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及实施情况简介

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及实施情况简介


•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 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 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
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历 史
历 史 1 历 史 2 历 史 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 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 人口与城市
• 生产活动与地 域联系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 地理信息技术的 境的协调发展 应用
• 区域地理环境与 人类活动
必修 模块 选修 模块
地理1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自 然 灾 害 与 防 治 城 乡 规 划 与 生 活
地理2

地理3
海 旅 环

与 地










化学
必修 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生物
必修 模块 分子与 细胞
选修 3-3
选修 3-2 选修 3-1 选修2-3 ●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2-3 选修 1-2 选修 1-1 选修3-1 电场 电路 选修 2-2 选修 2-1 选修3-2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选修 3-3 选修 3-2 选修 3-1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及实施情况简介
深圳中学
王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二、共同必修模块 三、选修模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附录1 物理实验专题
遗传与 进化
稳态与 环境
选修 模块
生 物 技 术 实 践
生 物 科 学 与 社 会
现 代 生 物 科 技 专 题
信息技术
必修 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选修 模块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3-3 选修 3-2 选修 3-1 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 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 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 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 法,较为深人地认识物 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 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2-3
选修 1-2 选修 1-1 选修1-1 ● 电磁现象与规律 ●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选修 2-2 选修 2-1 选修1-2
学分认定、等级评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
模块教学设计(学科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二、共同必修模块 三、选修模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选修
必选修 其一
选修 1-1
选修 2-1
物理2
必修
物理1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物理 1
● 运动的描述 ●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 2
● 机械能和能源 ●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物理2 物理1 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附录2 物理专题研修
课程基本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
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理念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 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 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 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和 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 要内容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近代民主与 专制的较量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 的奥秘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 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 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 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认识科学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认识在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是很重要的 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 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认识评估的意义 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有合作精神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选修 3-3
选修 3-2 选修 3-1
● 热现象与规律 ● 热与生活
●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 能源与社会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2-3
选修 1-2 选修 1-1 选修2-1 ● 电路与电工 ●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 2-2 选修 2-1 选修2-2 ● 力与机械 ● 热与热机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选修 2-3 选修 1-2 选修 1-1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 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 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 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 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 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 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 2-2 选修 2-1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 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 体,侧重从技术应用 的角度展示物理学, 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 结合,着重体现物理 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模块的设置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对论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模块开设基本情况
2005年第一学期广东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开设
按学段按模块 开课 课时/ 周 学校 740所 比例 (%) 4节 16 2.2 5节
按学期按模块 开课 2节 155 20.9 3节 424 57.3 4节 116 15.8
按学期不按模 块开课 3节 19 2.6 4节 10 1.4
课程基本理念
(四)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课程基本理念
(五)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磁场
传感器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选修 3-5 选修 3-4 选修 2-3 选修 1-2 选修 1-1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选修 2-2 选修 2-1 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 选修 3-3 选修 3-2 选修 3-1
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程基本理念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