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九经编机成圈过程的分析

实验九经编机成圈过程的分析

实验九经编机成圈过程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舌针、钩针两种经编机的成圈过程。

2.了解主要成圈机件的形状、规格、在机上的相互配置及在成圈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3.了解舌针和钩针经编机成圈机件的运动规律。

4.掌握用一般量具测绘成圈机件在成圈过程中静态位移曲线的方法。

5.了解各成圈机件位移曲线的工艺意义及相互配合的要求。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舌针经编机。

2.钩针经编机。

3.主轴刻度盘、指针。

4. 百分表及磁力表座。

5.钢板及天平尺。

6. 毫米方格纸。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仔细观察动态经编机的成圈过程,了解各成圈机件的运动规律及相互运动配合。

2.测量不同机型成圈机件的规格(舌针、钩针、沉降片、导纱针)。

3.测绘成圈机件的位移曲线。

(1)定主轴零度:各成圈机件相对位置的调节配合,一般都以针床位置为基础,并以针床下降到最低位置为成圈过程的起始点,即定其为主轴零度。

在测绘各成圈机件的位移曲线时也必须将针床调整到主轴零度。

定主轴零度的方法是:先在主轴一端头固装一个刻度盘,在刻度盘1旁侧装一
指针2,此指针可固定在车头主轴托架的底板螺钉3上,在机身上面放一把平尺,在平尺1上放一磁力座2,再放上百分表3,将表头指在针床主臂4上,然后用机上手柄摇动主轴,使针床下降到最低位置(也是针床即将上升的位置),此肘百分表所指的值为最小值。

针床最低位置找准后将刻度盘指针对准零度。

(2)测绘各成圈机件的位移曲线;用手柄摇动主轴,在主轴转过50或100后停止摇动,观看百分表上的数值变化,此值即为被测定的某一成圈机件的位移数值,随即作好记录。

此后每摇动50或100就作一记录,将主轴转过3600,把取得的位移数值记录点相连接,即可得出被测成圈机件在成圈过程中的位移曲线。

测完一个成圈机件的位移曲线后,可将百分表指针移到另一所需测定的成圈机件主臂上,再调主轴到零度位置后即可进行测定。

在摇动主轴时,每间隔50或100测定一次是较难控制的,但所得数据绘出的曲线还比较准确,一般间隔大于100误差就比较大。

在实验课上由于设备数量少、时间短,只能以掌握测绘方法为主,故可以每转过150~200取一数值,作出近似曲线。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并填入成圈机件位移记录表中。

2.根据实测数据绘出针床、导纱梳栉、压板、沉降片在成圈过程中的位移曲线。

3.根据所绘曲线分析所测机器的成圈过程,指出主要工艺点并简述各成圈机件的相互位置配合必须相互制约的重要意义。

4.简述钩针经编机各成圈机件在成圈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可结合成圈过程叙述)。

5.试比较舌针与钩针经编机的成圈过程并简述其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