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食物》教学设计

《我们的食物》教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让学生认识食物的多样性,了解食物的主要来源。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能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

能用不同的方法给食物分类。

3.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具学具】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2.实物投影仪、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课件出示谜语:
(1)小小一把伞,落在树林中,要是撑开来,再也收不拢。

(2)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吃进嘴里面
(3)四四方方,又白又嫩,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2.引言: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而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

你们平时都最喜欢吃什么呀?(学生回答。


3.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并板书课题:1.我们的食物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1)提出问题: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那些?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填在表中。

小组内填表,教师巡视。

我经常吃的食物
肉蛋
蔬菜
水果
主食
其他
(3)展示交流: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常吃的食物再介绍虽然不常吃,但自己知道的一些食物;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爱吃的食物并说说爱吃的理由。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填写结果。

教师板书:
例:鸡鱼肉蛋……
芹菜白菜藕蘑菇木耳……
苹果桃子西瓜香蕉……
馒头水饺面条……
纯奶酸奶……
粥鸡蛋汤稀饭……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师补充板书个别食物。


我们的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在以上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学生发现并汇报)
小结: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原料,人们又把它们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

【让学生对平常所吃食物进行统计、展示、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发现共同特点: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大自然;有许多食物是
同一类的,并产生给食物分类的愿望。


2. 给食物分类
(1)了解事物的来源
a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像“馒头”、“面条”、“牛奶”、“烧鸡”、“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来自哪里?
b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并小结:我们饭桌上的食物一部分来自植物,一部分来自动物,一部分来自微生物,它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自然界,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学生结论,板书:食物(2)给食物分类
a提出问题:下面请拿出你手中填好的一日三餐统计表和食物分类统计表,你们能试着把你们小组列举的食物,给它们分一下类吗?
b小组合作完成食物分类统计表。

c展示分类结果
师总结: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刚才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

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争当美食小导游
(1)提出话题: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名吃,(课件出示各地美食)
兰州牛肉拉面利津水煎包
西安羊肉泡馍天津狗不理包子
假如有客人自远方来,你最想让他品尝我们这个地方的什么特色美食呢?
(2)学生自由列举具有家乡特色的美食。

(3)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客人介绍家乡的美食?
(可以从烹饪流程、色香味、营养价值等各方面进行介绍)
(4)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饮食爱好,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美食自由组合,组成美食宣传小组,拟定宣传稿,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各小组按照拟定的宣传稿召开美食推介会。

【此环节教材中是让学生做美食小导游,介绍当地的名吃。

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施教学,但又不想把这一环节省略,于是,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改进:让学生课前搜集当地及全国各地的名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同时在录像中播放一部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当地及全国各地的名吃,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发现生活的地区不同,人们吃的食物也有差别,即饮食习惯不一样,从而产生想调查、了解当地、及其他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的愿望。


2.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刚才这些美食小导游说的我们垂涎三尺,同学们想不想吃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吃到所谓的”,山珍海味”,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使它们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还有一些人把穿野生动物皮毛做的衣服当成一种荣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看!出示图片:捕杀藏羚羊血淋淋的画面、捕捉青蛙的画面、捕杀鲨鱼残忍的画面。

同时配上忧伤的音乐。

我们能这样吃吗?说一说你的看法吧!
【此环节是对教材的补充。

学生先对吃野生动物的肉,穿野生动物的皮毛的现象进行交流,再播放关于吃吃野生动物的肉、穿野生动物的皮毛的危害,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能自觉抵制。


总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食物,而我们的食物又离不开的自然,我们和的自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

四、总结评价,拓展调查
1.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2.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
布置调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本课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课,是看起来没得可上的一课。

但细细研究,却觉得很有内涵。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介绍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入手,体会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食物每个人每天都吃,但最喜欢吃的食物并不是每天都吃的,却是学生记忆最深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

从此话题开始,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所研究的问题中,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中却蕴涵着在学问,并产生积极研究的愿望。

在学生介绍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后,老师接着提问:我们平常只吃最喜欢的食物吗?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自觉地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灵活运用教材,丰富课堂
教材中的“我是美食小导游”这一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可能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直接就不上了。

但我觉得此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怎样才能便于课堂上进行?我想了很久,又进行了尝试,结果采用了:先由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本地的全国的名吃,在课堂上由学生自由介绍。

学生的介绍肯定是不完善的,后来,我又进行了搜集,并在课件中展示给大家,结果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有的学生甚至很想尝一尝。

教材中“记录昨天吃了什么?”这一环节,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设计教学时,我发现如果再要上这一环节,显得有点多余,而不要也并不影响全课,因此,我把此环节删除了。

当然,也可以把它用于导入新课。

“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教材中是放在了给食物分类这一环节中的,我把它和“活动一”融合在了一起,为学生设计了有实用价值的表格进行填写,学生在统计交流平常吃的食物过程中,自主发现食物的来源,产生给食物分类的愿望。

在交流中体会、认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3.恰当补充教材,使学生正确选择美食,保护大自然
本课在学生分类这一环节中,教材中只提示了: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肯定能说出:保护大自然,学生虽然说出来了,
但认识是肤浅的,缺少说服力。

这时,我想到了现在的很多人吃野生动物、穿野生动物的皮毛。

于是,我把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发表看法,并在网上找了一些野生动物身体里有很多病毒、细菌,有人因为吃而生怪病的例子;因为有人想穿用珍稀动物的皮毛做的衣服,使一些人在大量捕杀珍稀动物,造成这些动物正濒临灭绝的例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必要性。

并在生活中能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侵蚀。

教案设计顺河小学石素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