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案)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世界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了解世界降水地区差异的原因;
(3)学会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读图分析、讨论探究,使学生能自主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世界降水分布图,把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相结合,正确对待降水分布不均的现象,树立全球变化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绘图、讨论、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两幅图片(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提问: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明确:这说明世界降水也存在着地区差异。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的气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气候的另外一个要素:降水。

二、新课学习
(一)世界的降水
出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1.赤道地区年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学生回答)
明确:
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展示赤道地区降水丰富成因动画
明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地面大气受热上升,空气上升过程中,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开动脑筋:为何两极地区降水少?(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作用弱,气流以下沉为主,不易产生降水。

提问: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比较,哪里降水多?(读图回答)
明确: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拓展延伸:
为什么在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赤道附近(南北纬5°以内)是赤道低压带,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湿热多雨。

在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压区,全年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干燥。

二者之间是信风带,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区流向赤道低压带,由于地球自转的偏离作用,在南半球会刮东北风,在北半球会刮东南风。

在大陆的东岸,风从海洋刮向陆地,会带来大量的水汽,气候湿润;在西岸,风从陆地刮向海洋,因此水汽很少,气候干燥。

提问:3.中纬度地区,沿海和内陆比较,哪里降水多?(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展示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华沙四地的位置图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从瓦伦西亚到华沙降水有何变化?(学生读图)
明确:从伦敦到华沙降水越来越少,反映出从沿海到内陆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展示亚欧大陆的气候和洋流图,
提问:卑尔根和海参崴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大?为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卑尔根降水量大,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海参崴降水量小,附近有千岛寒流经过。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展示: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图
请一位学生上前描述该图
明确: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地形的阻挡,被迫爬坡,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不断碰撞凝结,形成降水。

提问:在山坡的哪一侧降水多?(学生回答)
明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播放视频:地形雨
引导学生在世界降水分布图上找到乞拉朋齐,提问: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学生回答)
明确:乞拉朋齐位于山地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

指导学生找到怀厄莱阿莱,提问:怀厄莱阿莱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湿极”?(学生回答)
补充明确:怀厄莱阿莱位于考爱岛的东北山坡,考爱岛上的山脉像一道屏风,挡住东北信风的去路。

湿润的山风在山坡环流,冷热空气交汇,上下对流,既有锋面雨,又有地形雨、对流雨,全年雨量不断。

指导学生找到阿塔卡马沙漠,提问:阿塔卡马沙漠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干极”?(学生回答)明确: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副高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秘鲁寒流的共同作用下,降水少,成为“干极”。

小结: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绘图:
下表为某地的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降水量。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该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绘图
提问:分析该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冬温夏热,气温年变化较大,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过渡:降水量不仅在地区上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也存在着差异。

降水的时间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拓展延伸:
降水的分布规律巧记歌诀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两边;
陆西岸,降水亏;
陆东岸,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气候干;
靠海边,降水欢。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

四、课堂练习
1.降水受纬度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D)
A.温带地区
B.高山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与两极地区
2.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B)
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A.赤道比极地多
B.内陆比沿海多
C.冬季比夏季多
D.山区比平原多
4.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
C.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多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世界的气温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的降水
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
降水的学习过程基本沿袭了气温的学习方法,主要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学生参与活动程度比较高,如再穿插一些有关降水地区分布和季节差异类型的景观图片就会更生动了。

这样也会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