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营养中脂肪乳剂简介

静脉营养中脂肪乳剂简介


双能源系统
脂肪和糖同时作为机体代谢的能量来源 脂肪供能占机体总能量摄入的30-60%
双能源系统
加强机体代谢效能,减少水负荷 防止和逆转肝脏的脂肪浸润 防止和治疗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减少呼吸负荷 降低渗透压、可以通过外周静脉输注
脂肪乳的研制
1873年 Edward Hodder
把牛乳输给3名霍乱病人,2人生还,一人死亡, Hodder认为,死亡是因为牛乳输入不足!由于 副作用原因,Hodder停止了研究。
Based 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 ratio of ω-6/ ω3 fatty acids of 4:1 to 2:1 is recommended.
脂肪酸的分类汇总
脂肪酸 C6:0 己酸 C8:0 辛酸 C10:0 癸酸 C12:0 十二碳酸 C16:0 棕榈酸 C18:0 硬脂酸 C18:1-9 油酸 C18:2-6 亚油酸 C18:3-3 亚麻酸
–LDL主要在肝脏合成 –LDL中主要脂类是胆固醇及其酯 –LDL代谢的功能是将肝脏合成的内源
性胆固醇运到肝外组织,保证组织细 胞对胆固醇的需求
脂肪在身体中的转运
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在肝脏和小肠中生成 –HDL可摄取血中肝外细胞释放的游离胆固醇, 经酶(LCAT)催化,生成胆固醇酯 –HDL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外细胞释放的胆固醇转 运到肝脏,这样可以防止胆固醇在血中聚积,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血中HDL的浓度与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
甘油三酯转运至脂肪、心和肌肉等 肝外组织而利用,同时将食物中外 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脏
脂肪在身体中的转运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主要在肝脏内生成 –VLDL主要成分是肝细胞利用糖
和脂肪酸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VLDL是体内转运内源性甘油三
酯的主要方式
脂肪在身体中的转运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肪酸的分类(1)
LCT MCT
从碳链的长度进行区分
MCT LCT
C6:0 C8:0 C10:0 C12:0
己酸 辛酸 癸酸 十二碳酸
C16:0 棕榈酸 C18:0 硬脂酸 C18:1-9 油酸 C18:2-6 亚油酸 C18:3-3 亚麻酸
脂肪酸的分类(2)
从碳氢双键的数量进行分类
SFA 饱和脂肪酸 不含双键 M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 1个双键 P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 2个以上双键
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简介
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和类脂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类脂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脂肪的基本结构
甘油三酯(TG)
CH2-O-C-(CH2)nCH3 CH -O-C-(CH2) nCH3 CH2-O-C-(CH2) nCH3
碳链的不同,决定了甘油三酯的种类
1904 Paul Friedrich
Friedrich 把脂肪、糖和电解质通过皮下输入进行 肠外营养,但是这种方法实在是太疼了!
1960 年棉籽油脂肪乳在美 国上市
1960年以棉籽油脂肪乳剂在美国上市 上市后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寒战、发烧、
呕吐、呼吸困难、缺氧和血压过低 几年后退出市场
长链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 的组成
每1000毫升含
Intralipid® 10% Intralipid® 20% Intralipid® 30%
大豆油
100 g
200 g
300 g
卵黄磷脂
12 g
12 g
12 g
甘油
22.5 g
22.5 g
16.7 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 ml
1000 ml
1000 ml
PH (约)
8.0
8.0
7.5
渗透压mosm/kg.H2O 能量 千卡/毫升(千焦/毫升)
300 1.1(4.5)
350 2.0(8.4)
310 3.0(12.6)
长链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 的脂肪酸谱
长链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 使用方法
脂肪酸的氧化供能
脂肪酸的氧化供能
LPL 蛋白脂肪酶
LCT 水解: 氧化:
LCT 载体+LLPLCFA
肉毒碱
LCFA
线粒体
氧化
MCT 水解: 氧化:
MCT LPL MCFA
MCFA
线粒体
氧化
为什么临床需要脂肪乳?
双能源系统
葡萄糖作为单一能量来源的 缺陷
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高血糖症 代谢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高呼吸商,增加呼吸负荷) 低磷血症 增加机体水负荷 肝脏脂肪沉积 高渗透压造成的血栓性静脉炎 胰岛素抵抗问题
1962大豆油脂肪乳剂上市
1962年由瑞典科学家Arvid Wretlind研制的 大豆油脂肪乳上市
经临床验证安全有效 由于脂肪乳的研制成功Arvid Wretlind被
称为“肠外营养之父”
长链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
世界上第一个安全应用于人体的脂肪乳 1962-1982年世界上唯一一种脂肪乳 世界上应用时间最长的脂肪乳 将近2亿次的输注经验 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脂肪乳 超过3000篇的文献资料 极少的不良反应报道
消化道LPL
肠粘膜细胞
乳糜微粒
MCT的吸收
由于脂肪酸的碳链长8~12碳原子,因 此它们的水溶性较强,经胆盐的乳化, 被胰脂肪酶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直接经门 静脉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在身体中的转运
脂肪在身体中的转运
乳糜微粒(CM)
–在小肠粘膜细胞中生成 –CM代谢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外源性
碳链长短 MCT
LCT
饱和程度 必需脂肪酸 双键位置
SFA
不必需
---
MUFA
-6
PUFA
必需
-3
在人体中不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Role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fatty acids
脂肪的吸收和代谢
LCT的吸收
磷脂、胆固醇、蛋白质 +
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淋巴管
1997年美国国会发表膳食目标: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三者之比为1:1:1
脂肪酸的分类(3)
必需脂肪酸(EFA)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可以由亚油酸转化)
植物油如玉米油,棉籽油和大豆油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来源
脂肪酸的分类(4)
从双键的位置进行分 类 –ω-6 脂肪酸 –ω-3 脂肪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