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揭阳名人杨石魂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揭阳名人杨石魂“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过以后,起义军向何处去?受敌军重创后处境如何?是谁接应起义军进入潮汕地区?是谁掩护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重要领导人成功脱险?什么是“潮汕七日红”?下边是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的一个资料,把这段历史一一道来:杨石魂李魁庆杨石魂,汉族,广东揭阳普宁人,原名秉强,字昌义。
共产党员(1902--1929)。
1902年9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普宁县钟堂乡一个中医师家庭。
父亲杨汉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和教师。
母亲方素娥,生下石魂兄弟三人,石魂居长,二弟名慧生、秉龙,字昌敏(烈士);三弟名秉高,字昌明。
石魂6岁读书,11岁即能作一千多字的文言文,15岁(1907)考入揭阳榕江中学读书。
1919年5月7日,和同学林希孟等人组织学生响应北京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并成立榕江中学学生会,被选为会长,林希孟为副会长。
5月13日,揭阳全县高小以上学校派出代表开会,成立县学生会,被选为县学生会主席,林希孟为副主席。
5月14日,在汕头倡议成立岭东学生联合会,当选为岭东学联会主席,方临川、方思琼(方方)等为成员,统一领导岭东学生爱国运动。
春,毕业于榕江中学,考进广州铁路专门学校。
5月,接受母校之约,撰写了“警告揭阳女学生”一文,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女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为反帝救国出力。
1921年秋,在读书假期攀游广州黄花岗,缅怀在辛亥革命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受先烈事迹所感动,挥笔写下了四首《十六字令》:“愁,惨澹黄花白骨幽。
英雄血,洒遍黑神州! 苦,英魂郁郁埋芳土。
狮梦酣,几时重起舞! 悲,壮志未酬魂已飞。
铁身手,空换纪功碑! 壮,中原烽火烛天汉。
剑光红,鸡鸣已三唱!”抒发他的爱国情怀。
1923年6月,加入了社青团广东区委和广州地委领导的革命青年进步团体——广东新学生社,积极投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1月,在广州参加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并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事国民革命运动。
12月,被选为国民党广州第二区分部执行委员,更好开展革命工作。
学校放寒假,和方临川、方达史、方家悟等青年团员回到普宁,会同“五四”时期的县学生会会长方方,倡议成立了洪阳集益社,参加者有30多位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
1924年1月,转入广州铁路工程学院学习,并被选为广东新学生社执行委员,开始与彭湃、阮啸仙等党团领导人接触,研究商量对敌斗争的方法。
7月,放暑假回到普宁,动员组织二弟杨慧生和方方、伍治之、谢培芳、黄中坚、张清江等6位进步青年到广州报考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潮汕的工农运动培养骨干。
10月5日至1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代表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执委会进行改组,杨石魂与刘尔崧、沈厚坤、黄居仁、周文雍、郭寿华、赖玉润等7人被选为执行委员,杨分工负责宣传部工作,担负起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
1925年1月15日,代表团广州地委宣传部向团粤区委写报告,内容主要关于团员教育与训练,出版刊物,国民运动,群众运动等情况。
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杨受党组织委派,回潮汕开展青年和工农运动,从中建立党团组织。
3月15日,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筹建共青团汕头特别支部,任书记。
同时担任汕头市总工会筹委会主席,领导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3月下旬,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成立,被指定为首任特别支部,任书记。
3月23日,写信致团中央,询问去上海定购书籍有关手续。
5月30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任汕头国民外交后援会会长,领导汕头工人援助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9月16日,军阀陈炯明残部洪兆麟乘机攻占潮汕。
在遭反动军阀通缉的情况下,坚持领导党团员和工农群众开展斗争。
9月29日,和共青团汕头地委书记伍治之一起离开汕头赴穗,向组织报告详情。
因汕头至广州交通断绝,只好跋山涉水,绕道厦门,10月18日才到达。
10月19日,和伍治之在厦门向团中央写信报告汕头失陷后工作情况。
10月20日,在厦门会晤了集美师范团组织负责人和来自陆丰的张威、卓俊才同志,详细了解敌军的暴行,并及时写出“关于潮汕厦门一带敌军情况的报告”上报组织。
10月下旬,到上海向团中央报告敌军攻陷潮汕情况,听取指示后,再转广州回汕头。
11月,第二次东征取得胜利,周恩来出仟东江各属行政公署委员。
对汕头市国民党党部进行改组,杨石魂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
11月10日至11日,参加团汕头地委召开的第二次团员大会,先后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和工人运动报告。
传达团中央提出的三个月内增加团员200人的希望。
11月13日,参加团汕头地委第一次常会,并被指定为经济斗争委员会委员。
12月17日,以国民党市党部工人部的名义,召集各工会代表,共商统一工会领导大计。
12月24日,参加团汕头地委召开的第二次团员大会,在会上作经济报告,并以中共汕头特别支部书记身份报告党对潮梅各种民众运动的政策。
12月,中共潮梅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员,分工负责工人运动。
1926年1月11日,召开汕头市各工会代表会议,将汕头工会联合会改组为汕头总工会,并被选为临时执行委员。
3月,中共潮梅特委改称中共汕头地委,杨石魂任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
3月至4月,经常深入潮汕铁路工会、汕头建筑工会,培养工人骨干,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
领导工人开展以“减少工时,提高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
5月1日,汕头市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总结经验,正式成立汕头市总工会,杨石魂被选为执行委员,分工任宣传部主任。
7月15日,汕头市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杨在会上作报告。
参加人达2万多人。
10月14日,汕头市第三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杨石魂当选为总工会执行委员长,全市工会会员已达3万多人。
12月11日,到揭阳参加工人代表大会,指导工人运动,住张园旅社。
当天下午被揭阳反动分子周伯初等人率领的数十名凶徒绑架,秘密囚禁于潮阳柳岗乡一个山洞,被打得遍体鳞伤。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彭湃奔走发动,两万多农民、工人开进县城。
李春涛社长为发动群众,制造声势,在《岭东民国日报》上亲自撰写社论支持正义斗争,终在7天后营救成功,石魂才获释。
12月19日,杨石魂脱险从揭阳回到汕头,受到工人和广大市民热烈欢迎,并在牛屠地搭台召开欢迎大会,杨带伤上台发表演讲,揭露右派的反动行径,表达他为工人利益不怕牺牲个人一切的坚强决心。
1927年2月28日,根据全国总工会通令,杨石魂领导汕头全体工人罢工1小时,抗议英国水兵1月初在汉口、九江屠杀中国民众和派兵来华支持封建军阀的罪行。
1927年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4月15日,潮汕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杨遭悬红通缉。
一天,杨石魂和弟弟杨慧生等工会领导正在开会研究工作,被国民党特务捕掠,为掩护同志们安全脱险,杨慧生带领几位同志从正门冲出,杨石魂等安全脱险,而杨慧生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石魂在工人们的掩护下转移到汕头市郊,遂汇集部分工农群众转赴普宁。
4月27日,石魂的好友李春涛、廖伯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9月5日其弟杨慧生被杀害于汕头市中山路尾,同时遇难的还有六位同志。
杨慧生等人牺牲后,尸体被敌人装进麻袋,然后抛入大海。
4月20日,与普宁党组织领导人陈魁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李芳岐(李运昌)商议,决定在林惠山成立潮普惠三县军委会,李芳岐任军委会主席,杨石魂、林苏任副主席,领导工农武装举行武装暴动。
4月23日,领导普宁和各地农军4000多人举行武装暴动,围攻普宁县城。
同时在大坝九江村陈氏祖祠成立以李志前为县长的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发布减租减息布告,并通电全国讨蒋。
4月26日,和何石等人指挥县农军基干大队在平径山全歼国民党援军尤振国连117人,并先后击溃另二路敌人援军。
5月13日,因敌强我弱,武装暴动受挫,率工农武装先后从林惠山退至大坝、流沙,后转移到陆丰县新田,与海陆丰农军汇合,组成惠潮梅农工救党军,编成三个团,吴振民任总指挥,杨任党代表。
同时在新田成立中共东江特委,杨任特委委员。
5月21日,与吴振民率军北上。
沿途击退敌军的多次围追堵截,但在湖南汝城被敌军打散。
杨化装历尽艰险于7月初到达武汉,见到中共中央委员彭湃。
根据党的指示,杨重回潮汕,领导革命斗争。
8月下旬,回到汕头后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
并于8月31日到普宁三都书院召开党员干部会议,部署重建武装,恢复农会,打击反动,迎接八一起义军的到来。
9月上旬,奔走于汕头、揭阳、普宁之间,开展联系和准备接应起义军进入潮汕的有关工作。
9月24日,八一南昌起义军先后进占潮州、汕头,杨石魂率汕头市郊农军500多人进入汕头策应,释放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协助建立红色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
9月28日,杨石魂联系驻揭阳的起义军叶挺部派兵一个营300多人,支援普宁工农武装的围攻县城战斗,终于取得全胜。
10月2日至3日,南昌起义军和主要领导人从汕头撤退到流沙,周恩来抱病主持了在流沙教堂西侧厅召开的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
杨石魂负责会务和保卫工作。
会后,起义军在池尾莲花山遭敌军截击被打散。
当晚杨负责掩护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人转移到马栅村黄伟卿家隐蔽。
翌日护送他们越过大南山经惠来县到达陆丰县甲子镇,住在红楼。
10月10日,为避过敌军搜捕,杨护送周恩来等3位领导人从甲子转移到南塘区金厢乡,住在区委书记黄秀文之家,并找医生为周恩来治病。
10月28日,杨亲自护送周恩来等3位领导人乘小船离开金厢往香港,30日到达香港并与中共广东省委接上关系。
然后找医生为周恩来治病,终于使他们安全脱险。
在香港,石魂为纪念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李春涛,写下了《澎湃的春涛》并发表。
1928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杨石魂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广东南路(即现在湛江地区)检查工作,并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
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领导党员开展斗争。
4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杨参加会议并被选为省委委员。
6月11日,杨给广东省委写报告,表达了他对革命充满信心和不怕艰难险阻而英勇奋斗的决心。
9月,鉴于大革命失败后,北江地区(现韶关地区)未能健全工作系统的实际情况,省委又将杨从南路调往北江,任中共北江特委书记。
11月16日,参加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的第二次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六大”精神。
2月6日,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上,杨当选为广东省委常委分工是宣委兼农委。
12月下旬,党中央调杨到上海分配工作。
他和爱人熊婉仙由交通员李沛群护送,从香港坐船到达上海,住在五马路乐群旅社。
1929年1月,中央领导李立三、杨殷、邓小平都先后到乐群旅社找杨谈话,介绍当时党内斗争情况,交代到武汉去重建湖北省委的任务。
2月中旬,撰写《江苏问题》一文,载于中共中央刊物《党内生活》第5期,文章充分体现杨的坚强党性、组织观念和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