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凡是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在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用上24时计时法,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节课调整了一下,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两课时来上,本节课只教学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两个知识点:1、理解1天=24时。
2、掌握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两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
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
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接着向学生说明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14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
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你是怎么想的”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
接着数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渗透钟面上的时刻+12得出13时——24时的方法。
在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学生便彻底明白了24时计时法的来历,此时重新揭示并理解课题。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如课本上那样有两圈数字的钟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24时计时法。
接着我让学生对两圈数字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在下午或晚上时要加上12。
因为对内、外圈数字的特点的认识是总结出方法的基础,所以教学中我把这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看,比较、交流最后才总结出方法。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两种记时法分不清。
12时记时法的主要标志是用“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加上几时几分具体时刻,例如上午7时或者写成7时,24时记时法就是用0到24这些数来表示具体的时刻,前面没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例如7时(7:00),19时(19:00)。
课堂上我也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辨别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但有些学生总是分不清。
2、另外本单元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但是教材在编写上还是没有明确地分清这两者,还是把时间和时刻混为一谈。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好好解读教材,让学生加以区分时间和时刻。
上完本节课之后细细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与实际实施情况,感觉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2、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尝试过程之后的小组讨论,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碰撞的机会,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
3、什么时候加12,什么时候不加12,要具体说明。
(我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下午或晚上要加上12,而没有点明:过中午12点后要加12,之前不要加12这样更好些)。
4、课前应该让学生自制一个有两圈数字的钟表。
5、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照搬教案,而是在教学中总是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所以造成课堂
感觉有点乱,但是我觉得这样去训练自己总比死照着教案走要好的多,可能在短时间内课堂会不如意,但是我一直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走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总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今后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从观念、教学策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应发生变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