4, 那么 | α|<2,|β|<2.证法一:依题意,设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所以判别式a 2 4b 0. 不妨取1( a )1( a) 2 2(Ⅰ) | | 2, | | 2, | b | | | 4精品文档且 2 1( a ),1( a ) 2.2 20 4 a, 0 4 a, 平方得 a2 4b 16 8a a2 ,a 2 4b 16 8a a2 ,由此得4( 4 b) 8a 4(4 b), 2 | a | 4 b(Ⅱ) 2 | a | 4 b,| b | 4, | a | 1(4 | b |) 4, 24 a 0;且 a 2 4b a2 4( 2 | a | 4) a 2 8a 16 (4 a)2 ,又0, 4 a.得 4 a a 4,2 2, 得 | | 2,| | 2.证法二:(Ⅰ)根据韦达定理 | b | | | 4因为二次函数 f (x) x2 ax b 开口向上, | | 2,| | 2.故必有 f ( 2) 0,4 2a b 0, 2a (4 b);4 2a b 0, 2a 4 b.2 | a | 4 b.(Ⅱ)由 2 | a | 4 b得 4 2a b 0即 22 2a b 0, f (2) 0, (1)及4 2a b 0即( 2) 2( 2)a b 0, f ( 2) 0( 2)由此可知 f(x)=0的每个实根或者在区间(-2,2)之内或者在区间(-2,2)之外若两根α,β均落在( -2 ,2)之外则与| b | || 4 矛盾若α(或β)落在( -2 ,2)外,则由于| b | || 4 ,另一根β(或α).必须落在( -2 ,2)内,则与( 1),(2)式矛盾综上所述α,β均落在(-2 ,2)内| | 2,| | 2.文科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个小题 ; 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