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样本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样本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实行日期: 7月17日平法专家助您成功平面标注法平面标注法00G101 00G101 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平法( 平法( 00G101 00G101) ) 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平法的基本理论平法的基本理论 1、平法的基本理论为: 以知识产权的归属为依据, 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两部分, 由设计者采用平法制图规则完成前一部分, 后一部分则采用平法标准构造图集,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 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创造性与重复性设计内容的划分, 主要看结构施工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为前面两个分系统是运行的结果。

即是否为设计者本人对具体工程所做的结构体系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而这部分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明显属于设计者, 传统设计中大量重复表示的内容, 如常规节点构造详图、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等, 均不是具体工程中结构体系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明显属于重复性设计内容。

3、平法施工图主要表示创造性设计内容, 出图时, 应配以相应的标准构造图集( 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肢剪力墙结构中柱、墙、梁三种构件) 。

标准构造图集不可或缺, 同样属于正式的设计文件, 每一类构件的平法结构图均应由两部分组成: 平面整体配筋图、标准构造详图。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4 5 6 7 8 9 10 11 12 L H E A C 3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6 0 0 0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2 7 5 KL10(9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4B20 KL11(9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φ 8-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φ 8-100/200( 2) 2B22 KL12(9300*700)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6B22(4/2) 4B20 6B22(4/2) 6B22(4/2) 4B20 4B20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6B22(4/2) 4B22 4B20 4B20 4B22 KL14(4)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4B22 6B22(4/2) 4B20 KL14(3)300*700 φ 8-100/200( 2) 2B22 6B22(4/2) 6B22(4/2) 4B22 KL13(2)300*700 φ 8-100/200( 2) 2B25 4B25 4B25 4B25 4B22 4B22 φ 8-200(2) L1 300*600 3B20;4B25 φ 8-200(2) 3B20;4B25 L1 300*600 K L 4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4 B 2 5/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0 4 B 2 5 / 2 B 2 2 4 B 2 5 / 3 B 2 2 K L 2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7 B 2 2 ( 4 / 3 ) 7 B 2 2 ( 4 / 3 )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 3 ) K L 3 ( 9 3 0 0 * 7 0 0 ) φ 8 - 1 0 0 / 2 0 0 ( 2 ) 2 B 2 2 7 B 2 2 ( 4 / 3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6 B 2 2 ( 4 / 2 ) 7 B 2 2 ( 4 / 3 )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的特殊数值。

当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数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数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 值原位标注, 施工时,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原位标注取值优先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一、梁的编号一、梁的编号 KL KL 框架梁框架梁 L L 非框架梁非框架梁( ( xxA xxA为一端有悬挑梁, 为一端有悬挑梁, xxB xxB 为两端有悬挑, 且悬挑为两端有悬挑, 且悬挑不计入跨数) 不计入跨数)二、截面尺寸二、截面尺寸BB××HH 三、梁箍筋三、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间距及肢数如: 如: A10 A10--100/200 100/200( ( 22) )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11、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 应用、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 应用”+”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纵筋写在加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内。

如: 如: 2B22+ 2B22+( ( 4B12 4B12) ) 22、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 且、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 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 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多数跨配筋相同时, 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 用分号” 值, 用分号”;” ;”隔开。

如隔开。

如:2B22;3B20 :2B22;3B20 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

为可选项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

为可选项梁原位标注内容规定一、梁支座上部纵筋一、梁支座上部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 6B25 4/2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4B25, 下排纵筋为2B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将两种直径纵筋相联, 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如: 2B25+2B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 可尽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二、梁下部纵筋二、梁下部纵筋 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 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三、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即腰筋, 在前面加”*”如 *6B18( 当梁高大于700时, 按构造详图, 计算腰筋) 四、附加箍筋或吊筋, 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 用线引注总配筋值, 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 可在梁施工图上统一注明, 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 再原位引注。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一、为方便施工, 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 不包括井式梁) 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 : 第一排非贯第一排非贯通筋从柱( 梁) 边起延伸至通筋从柱( 梁) 边起延伸至Ln/3 Ln/3位置; 第二排非位置; 第二排非贯通筋延伸至贯通筋延伸至ln/4 ln/4位置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