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ɡuàn)法家拂士(bì)B.惩山北之塞(chénɡ)汝心之固(nǚ)C.彀弓弩(ɡòu)不闻天子之诏(zhào)D.曩者霸上(nǎng)舜发于畎亩之中(quǎn)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里,抓住“春”那些体现春之新鲜、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表现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金色花》作者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

这首散文诗表现了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语言典雅、书面化。

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人。

D.《天上的街市》把中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加以改造,着力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景李小云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

刚下了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

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

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

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

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

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

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

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

那是初中二年级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她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

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

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画给他。

④那两个人走近了,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

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

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

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

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

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了下去。

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

矮个子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放工具。

终于,矮个子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竟湿到膝盖以上。

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

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

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走出了小翠的视线,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

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

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脑海。

⑧“咚咚咚!”有人敲门。

妈妈打开门,小翠侧头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

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他们进了门。

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拿起画笔,在雪白的素描纸上最显眼的位置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

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

仪式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

题目:坚强的翅膀。

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潜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

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

作者:佳佳。

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有删改)3 . 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4 . 第④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展开合理推测,写出他们“争执”的内容。

5 . 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6 .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7 . 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B.“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晚霞中的洞里萨湖何鸿⑴旅游公司的大巴车顶着午后火辣炽热的阳光,在柬埔寨西部的乡村公路上疾驰。

道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绿色雨林和沿路搭建的破旧木屋。

不到两个小时,大巴车停进了一个河岸码头上。

⑵“洞里萨湖?”看着眼前陈旧的一切,我向才从泰柬边境线上接收我们这个旅游团的柬埔寨导游问。

他个子不高,穿长裤和短袖衬衣,圆脸长着青春痘,说流利的广东腔普通话。

“这条河就如你们中国的黄河一样的,是我们高棉民族的母亲河……”他的声音温和有力。

⑶远处天空缓缓西坠的一轮夕阳,在洞里萨湖裹挟着大量泥沙的平缓河面和两岸焦土之间,铺下安静而神秘的粼粼金光。

裸露的黄土岸后,是一大片绿得发黑的密林;密林外的河岸近处,挂着几间有人居住的屋宅。

其实,它根本算不上“屋”,那不过是临时搭建、勉强遮风雨的毡布木棚而已。

⑷陈敦有办妥手续后,带我们踏上一艘等待已久的单层游船。

这种在我们国内几乎已经淘汰的老式游船,船头需要人撑篙避礁,船尾部需要人驾驶掌舵。

一路上,船尾的柴油机发出突突突突的猛烈声响。

经过一片树林时,发动机却停息下来,游船安静地向前滑行。

⑸“快看,一条蟒蛇!”舱里有人惊呼。

湖面不知何时冒出的一只独木船,突突地快速靠近我们的游船。

探头一看,那船尾掌控柴油发动机的是一位中年女人,船舱中紧挨坐着一个浑身脏兮兮的男童和一个女童,都只有四五岁的模样。

女童小小的肩上负着一条比她手臂还粗的绿纹蟒蛇。

她吃力地举起两手将蛇头和蛇尾托高,眼巴巴地抬眼望着我们这条船上的人们,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⑹陈敦有介绍说,在洞里萨湖,到处是这样漂泊在水上的家庭,母亲和孩子;而父亲总是在湖岸上打点儿短工或者到更远的水域捕鱼。

他们是一群被柬埔寨社会边缘化的人,有最底层的柬埔寨人,更多的是战争之后留下的越南难民。

他们被限制出行,甚至不能上岸,生活也没有多少保障,吃喝拉撒全在一条船上,生存艰辛,活动空间极为有限。

⑺我猛地眼眶滚热。

为了掩饰些什么,我低下头去张罗着想给小船里的孩子扔点糖果之类吃的东西,却意识到自己的包还在底下舱里,衣裤兜里除了手机什么都没有。

装着蟒蛇的独木船跟着游船好一程水路,不少游客趴在船舷上向那个狭窄而黑脏的船舱中扔去面包、薯片和一些钱币。

独木船逡巡一阵后,载着那对孩童仰望上空的茫然眼神渐渐远去。

⑻“看,前面就是空邦鲁水上村庄。

”陈敦有指着前方,有意地大声说道,“等会儿你们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商店、菜市、医院、加油站、住宅、球场、学校,还有警察局和教堂。

这是一个真正的水上社会。

”我们乘坐的游船慢慢驶向洞里萨湖上中心最具特色的空邦鲁水上集镇了。

⑼和所有来到洞里萨湖水上村庄的游客一样,我们从一排排连接紧密、船舱底部饲养着鳄鱼的船只甲板上小心踩过,走进洞里萨湖的水上人家。

我们随意地走进空邦鲁的一家烧烤店,店主是一对勤劳的青年夫妇。

⑽我们语言不通,只好看着店里的蔬菜食物和店主指点比划。

两个正在店里喝啤酒的柬埔寨青年看到我们的窘迫,便走来帮我们挑选合适的菜品。

我们学着柬埔寨人用餐的动作,手中摊开一片薄荷绿叶菜,卷起金黄的烤肉和香甜的米饭,就着水果沙拉,喝起了柬埔寨清啤。

⑾两位帮忙的年轻人在离开时,很有礼貌地向我们辞行。

两人远远地朝我们双手合十在鼻尖前,微笑着点头致意。

我们一众既吃惊又感动,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合掌回礼。

⑿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虽然暂时水质浑浊、条件恶劣,可是毕竟没有了战乱的恐惧,这些衣鞋破烂、生活艰难的大人和孩子们,能够每天捕鱼、种菜、放牛,甚至读书……每个人都带着服从命运的从容微笑,面对世间的一切。

正如我眼前的洞里萨湖上空的漫天晚霞,寂静无声,却又壮阔无比。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4期,有删减、有改动)8 .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叙的?9 . 文章第⑶段划线句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洞里萨湖的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0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吃力地举起两手将蛇头和蛇尾托高,眼巴巴地抬眼望着我们这条船上的人们,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11 . 文章第⑾段为什么说“我们一众既吃惊又感动”?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12 . 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______)(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14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描述水中鱼儿的欢快和石子的细小,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述江水的凶猛,表现出富春江水的“奇异”,生动形象。

B.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化静为动,能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雄奇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描述观山的感受,既表现自己淡泊名利的节操,又含蓄规劝友人归隐避世。

D.作者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然后分别描述“异水”和“奇山”及观山感受,形成总分结构,严谨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