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整体布置
✓高压及超高压时,蒸发吸热比例下降, 仅布置水冷壁能满足蒸发吸热需要,甚 至富裕。而SH吸热↑,故部分SH进入 炉膛构成辐射或半辐射式。SH传热方 式多,系统庞大而复杂。
✓超临界时,工质为单相,仅能采用直 流锅炉,加热吸热量约30%,其余为过 热吸热量,无蒸发受热面。
举例
图 8-4 400t/h 超高压锅炉热力系统 1 一锅筒;2 一炉室;3 一水冷壁;4 一屏式过热器;5 一第一级喷水(5 t/h); 6 一冷段过热器;7 一第二级喷水(4.0 t/h);8 一热段过热器;9 一炉顶过热器; 10 一后墙引出管;11 一转弯烟室;12 一再热器;13 一省煤器;14 一空气预热器
了解常用的П型炉,T形炉,塔形炉的特点
8.2.1 工业锅炉的外形
由锅炉管束,管束与炉排的相对位置决定外形
对容量为6-20t/h的小容量锅炉,大都采用如SZL型、DZD型和 SHL型等锅炉的外型布置方式。
有纵置式和横置式 双锅筒纵置式。
8.2.2. 室燃炉的外形
外形取决于炉膛和尾部受热面的相对位置。
8.1.1 蒸汽参数对热力系统的影响
加
过蒸
热
热发
igr igs igr i'' i'' i' i' igs
r i'' i' PPcr r i'' i' 0
结论:
总吸热量不变时,P↑,过热、蒸发、加热三部分 的吸热量占总吸热量的比例发生变化。
即P↑,蒸发↓,其它两项升高。
锅炉整体布置结构
8.1 锅炉的热力系统
锅炉的热力系统是指锅炉各受热面沿烟气流 程布置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热量分配的关系。
对锅炉热力系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锅炉 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亦即锅炉应在达到安全可 靠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节约金属、制 造安装简便,热效率高。当锅炉蒸汽参数、 容量和燃用的燃料不同时,达到上述要求的 具体措施也是不同的,这就使锅炉的热力系 统有所不同。
8.2 锅炉外形布置
锅炉外形(包括炉膛、对流烟道及所有受热面)布置 是为了满足热力系统对各种受热面布置的要求。
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1. 锅炉蒸汽参数, 2. 燃料燃烧设备的型式, 3. 制造及工艺条件, 4. 整个电厂布置的合理性,各种汽、水管道、烟、
风、煤粉管道的合理布局, 5. 检修及运行操作是否方便, 6. 还要考虑到与其它设备(汽轮机)的配合等。
但高到一定数值后,对强化燃烧没有太大的 帮助,反而要耗费过多的空气预热器受热 面,并增加尾部受热面布置的困难。
对于层燃炉,若 trk 太高,易烧坏炉排。
对室燃炉,只要能满足稳定燃烧, 制粉系统干燥的需要,不必太高。
8.3.3 炉膛放热强度
炉膛的主要热力特性,是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平均热量,也称 炉膛热功率或称炉膛热负荷或称炉膛放热强度。
锅炉的基本设计参数包括:炉膛放热强度、炉膛出口烟温、排 烟温度、热空气温度、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和各烟道受热 面的漏风系数、各受热面中烟气速度、空气速度、水速等。
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的面积以及低温腐蚀两者决定,经济和安全 的角度;
热空气的温度:不是越大越好,空气预热器的面积以及稳定燃烧的 热风温度,输送制备煤粉所需要的温度值,对小锅炉空气对炉排的 冷却作用。
∵ Vy D , ∴随 D b ↑,水平烟道的高度 h
需增加,否则烟速可能太高,∵b 相对较小,SH 中
蒸汽也可能超速。尾部竖井深度也需增大,同样由 于增大较慢,SH 采用多重管圈,EC 采用多重管圈 或双面进水。AH 采用双面进风,以避免工质流速过 高。
D非常大时,部件、级数太多,难于布置。
一般采用多烟道;AH采用回转式,EC、SH、RH采用强 化措施等。
(3) 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
按照燃烧器区域炉膛单位炉壁面积来计算,单位时
间送入炉膛的平均热量:
qr
BjQnet,ar Fr
,kW/m2
炉膛截面热负 荷的补充指标
Fr 为燃烧器区域炉壁面积,m2。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燃烧中心的火焰温度水平。稳定着火和防止结渣 结合考虑。
8.3.4 炉膛出口烟温的选取
(a)保证辐射和对流受热面可靠(安全性)。 燃用固体燃料时,以受热面不结渣为为限,一般应小于DT。 液体和气体燃料时,也不宜过低,否则炉温降低,影响着火 的稳定和燃尽。 (b) 技术经济性的要求(经济性)。 辐射受热面与对流受热面数量与出口烟温的关系。即高温区 辐射更有效。 推荐: 小型锅炉燃用固体燃料时,不宜低于950℃; 燃用固体燃料的大中型室燃炉,比较经济合理的炉膛出口烟 温约为1200℃; 燃用气体燃料时,可提高到1400℃左右。
(1) 炉膛容积热负荷 单位时间送入炉膛单位容积中的平均热
量(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算)。
qV
BjQnet,ar Vl
, kW/m3
反映燃料及燃 烧产物在炉膛 内停留的时间
Bj —燃料消耗量,kg/s; Qnet,ar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Vl —炉膛容积,m3。
炉膛容积热负荷反映了燃料以及燃料产物在炉膛中的停留时间, 对燃烧,燃尽,炉膛出口烟温,NOx含量,结渣等有影响
✓低压时,蒸发吸热最主要,仅水冷壁不 能满足蒸发吸热需要,还布置锅炉管束 (低压锅炉显著特征),较少有或没有 SH,可装AM,有时也AH。
✓中压时,蒸发↓,水冷壁基本满足,若 略有不够,可设计沸腾EC,而不设锅炉 管束。EC和AH必不可少,有时要双级布 置 , 取 决 于 trk , SH 一 般 为 对 流 式 , 置 于 烟温较高区,如凝渣管后。
结论: 锅炉炉膛容积增加到二倍,宽度↑到 1.26 倍。
尽管 V 与 D(容量)的变化不成比例(中等容量
以上,V↑>D↑),但炉宽 b↑<D↑, ∴ D 随 D↑ b
而↑,即随 D↑,单位宽度上的蒸发量迅速↑。
说明:
在相近的锅炉容量和体积比,大容量锅炉炉膛壁面积比小 容量炉膛壁面积相对减少。∴中小锅炉,仅水冷壁就可使 火焰足够冷却。
8.1.3 容量的影响
若炉膛简化为 且 a∶b∶H=const=K V=abH 若 V1=2V 容积增加到二倍。 a1=Ka; b1=Kb; H1=KH V1=a1b1H1=K3abH=2V=2abH
K 3 2 1.26
因此炉膛体积的增加要大于炉膛壁面积的增加,这样大容量的 锅炉炉膛面积比小容量锅炉的炉膛面积相对减少,另外从功率 讲,锅炉容量与炉膛体积大致成比例,而从炉膛水冷壁的吸热 以及保持炉膛出口烟温不致过高的能力看应该与炉膛的面积成 正比。因此大容量炉膛的燃烧能力大于传热能力,而中小型锅 炉相反,因此在大型锅炉中仅布置水冷壁不能满足要求。
(2) 炉膛截面热负荷 按燃烧器区域炉膛单位截面来计算, 单位时间送入炉膛的平均热量称为炉 膛截面热负荷,即
qa
BjQnet,ar F
,kW/m2
反映水平断面 上燃烧产物的
F 为燃烧器区域炉膛截面积,m2。平均流动速度
锅炉的高矮、胖瘦可由以上两种放热指标来决定。炉膛截面热 负荷反映了水平断面上燃料产物的平均流动速度。关系燃料着 火以及燃烧器区域的结渣,炉膛出口温度等。
py 过低,硫酸蒸汽结露,低温受热
面严重腐蚀及堵灰。
经济排烟温度
仅根据锅炉设备的投资,运行的费用(包括燃料和工厂用电能消耗) 和设备投资的补偿年限等条件确定的排烟温度。 在最后一个受热面AH中,忽略耗散热,烟气侧放热等于工质侧吸热, 有:
8.3.2 热空气温度的选取
理论上讲, trk 越高越好。
对燃用固体燃料锅炉,对流受热面受到烟气中飞灰的磨损,其 磨损量与烟气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故而要从防止受热面受飞灰 磨损的要求对烟气流速加的热力系统图 1 一下辐射区Ⅰ;2 一下辐射区Ⅱ; 3 一中辐射区Ⅰ;4 一喷水(66t/h);5 一中辐射区Ⅱ;6 一炉顶过热 器;7 一汽–汽热交换器;8 一喷水(25t/h);9 一上辐射区;10 一屏式过热器Ⅰ;11 一屏式过热器Ⅱ; 12
一喷水(41t/h);13 一对流过热器,14 一再热器;15 一喷水; 16 一过渡区;17 一省煤器;18 一空气预热器
8.3.5 空气和烟气流速
原则: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算。 对流受热面烟速,考虑的因素有:传热强度、烟气流动
阻力、含尘气流对受热面的磨损、受热面的积灰等。 按传热和流阻可得经济烟速,但其值会随钢材价格和煤、 电价格的变动而有所改变 。
对燃油及气体燃料锅炉,不考虑受热面的磨损问题,应按经济 烟速来选择烟气流速。
缺点:占地面积大,容量大时易造 成过热器中的蒸汽流速过高及烟气 过高。热力不均匀性↑。
(3)塔型
优点:占地面积小。
缺点:锅炉高度大,构架成本高,并要 承受动载荷,蒸汽及风道管路长,成本 也高,并且安装及检修困难。用于灰分 较多的燃料,飞灰不会因离心力而集中, 故不会引起局部受热面集中磨损。
8.3 基本参数的选取
8.1.2 燃料性质的影响
1. 燃料种类不同,锅炉热力系统不同。 2. 同种类燃料,化学成分,燃烧特性不同,对热力系统的影响也不同。
锅炉不能通用性设计,困难就在于此。
例如: 1. 当燃用贫煤和无烟煤时,由于V较低,着火、燃尽较为困难,常采用
较高温度的热风送粉,以保证顺利着火。因此AH(空气预热器)面 积增大,甚至与EC交错双级布置,有时须布置卫燃带。 2. 水分增多,需综合考虑燃烧温度下降、炉内辐射吸热是否减少、对 流吸热是否增加、燃尽是否能保证等。 3. 灰分增多,需综合考虑磨损、结渣、积灰、烟速与受热面积的关系 等。 4. 硫分增多,需综合考虑腐蚀、堵灰、排烟温度与效率等。 5. 发热量变化,需考虑烟气量的变化与受热面积的关系。
图 8-11 锅炉本体布置示意图 (a) 倒 U 型;(b) T 型;(c) N 型;(d) M 型;(e) 塔型;(f) 半塔型;(g) 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