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能力.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
思辨能力可分为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两部份。
思辨能力,很大取决于天赋。
但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尤其是思考的深度是可以通过正确掌握思维逻辑和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而提高的。
单纯的表达难一般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心理因素,就是缺乏自信,说话怕出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
第二个原因是说话时思维不能集中和连贯,导致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建议的练习方法是准备好发言稿后对着镜子说。
逐渐摆脱稿子达到即兴就一个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
不少口若悬河的演说者,实际上都是这样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际锻炼成熟的。
关于思维的能力,建议认真学习思维逻辑后,主动用逻辑的方法随时考察自己的观点是否严密,同时是否符合你所要处理问题的环境和需要。
后者则取决于你社会的阅历了
.关于思辨与“杂”:读过很多书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要达到“思辨”恐怕还有一截路呢。
并非读小说就不能思辨或者读哲学书籍或者要深入实践才可以达到思辨。
小说同样可以思辨,然而如果我们连审美都做不到,就谈不上思辨。
如果要提升个人思辨能力,知识的广博度就十分必要了。
这就是你的老师所谓的“杂”。
一部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会只因为其笔法而大放异彩,更重要的是里面蕴含的深刻思想。
一个小说家可能为了表达这种思想而动用敏锐的观察,用大量的史实,或用深刻的心理分析来使他创造一段段“经验”攻入你的内心。
在它们大量涌入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全盘接受,要辨伪存真。
这就要求我们有思辨的能力。
然而如果我们读书不广博,可能就会片面地接受思想,或者误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比如作者在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时,如果不对心理学有一定涉猎,恐怕很难理解各种主人公心里涌出的幻想,而且还有那么一些世界级的小说家,如茨威格:精通弗洛伊德心理学,黑塞:精通荣格心理学,他们运用细腻而深刻的心理分析法可谓驾轻就熟,心理学的外行可能就会读之昏昏欲睡,觉得毫无意思,殊不知这些均是人物结局的主导因。
然而如果我们读书广博,我们就可以用心理学判断何处不合理,何处作者有失偏颇,如果说作者这个思想这里有点瑕疵,该怎么改正,成为真正完整的思想......这就是读书“杂”与思辨之关系。
2.思辨之路:不可否认,读哲学书籍是达到思辨的有效途径,虽然这条路坎坷难行。
如果你觉得形上学和宇宙论较为困难的话,我们可以从知识论开始。
知识论探讨的是人类认知的过程,里面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著名哲学家关于如何思考以得真理的论述,更不乏诸多哲学家对有效思辨的论述。
其次,多读历史绝对有好处。
当然不要仅限于共产党的历史,要突破国界,阅读全世界的历史,“明史”不仅可以增强个人之意志,通过对历史的认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什么“真正”的东西存留了下来,以及产生这些“真正”的东西的原因是什么,明白这些,你也可以对那些作品的价值做出有效评估,这也是一种思辨,不过是另一种途径,中国古人使用得较多而已。
不用达到思辨,只要你致力与思辨,一种独特气质就可以渐渐地从你的内心散发出来,这就像一种极纯的香气,让他人为之心动。
而且内心之“真”愈多,你对他人的感染力就越强。
如果与俗人交往,用钱就够。
但要与良好品质的人交往,有这样的气质就可以产生“聚集效应”
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呵呵,虽然我并非“有经验的权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