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制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四年制鲁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发现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千克(kg)。

还有克(g)、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 1g=10-3 kg 1mg=10-6 kg(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天平(托盘天平):(1)清楚天平的用途、构造。

(2)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②取用砝码用镊子;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④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4.密度:(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m V。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换算关系:1 g/cm3= 1.0×103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m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6.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7.力:(1)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牛(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9.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10.二力平衡:(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1.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其中g=10N/kg。

3.(滑动)摩擦力:用字母F f表示。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①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②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3)滑轮组: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公式:F=G n。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动力移动距离L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L=nh。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1.压强:用字母p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压力的接触面积。

(2)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p=F S。

(5)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6)增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3.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测出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这段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的数值。

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3)标准大气压:105Pa 。

(4)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放置的玻璃管中水银柱压强: 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 ,大气压为p 0,水银柱压强为p 柱,则:甲:p =p 0-p 柱; 乙:p =p 0+p 柱; 丙:p =p 0。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浮力:用字母F 浮表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测量:F 浮=G ―F 。

(4)阿基米德原理: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②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

③适应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F 浮>G ,物体上浮; ②F 浮<G ,物体下沉;③F 浮 = G ,物体悬浮或漂浮。

(6)浮力的应用: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空心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