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机钢球用B2棒材质量计划
1、执行标准
球磨机钢球用B2圆钢技术协议
2、工艺流程
转炉→炉外精炼→真空处理→连铸→缓冷热轧→棒材缓冷→矫直→检查(扒皮)→修磨→包装→入库。
3、铁水要求
执行标准:
表1 铁水成分要求,%
项目Si Mn P S Pb Sn As Sb Bi
供B2圆钢铁水0.20~0.80 ≤ 0.50 ≤ 0.080 ≤ 0.035 ≤0.0025 ≤0.015 ≤0.020 ≤0.015 ≤0.015
素含量,控制五害元素含量。
4、炼钢用白灰要求
4.1、炼钢转炉用白灰,活性度要求≥280,总调提前48小时通知三山白灰,做好准备,保证白灰质量。
粒度范围:5~50mm,其中小于5mm 的部分不得超过总重量的5%,大于50mm 的部分不得超过总重量的5%。
4.2、转炉出钢时钢包及精炼炉使用外购白灰。
5、成分要求
表2 B2钢化学成分,%
牌号B2 C Si Mn P S Cr Alt Cu
技术协议0.75-0.85 0.17~0.35 0.70~0.90 ≤0.030 ≤0.030 0.40-0.60 0.010-0.060 ≤0.20 内控要求0.76-0.80 0.20-0.25 0.73-0.78 ≤0.025 ≤0.015 0.43-0.48 0.015-0.025 ≤0.15 注:[O]≤35PPm,[N]≤80PPm,[H]≤2.5PPm ;Sn≤0.030%、Sb≤0.030%、As≤0.030%、Pb≤0.0025%、Bi≤0.015%。
6.1、转炉终点控制及钢包成分控制
成分
终点成分钢包成分
C P C Si Mn P Cr Al
目标值≥0.08 ≤0.018 0.60-0.65 0.15~0.20 0.60~0.70 ≤0.020 0.30-0.40 0.010-0.020 转炉一倒时C含量≥0.10%,吹炼至终点温度1620-1650℃,终点P含量≤0.018%时出钢,出钢过程中避免下渣。
6.2、转炉脱氧合金化步骤:出钢前预先在钢包包底加入60-65袋增碳剂(按终点C含量在0.10-0.15%),终点过氧化严重(补吹超过一次或终点C≤0.06%)时预先在包底加入80kg钢芯铝→出钢时加入500kg
白灰100kg萤石,120kg钢芯铝/60kg铝锭→出钢1/4时合金化,(按总装入量135t,122t出钢量)加入1300kgSiMn,高C铬铁800kg(增C约0.04%)→出钢2/3前完成全部加料→炉后吹氩平台喂入100m 铝线,控制好氩气流量,严禁钢水裸露。
6.3、转炉温度控制:保证进入精炼炉温度≥1560℃,且化渣良好。
7、LF控制要点
7.1、LF成分控制
成分 C Si Mn P S Alt Cr 目标值0.78 0.22 0.75 ≤0.025 ≤0.010 0.030-0.035 0.45
工序补加Al线;第一次通电结束后捞取渣样并对渣况进行判断,快速调渣,保证白渣在15分钟以上,碱度R控制在3.0~4.0,精炼后期不允许补加渣料;粉状脱氧剂采用勤加多漂方式,保持炉内还原性气氛,维持白渣的发泡性;通电结束后喂入钙线200-300m,控制Ca/Als在0.10-0.20。
8、RH控制要点
8.1、RH成分控制
成分 C Si Mn P S Alt Cr 目标值0.78 0.22 0.75 ≤0.025 ≤0.010 0.020-0.025 0.45
8.2、RH及时和调度室沟通,炼钢调度提前与动力调度、总调沟通,动力确保供炼钢蒸汽满足表6要求。
表6 冶炼B2钢动力供炼钢蒸汽要求
指标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流量(5级泵开启)
要求0.9~1.2MPa 180~200℃19t/h
8.3、确保RH环流时间≥20min,高真空时间保证≥15min,RH处理结束后软吹氩时间≥15min。
9、连铸控制要点
9.1生产前连铸工段、设备科对电磁搅拌系统、自动液面控制系统、喷嘴进行检查,喷淋环进行打压试验;对中间包的上水口、下水口、塞棒系统安装进行检查;同时每个流必须进行对弧;必须做好中间包气体置换及保护工作,提高连铸坯内部及表面质量。
9.2、中间包烘烤时间必须≥3.5小时,烘烤温度≥1000℃。
9.3、工艺参数控制
液相线温
度目标过热
度
开浇第一炉连浇温度标准拉速比水量
结晶器水流量
(m3/h)
1467℃20-30℃1590~1600℃1560~1570℃0.65~0.72
m/min
0.32 l/kg 150
调整拉速,调整拉速时幅度及频率不宜过大。
9.5、保护渣采用高碳型专用保护渣,保护渣要勤加少加,保持黑渣操作。
9.6、中包第一炉选2个流、中间炉次任选2炉各1个流、最后一炉2个流,共计在6个不同流取6个
低倍样。
9.7、连铸精整严格控制定尺,交轧钢定尺以重量为准。
10、辅助系统控制要点
10.1、原料工段与调度室、转炉多沟通控制好装入量,稳定装入量;原料对合金要进行检查确认坚决不允许出现混料情况。
10.2、辅助工段对钢包沿、钢包底吹氩、钢包透气等进行检查,严禁使用新包、小修包、黑包。
钢包使用前必须至少循环一次,保证透气良好。
11、轧钢坯料验收
11.1、轧钢检查坯料,如有凹坑、夹渣等缺陷的必须挑出。
有严重外观缺陷,则退回炼钢修磨。
并记录检查情况。
11.2、轧钢原料进行组批轧制,原则上以1个炉号组成1批。
12、加热工艺要点
加热工艺
钢坯规格预热段℃加热1段℃加热2段℃均热1段℃均热2段℃☆开轧温度℃Φ300×6000≤800 600-900 950-1050 1220-1240 1210-1230 /
备注:☆优先保开轧温度;严格控制预热段到加热一段温升速率,不得超过180℃/小时。
在炉时间出钢
节奏轧制规格Φ钢坯温度℃
出钢在炉总加热时间节奏
(支/小时)(支数)(分钟)(秒)Φ40-130
凉坯34 190 ≥330 104
热坯38 190 ≥300 95
配风烟气控制
控制段预热段加热一段加热二段均热段烟气温度℃
空煤比0.65—0.8:1 0.65—0.8:1 0.6—0.8:1 0.6—0.8:1 80℃—150℃水除鳞压力12-25Mpa 除鳞效果除鳞效果达95%
13.1、生产前必须清理、打磨加热炉出钢悬臂辊。
同时对在线辊道进行检查,确保辊面无积瘤。
13.2、工艺:开轧温度不做要求。
前面架次跑槽喷水冷却,以降低终轧温度。
12.3、终轧温度不得高于1000℃。
14、缓冷工艺
14.1注意魏氏组织≤1.5级、带状组织≤2.0级,须严格执行缓冷工艺;
14.2缓冷制度按表9规定执行。
缓冷规格☆入坑(箱)温度☆缓冷时间≥Φ70450~520℃入坑缓冷≥24小时
15、精整
15.1、精整定尺长度要确认,与轧机协调沟通及时调整保证定尺,避免浪费。
15.2、在线检查成品质量,当出现裂纹、划伤等表面质量时,通知作业长和现场领导,如果大面积出现裂纹深度超过判废标准,则停止生产。
15.3、入库时,棒材要求倒棱,保证端部质量。
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
端部直切斜度不得大于公称直径的5%。
15.4、每批随机抽2捆拆捆逐支检查表面质量,每捆随机抽2支进行环形打磨检查(头、中、尾各100mm)。
每批加送一支300-400mm长度试样进行酸洗,检查表面质量。
16、检验
按技术协议进行检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