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效课堂之我见

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教学的任务和职责。

高效课堂教学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5-01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常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育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思维过程,是在单位时间内(如一节课),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发展。

它有别于我们以前教育的灌输式、填鸭式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总是绕着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全面发展为中心为前提。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多年的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效课堂应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结合。

人类的知识,是人们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我们的知识和生活有着紧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它不是独立的,而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将课文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白杨礼
赞》时,将课本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就是我们这里的“抱杨树”,我先让学生观赏校园周围的“抱杨树”,然后由学生自己说出个人观赏白杨树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在口述中提到:树干笔直而挺拔,像人工加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人工加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同学们所有的这些描述和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基本吻合,通过这些外在特质的表述,很快的跟北方民族质朴、坚强不屈、力争上进精神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课文内容不讲自喻。

这样一篇思想深刻的课文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就很熟悉地掌握了,并且课堂效果好。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节内容总会有和生活联系的地方。

这样学生就能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而认知课本的内容,更深刻的加深教材内容理解,教师也能够比较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效课堂,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眼睛有神、动作有力。

其次是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一些疑问。

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动起来。

优秀的教师都是能够把握和调动课堂气氛的。

我读书时,有位教《教育学》的马老师,他上课时语言很有感染力,说话既风趣又幽默,他一上讲台,教室里就笑声不断,我们风趣地说:“只有马老师到教室,整个教室就充满了笑声”。

他的“表演”使我至今难忘,
他讲的内容至今记忆犹新,他讲课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思维在动,我们的感情也在动,这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凡是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在讲课时生动幽默的语言一定有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仅用同等的一般的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三、高效的课堂要有效激活课堂。

高效课堂一定是全体学生都在活跃愉快、自己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处在精神饱满、思想活跃和积极参与的状态中。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激活课堂,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要有感情的投入,就像电影中的优秀演员,全力的将情感投入到角色中,使观众身临其境。

例如我在写作课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我的母亲》时,好些同学感到太平淡了,没有可取材料去写。

我先写好示例作文,课堂一开始就有情感投入到这篇作文中,当我读到我和母亲的“小事”时,我已进入了那种生活场景,母亲一幕幕动人的情境出现在我面前了,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挂在脸上。

在下面听的同学个个低着头,哭泣着,有的放出声来。

老师的情感有效融进了学生的情感中,使师生产生了共鸣,这样下来这节作文课的效果特别好。

学生不但可以从身边找到写母亲的材料,而且学生所写的材料特别感人、真切。

部分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杂志上和校园专刊中。

通过这样的示例作文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任课教师的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它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当然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是多变的,有时是高兴的,有时是激越的,有时是快乐的,如果我们运用得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就不难了。

四、高效的学习效率,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俗语说:“授人以鱼惠及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场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这个过程的引导其实是思维训练的方法,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欣赏时,我要求学生将诗词的文字转换成形象内容,大胆想象是人在如此图景下的所感所想,创设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场景,这样一首诗的内容、意境和主题也就很明显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但理解了诗的内容和意境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

当然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多,如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考试等。

只要教师多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会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的方法,引导他们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他们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充满求知的愉快感,调动他们良好的情绪,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只有这样高效课堂的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