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繁殖学(复习)

家畜繁殖学(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1.生殖激素的种类:脑部激素;性腺激素;胎盘激素;外激素;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的激素。

2.生殖激素的作用特点:(1)特异性;(2)具有量少作用大的特点;(3)在相应分解酶作用下,降解较快;(4)生殖激素间具有协同或颉顽作用;(5)抗激素作用.3.在下丘脑视上核和房室核含有两种较大的神经元,分别合成催产素和加压素。

4.催产素(OXT)的生理作用:(1)促使输卵管收缩:交配的刺激可使催产素释放,有利于精子、卵子的运行提高受胎率;(2)引起子宫收缩;(3)参与排乳;(4)诱导前列腺素的排放。

5.生殖激素的半寿期(生物半衰期,t1/2):指生殖激素的量在体内被代谢或排出到初始水平一半所经历的时间,如GnRH的半寿期为7min、孕酮为5min6.促性腺激素依来源可分为垂体GT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乳素(PRL))和胎盘GT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两类。

7.催乳素(PRL)的生理作用:(1)刺激和维持黄体分泌孕酮;(2)刺激阴道分泌粘液的主要激素,并能使子宫颈松弛,以排除子宫的分泌物;(3)刺激乳腺的发育和促进泌乳;(4)增强母性;(5)在雄性,维持睾酮分泌,并协同雄激素刺激副性腺的分泌;(6)抑制性腺机能。

8.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刺激母畜卵泡成熟与排卵;(2)增强周期发情与超数排卵效果;(3)治疗排卵延迟、卵泡囊肿(4)治疗雄性性机能减退。

9.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雌性动物的发情表现和生殖道生理变化;(2)作为妊娠信号,有利于妊娠的建立;(3)通过对下丘脑的反馈作用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4)雌二醇与促乳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导管系统的发育;(5)少量雌二醇促进雄性动物性行为;(6)雌激素影响骨代谢。

10.前列腺素(PG)的生理作用:(1)溶解黄体;(2)影响输卵管收缩;(3)影响排卵---PGE2a能促进排卵;PGE能抑制排卵;(4)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5)对公畜的影响:在LH的作用下,睾丸不但分泌雄激素,而且也分泌PG,精液中PG 含量下降能导致雄性生育能力下降,精液中PG量与精子数目成正比。

11.外激素的作用:(1)对性行为的激发与控制;(2)对生殖机能的调控;(3)对母性性行为以及母子关系建立的影响。

12.生殖激素与生殖活动关系:(1)生殖激素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生殖过程;(2)生殖激素对生殖活动的调控;(3)生殖激素对繁殖障碍的治疗。

13.孕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在黄体期早期或妊娠初期,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使腺体发育、功能增强;(2)在妊娠期间,孕激素抑制子宫的自发运动,降低子宫肌层的兴奋作用,还可促进胎盘发育,维持正常妊娠;(3)大量孕酮抑制性中枢使动物无发情表现,少量孕酮与雌激素协同作用可促进发情表现;(4)与促乳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14.雄激素的生理作用:(1)在雄性胎儿性分化过程中,睾酮刺激沃尔夫氏管发育成雄性内生殖器官(附睾、输精管等);双氢睾酮刺激雄性外生殖器官(阴茎、阴囊等)发育;(2)睾酮启动和维持精子发生,并延长附睾中精子的寿命;双氢睾酮在促进雄性第二性征和性成熟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3)性激素刺激副性腺的发育;(4)睾酮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雄性性行为有关;(5)睾酮对下丘脑或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分泌;(6)睾酮对生殖系统以外的作用。

15.生殖激素:指直接作用于动物生殖活动,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的激素。

第三章1.精子呼吸:精子在有氧条件下,对外源性代谢基质或细胞内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1)内源性呼吸:精子在有氧条件下,对细胞内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2)外源性呼吸:精子在有氧条件下,对外源性代谢基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2.精子运动:(1)动力是靠尾部弯曲时出现自尾部前端或中段向后传递的横波,压缩精子周围的液体使精子向前泳动。

(2)精子的运动形式:直线运动;转圈运动;原地摆动。

3.精子运动特点:(1)趋流性:精子在流动的液体中,表现为逆流而上的特点;(2)趋触性:精子有向异物边缘运动的趋势,表现为精子头部叮住异物做摆动运动;(3)趋化性:精子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点;(4)死亡:死亡精子;(5)颤动:精子在原地颤动,这种运动方式的精子频临死亡。

4.精子的影响因素:(1)温度:精子在37度时可保持正常的代谢和运动状态;高温时精子代谢加强使生存时间缩短。

超过45度会出现热僵直现象并迅速死亡;(2)渗透压:高渗稀释液中,精子膜内的水分会向外渗出,造成精子脱水,严重时精子会干瘪而死亡;低渗溶液中,水会主动向精子膜内渗入,引起精子膨胀变形,最后死亡。

(3)PH值:精子适宜PH范围为6.9--7.3,在一定范围内,酸性环境对精子的代谢和运动有抑制作用;碱性环境则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超过一定限度均会不可逆的酸抑制或因加剧代谢和运动而造成精子酸中毒、碱中毒而死亡。

(4)光照与辐射:阳光直射对精子的代谢和运动有激发作用,加速精子的代谢和运动,不利于精子的存活;(5)电解质:电解质对精子的影响与其在精液中的电离的离子类型和浓度有关。

阴离子能影响精子表面的脂类,造成精子的凝集,其损害往往大于阳离子;(6)振动:轻度振动对精子影响不大,但剧烈振荡会引起精子头尾分离。

(7)常用化学药物:常用消毒药物能杀死精子;某些抗菌类药物在适宜浓度能有效抑制精液中的细菌繁殖,有利于精液的保存和延长精子寿命;(8)稀释与气相:适当的稀释有利于精液的保存,过度的稀释对精子表面膜通透性的破坏而导致活力的影响。

5.精子的呼吸和糖酵解是精子分解代谢中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有氧条件下,精子可将果糖酵解产生的乳酸,通过呼吸消耗氧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比糖酵解大的多的能量,称为有氧氧化,也叫精子的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精子把精清(或稀释液)中的果糖(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糖酵解。

6.精子的代谢:(1)精子对糖类的代谢:精子在无氧条件下将果糖酵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精子呼吸将酵解产生的乳酸进一步氧化为CO2和水并释放能量;(2)精子对脂类的代谢:当精子外源呼吸的基质枯竭时,可通过呼吸作用氧化细胞内的磷脂维持生存。

精子先将磷脂分解,产生脂肪酸,再经氧化而获得能量;(3)精子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在正常情况下,精子不会从蛋白质的成分中获取能量,精子分解蛋白质时表明精液已开始变性。

在有氧时,精子能将某些氨基酸脱氢生成氨和过氧化氢。

7.精子发生周期:(1)概念:指在精细管上皮细胞出现的精子发生序列,即由A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

(2)各动物发生周期:猪为44~45d;牛为60d左右;绵羊为49~50d;山羊为60d;马为50d左右。

第四章1.卵子的结构:卵子由放射冠、透明带、卵质膜、卵胞质以及细胞核组成。

2.发情周期:指雌性动物达到初情期后,其生殖器官及性行为所呈现的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3.发情周期的类型:(1)季节性发情周期:这类动物只有在发情季节才能排卵。

(2)非季节性发情周期:这类动物无发情周期,常年均可发情。

4.卵巢随发情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一种循环过程:卵泡发育;卵泡成熟;卵泡破裂、排卵;黄体形成;黄体萎缩、被吸收。

5.发情控制:指应用外源生殖激素或药物以及管理措施人工控制母畜个体或群体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包括诱导发情、同期发情和排卵控制)6.诱导发情:指在乏情期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诱导单个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7.同期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内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8.排卵控制:采用外源生殖激素,使单个或多个母畜发情并控制其排卵的时间和数量的技术。

9.乏情的类型及原因:(1)季节性乏情:由于季节性的气温和光照等原因使季节性发情动物在非季节期间无发情或发情周期;(2)生理性乏情:①妊娠期乏情:母畜在妊娠期间由于卵巢上有妊娠黄体存在或胎盘分泌,孕酮的水平较高,抑制卵泡的发育,同时雌激素含量处于低水平,从而抑制了发情;②泌乳性乏情:家畜在泌乳期间,由于促乳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使卵巢周期活动受到抑制,卵泡不能发育,不出现发情;③衰老性乏情:雌性动物到达一定的年龄后,卵巢的活性降低,激素分泌机能下降,甚至终止周期性活动而引起的乏情。

(3)病理性乏情:①营养性乏情:由于营养不良使卵巢的活动周期受到影响而造成母畜出现乏情现象;②各种应激造成的乏情:使役过度、畜舍条件太差、长途运输、惊吓、突然更换饲料、饲喂发霉的饲料等管理上的失误等原因是母畜内分泌出现混乱而使卵泡的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乏情现象;③疾病性乏情:如黄体囊肿。

10.性成熟:指母畜初情期以后的一段时期,此时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具备了正常的繁殖能力;11.体成熟:指母畜出生后达到成熟体重的年龄。

12.卵泡的发育各段形态特点:(1)原始卵泡:卵原细胞周围由一层扁平状的卵泡细胞所包裹,没有卵泡膜和卵泡腔;(2)初级卵泡:卵母细胞的周围由一层立方形卵泡细胞所包裹,卵泡膜尚未形成,也无卵泡腔;(3)次级卵泡:卵母细胞被多层立方形卵泡所包裹,体积较初级卵泡大。

随着卵泡的发育,卵泡细胞分泌的液体增多,体积逐渐增大并形成透明带但无卵泡腔形成;(4)三级卵泡:卵泡细胞分泌的液体使卵泡细胞之间分离形成不规则的腔隙--卵泡腔。

随着卵泡液的分泌量增加,卵泡腔进一步扩大,卵母细胞被挤到一边并包裹在一团卵泡细胞中,形成突出与卵泡腔中的半岛--卵丘。

其余的卵泡细胞则紧贴在卵泡腔周围形成颗粒细胞层;(5)成熟卵泡:这是的卵泡体积最大,卵泡壁变薄,卵泡腔内充满液体。

卵泡膜由内膜和外膜组成,包裹着突出于卵巢的卵泡。

第五章1.子宫颈隐窝的黏膜皱褶是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内的第一储库,子宫颈是精子运行到受精部位的第一道屏障;子宫内膜腺体隐窝是第二储库,子宫内膜腺和宫管结合部是第二道屏障;输卵管峡部是第三储库,壶峡连接部是第三道屏障。

2.精子库和屏障的作用:(1)延长精子受精时间:精子进入精子库后,不断的缓慢释放,因此可保证长时间内不断的有精子到达受精部位,起到延长精子受精时间作用,最大程度的提高受精率。

(2)选择优良精子参与受精:通过三道屏障的选择,使死精子或有缺陷的精子被淘汰从而保证优良的精子通过子宫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

3.精子受精前准备:(1)精子获能:哺乳动物精子在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

(2)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