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三年级109班家长会发言稿吴群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对子女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一、谈谈班级基本情况:54个天真可爱也很懂事的孩子,在团结友好的大家庭中一起学习、生活,收获了许多快乐。

这学期,我们实行“班长组队,相互竞争”的班级管理模式,由张嘉琪和郭晓涵两位班长把有志于为班级服务的同学组成两个团队,每周一轮,相互竞争。

获得流动红旗的团队可得到由我颁发的2元班级公用基金。

她们在班级中以身作则,在不断地磨练下,组织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如:刘慧缘、张嘉琪、郭晓涵、张腾云、钟曦等在主持班会工作上很有起色,也得到了黄校长的高度评价;以刘慧缘为主的几个同学出黑板报的水平不断加强,也辛苦了付老师手把手地教,你看,她们都用上广告粉了;黄馨、谈雅缘、钟曦、李佳蕾、姚诗雨等同学,在收发作业时细心、耐心,每次交上来的作业,都用方便贴写上没交的名单,并及时催催拖拉的同学。

这些细节都让我感动;万承明、文欣然、曹予婷等把图书架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里,我要谢谢你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

二、说说期中考试情况:这次考试,我们班年级前十名的同学是:段嘉欣、张嘉琪、郭晓涵、李佳蕾、陈嘉俊、黄锶逸6位同学。

数学、英语题目的难度较大,分数不太理想,待会由任课的唐老师和文老师进行交流。

下面,我报一下成绩。

从语文试卷的情况来看,我有喜有忧。

一喜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看拼音写词语、组词、课内积累扣分不多。

二喜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了,一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快提高。

像刘慧缘、张嘉琪、郭晓涵、李佳蕾、钟曦、黄馨、潘静怡、段嘉欣、郑智娟、漆嫣语、程可欣、朱倩蕾、姚诗雨、文欣然、万承明、王露露、唐新霞、陈嘉俊等。

三喜学生考试的态度、能力有了较大转变。

经过这学期几次的单元测试,学生基本适应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答卷和作文,在审题、书写上也大有改进。

一忧男生的学习成绩。

从我统计的数据看,三科平均分低于60分的9个同学,除唐新霞是女生,其余都是男生,分别是:危合海、凌振宇、孟焕、成剑宇、刘晶、刘佳瑶、熊杰、张肖荣。

主要问题有:一、学习习惯不好,听课质量差,作业书写慢,不懂也想法敷衍过去;二、家庭辅导缺位,除孟焕、成剑宇、唐新霞经常有人辅导功课外,其余同学的作业完成质量很差,基本靠天收。

因为这学期时间紧,我们没有停课复习,但圈出了一些词语、诗句、名句、段落要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复习、默写,但很多家长几乎没有过问,加上学生的逃避,大把的丢分让我心痛。

二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

一篇短文,几个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愿举手回答,甚至摸不着南北。

究其原因,读书的时间太少。

有位大师说过: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最为简单可靠的方法是给一份陌生、然而适宜的阅读材料,要他们直接朗读。

那些能够读得流利通顺并且富有语感的,必定就是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力的。

每篇课文我都布置预习,认字、读文,基础好的还可提出几个问题。

在检查预习的效果来看,学生参差不齐,那些几乎什么也没做的同学,上课时学得费劲,也学得没劲,兴趣自然难以点燃。

我们班绝大多数女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有部分男生却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作业马虎,有的甚至干脆不做,老师时常找这些同学谈话,谈话过后的两三天学生的情况稍有好转,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恢复老毛病,所以只能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来,让家长平时检查孩子的作业。

了解孩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签字是一项应长期抓下去的工作,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属我们班叶蕾的家长。

她几乎每日签字,不会的作业能进行指导,错了的作业督促改正。

但有些家长却不是这样,完成任务似的签个大名,甚至任你老师喊破喉咙,就是不看不签。

现在的孩子都是很有主见的,家长平时教育你的孩子要认真学习,可对待孩子的作业却马马虎虎,这无疑暗示他学习上可以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不与你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的孩子还会听你的话吗?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如果你孩子做的不好的话,你有权拒签,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不满。

我们教师要求签字,就是需要你的帮助,如果连你都放弃了,孩子与整体水平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确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二、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好家庭胜过一所好学校,好父母胜过一位好老师。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一对一,时间更充分。

学校教育一个老师要应对几十个孩子,而家长一对一的教育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能成就他们幸福美好的人生。

1、生活行为习惯为什么要从生活行为习惯说起,因为习惯是属于心理行为,心理行为具有渗透性,辐射性,及生活中的习惯他会很自然的渗透到学习、工作中去。

因此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

(1)从按时起床做起,养成惜时守时的习惯。

这说起来好像是太细小的事,但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每天能够按时、果断、利索的起床有利于一天有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形成“守时、勤奋”的习惯。

要做到这点,説易也易、说难也难。

说它困难,可能每天起床时要叫上半天,因为他面临着睡懒觉还是及时起床的心理斗争(特别是在冬天),説它容易就在分秒之间,因为形成习惯了嘛。

一般来说能做到起床守时,吃饭守时、上学守时并养成了习惯,也有利于学习和工作中养成守时的习惯。

(2)从整理书包、书房做起,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物品的摆放,周围的环境往往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暗示。

比如当我们来到一个非常干净的场所,我们自然地就会约束自己不要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看到周围得人都很安静,讲话很轻,我们就不好意思大声喧哗。

同样当我们思绪很乱时,把房间整理一下,家里卫生打扫一下,有时突然会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

让孩子经常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房,并养成习惯,这种习惯同样可以渗透到学习上面去,养成经常整理自己的学习内容、整理自己的思维甚至是整理自己心情的好习惯。

(3)从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做起,养成有始有终的习惯。

(4)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5)参与一定难度的活动并坚持到底,养成坚持的习惯。

2、品行礼仪习惯品行习惯虽然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品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社会适应状况、是否受人尊重。

一般来说,品行好,就容易受人尊重,人际关系就更加和谐,这样社会适应状态就比较好,那么就容易心情快乐、产生幸福感。

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使人更好的适应社会,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里我要重点讲的是第一点和第二点。

(1)从爱父母做起,培养懂得尊重与感恩的品行。

对小学生来说,感恩应从爱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知道尊重、感恩,他就很难做到尊重他人、感恩社会。

因此,做父母的要让孩子为你做点什么,生日、过节要提醒孩子送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也要学着与她分享,让他慢慢养成感恩的习惯。

(举例:子昕)(2)从谅解他人做起,培养宽容大度的品行。

有些小孩子心眼小,和同学有一点矛盾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这样下去不光坏了自己的心情,而且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遇事多为他人思考,谅解他人、宽容他人,这样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习进步。

(举例:谈雅缘与张腾云为一个闪光的小海豚的事)(3)从同情他人做起,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行。

(4)从说话算数做起,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行。

(5)从遵守秩序(公约)做起,做有文明素养的人。

3、读书学习习惯(1)专注认真的习惯。

专注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没有专注就没有观察与记忆,更谈不上思考与创新。

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我们更要强调专注的品质,因为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了,吃的:各种美味食品应有尽有,看的:看的电视、电影、网络等等应接不暇,玩的:各种玩具、游戏、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所以学生很容易分心,如果我们教育方法再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散漫的坏习惯。

台湾星云大师讲“定能生慧”,人只有定心——专注——智慧。

所以我们家长要尽量创造安定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学习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要把目标老盯在作业的对错上,而要看他作业时是否专注认真,如果态度专注认真,即使有些错误也可以谅解,如果态度不专注,即使作业全对也要批评甚至重做……(2)计划安排的习惯。

学习有计划,做事有时间表(3)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主要是家长给惯得,包办代替太多,干预指导太多……我们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才有利于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知错即改的习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何况是小孩。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踏着错误的台阶成长的。

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对错误的反思与改正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不犯错误。

而是要培养他们反思错误和知错即改的习惯。

为什么人有成长快慢,实际上并不是聪明不聪明,主要是因为有的人知错即改、改而不犯,而有的人知错难改,甚至累教不改或者。

可以说人的聪明与否主要看她是否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不过在反思错误时还有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有人出了问题总是找客观原因,责怪他人,(举例:跌倒了怪地板太滑,作业错了怪老师没讲清,东西丢了怪他人没提醒)如果是这样的反思习惯,只能使他们学会推卸责任,而不利于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后必然会重蹈覆辙,一错再错。

而一个错误的做法一旦重复三遍就容易养成坏习惯,就很难改了。

所以我们一旦发现孩子第一次错误时,决不能姑息,要严加教育,促其反思,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主观原因,不要一有问题就去找客观、怪他人。

(5)交流分享的习惯。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不光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强化知识的记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看过的、听过的一般只能记忆5-10%,而做过的讲过的能记忆80—95%。

所以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交流多实践。

总之,一句话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关注孩子未来命运,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