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方法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2.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3.历史研究法中属于第二层次的研究是( D)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B.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C.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史料D.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4.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鉴别是否善本、“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需要采用(B )A.辨伪考证法B.校勘法C.年代考证法D.作者考证法5.根据观察的方式,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B )A.访谈调查B.问卷调查C.测量调查D.调查表法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C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8.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9.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 B)A.观察范围B.观察目的C.观察时间D.观察类型10.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D )A.调查报告B.实验报告C.经验总结D.学术论文11.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的方法是(B )A.教育观察法B.发生学方法C.教育调查法D.教育实验法12.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B )A.研究的差异性B.研究的一致性C.研究的多样性D.研究的特殊性13.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B )A.分析集中量数B.编制统计图表C.分析差异量数D.转换地位量数14.单因素方差分析又通称为方差分析,即利用方差进行( D)A.t检验B.X2检验C.Z检验D.F检验15.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A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是 ( C)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2.★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的是 ( C)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发展性研究D.预测研究3.下列对顺查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B.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C.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D.-般可以查全4.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这种取样方法是 (B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5.下列对外部评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B.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C.确定资料的真伪D.只涉及资料的内部6.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A )A.参与性观察B.非参与性观察C.直接观察D.间接观察7.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D)A.在实验室中进行B.有详细的观察计划C.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D.可局部控制8.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关系调查,属于 (B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9.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B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0.“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于 (D )A.1890年B.1902年C.1903年D.1905年11.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D )A.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B.完善和发展原有的教育理论体系并构建新理论C.对研究成果进行逻辑证明D.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12.研究者了解、理解和再现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真实程度,是定性分析中内部刘度中的(B ) A.描述型效度B.解释型效度C.理论型效度D.评价型效度15.★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确定的每个指标应是具体的,都应以可操作化的语言表达,这遵循的要求是 ( B)A.一致性B.可测性C.独立性D.可行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创造性研究三种类型。
3._文献检索_是从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情报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4.__ 是研究设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决定如何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出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样本来进行研究。
5.问卷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问卷题、致谢语。
6.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可以把实验分为前试验、准实验_、_真实验_。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科学研究的最本质特征为。
2、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这被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
3、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有科学性、、、。
4、指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5、按照实验中分配被试的方式,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6、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
A文献检索B形成研究假设C选择研究课题D制定研究计划2.在考查幼儿智力对短时记忆的影响的实验中,为控制噪音而采用隔音室消除听刺激,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为(),此方法是想方设法使无关变量从实验情境中消失。
A 消除B平衡C恒定D盲法3()的实质即运用比较原理研究教育现象。
A 教育实验法 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教育比较法4、()是教育观察法的核心环节,观察的质量对课题研究的质量甚至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A 观察设计B 撰写观察报告C 实施观察D 选取观察对象5、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知识出发,推断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演绎 B归纳 C分析 D综合6()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值化的过程。
A 观察B 测量C 实验D 调查7、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这被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A 抽样 B 总体 C 样本 D 被8()是从文献中迅速准确的查找出所需情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A 教育实验法B 文献检索法C 教育调查法D 教育比较法9、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为:论题(论点)与()论证。
A 结果B 论据C 结论D 引言10、在搜集资料时,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资料,还要搜集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
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原则。
A比较性 B全面性 C选择性 D直接性11、根据目录有选择地阅读文献资料的某一部分,然后延伸到其他有关部分,即撇去自己不需要的内容,而只阅读所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文献的阅读方法是() A选读B精读C浏览D泛读1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的优点A教育实验法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教育比较法13()是观察的关键。
A 设计 B 抽样 C 记录 D 总结14、当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会对今后50年我国教育发展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假设属于()A描述性假设 B预测性假设C解释性假设 D方向性假设15、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称为()A 内在信度 B 外在信度C内在效度 D 外在效度16、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其所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家是()A 昆体良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17、分类是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在分类时,一类中的各子项之和()A 应小于类总体B 与类总体无关C 应大于类总体D 应等于类总体18、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指的是()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19、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或层次的思维方法是()A分类B分析C综合D归纳20、“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 ÷ 50 = 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是采用()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划分为:、和中观研究三种研究类型。
2、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分析、、比较、分类和系统等七种。
3、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和。
4、按测量的对象,测验分为和。
5、指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6、所谓就是筛选和确定科学研究的课题,是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中间环节。
7、测量的标准包括名称标准、等级标准、等距标准和。
第四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知识出发,推断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演绎 B归纳C分析 D综合3、()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
A文献检索B形成研究假设C选择研究课题 D制定研究计划4、()是教育观察法的核心环节,观察的质量对课题研究的质量甚至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A 观察设计B 撰写观察报告C 实施观察D 选取观察对象5、()的实质即运用比较原理研究教育现象。
A 教育实验法B 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教育比较法6、在考查幼儿智力对短时记忆的影响的实验中,为控制噪音而采用隔音室消除听刺激,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为(),此方法是想方设法使无关变量从实验情境中消失。
A 消除B平衡C恒定D 盲法7、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指的是()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8、()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最为严格的教育科研方法A 教育实验法 B 文献检索法C 教育调查法D 教育比较法9、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为:论题(论点)、()与论证。
A 结果B 论据C 结论D 引10、“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 ÷ 50 = 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