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m后张预应力箱梁施工方案及工

25m后张预应力箱梁施工方案及工

25m后张预应力箱梁施工方案及工艺K103+675樟坑大桥上部结构为10*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分体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大桥有10孔,每孔8片,共计80片小箱梁。

箱梁由我标段2#梁场承担预制任务。

计划40天预制结束。

一,箱梁预制台座及模板预应力混凝土有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其技术条件、质量证明书、包装方法及标志内容等,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223-85、GB5224-85及GB4463-84)的规定,其力学性能及表面质量的允许偏差见附录11-1至11-3。

新产品及进口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预应力钢材进场后应分批验收。

验收时,应检验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方法及标志内容是否齐全、正确;钢材表面质量及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经运输、存放后有无损伤、锈蚀或影响与水泥粘结的油污。

对其力学性能,施工单位应根据出厂检验、供货状况、使用经历以及应用此项材料的工程结构的类别等,确定是否复验和复验项目、数量。

如质量证明书等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应按该项材料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

第三节预应力钢材加工一预应力钢材下料预应力钢材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计算时应考虑构件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采用钢筋束镦头锚具时,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钢丝长度≤20m时,不宜大于1/3000;当钢丝束长度>20m时,不宜大于1/5000。

长度为6m及小于6m先张构件的钢丝成组张拉时,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mm。

第11.3.2条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及冷拉Ⅳ级钢筋的切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使用电弧。

五预应力钢材编束、保管及其它加工第11.3.13条预应力钢材由多根钢材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

编束时,应梳理顺直、绑孔牢固,防止互相缠绞。

第11.3.14条钢绞线在使用前,宜进行预拉,预拉应力值可采用整根钢绞线破断负荷的80%,持荷时间不应少于5min。

但对质量可靠的低松弛钢绞线可不进行预拉。

第11.3.15条预应力钢材验收及加工后,应妥善保管,防止在堆放、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损伤、变形或发生有害的锈蚀。

第11.3.16条预应力钢材的其他加工,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第四节混凝土的浇筑一后张法预应力钢材孔道的预留第11.4.1条预应力钢材孔道,可根据预应力钢材直径、长度和形状等,选用预埋铁皮波纹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金属伸缩套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进行预留。

制孔管应有一定的强度,管壁严密不易变形,安装位置应准确,管节连接平顺,孔道锚固端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预留的孔道,应根据需要适当设置压浆孔及排气孔。

第11.4.2条制孔采用胶管抽芯时,胶管内应插入芯棒,以增加刚度。

采用钢管抽芯法时,钢管表面应光滑,焊接接头应平顺;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定时转动钢管,防止钢管与混凝土粘结。

第11.4.3条制孔采用孔充气或充水胶管抽芯法时,应预先进行胶管的充气或充水试验。

充气充水胶管外径应符合孔道直径要求,管内压力不应低于0.5MPa,并应保持不变,直至抽拔。

第11.4.4条制孔采用抽芯法时,抽芯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0.4~0.8MPa时为宜。

抽拔时不应损伤结构混凝土。

抽芯后,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法对孔道进行检查,如发现孔道堵塞或有残留物或与邻孔有串通,应及时处理。

二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第11.4.5条混凝土用料及配合比应符合钢筋混凝土一般规定,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但不得掺入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及引气剂,亦不宜掺用引气型减水剂。

从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引进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折合氯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1%;当大于0.1%、小于0.2%时,宜采取防锈措施(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等);对于干燥环境中的小型构件,氯离子含量可提高一倍。

第11.4.6条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最大不超过550kg/m3。

第11.4.7条浇筑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附着式及平板式等振动器进行振动。

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承托、预应力钢材锚固端以及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宜特别注意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先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钢材;后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钢材的管道、预埋件等。

应经常注意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钢板及支座预埋件等,以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第11.4.8条纵向拼接的后张梁,梁段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可采用平接、齿接、榫接等形式。

为达到接缝吻合、预留孔道通顺,预制时可按各梁段先后顺序或交错浇筑、几个梁段或全梁同时浇筑或单块浇筑。

按顺序或交错浇筑时,接缝处应涂刷易于清洗的隔离剂;几个梁段或全梁同时浇筑时,接缝处应设置隔离钢板;单块浇筑时,端模宜采用尺寸精确的模板。

梁的拼接见本规范第十四章。

第11.4.9条浇筑箱形梁段混凝土时,应尽可能一次浇筑完成;梁身较高时也可分二次或三次浇筑浇筑。

分次浇筑时,先底板及腹板根部,其次腹板,最后顶板及翼板。

第11.4.10条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应即开始养护。

采用蒸气养护时,应控制恒温不超过60℃。

三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预制第11.4.11条预制台座应坚固、无沉陷,台座各墩间距应适宜,以保证底模挠度不大于2mm。

第11.4.12条梁体混凝土一般应水平分层、一次整体浇筑成型。

梁体混凝土数量较大时,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连续浇筑。

浇筑时除用附着式振动器振动外,应以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各部位。

四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支架上浇筑第11.4.13条在支架上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及支架可能产生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设置施工预拱度。

第11.4.14条全部混凝土一般宜在最初浇筑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

当跨径较大、混凝土数量较多、不能在最初浇筑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时,应考虑新浇混凝土对已初凝混凝土的影响或设置工作缝,或按适当顺序分段浇筑。

五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浇筑第11.4.15条如梁身与桥墩设计为非刚性连结,悬臂浇筑梁身混凝土时,应先将墩顶梁段与桥墩临时固定。

第11.4.16条悬臂浇筑混凝土用的挂篮桁架在已完成的梁段上行走时,后端应压重稳定;浇筑混凝土时,后端应锚固已完成的梁段上。

挂篮桁架行走时和浇筑混凝土时的稳定系数,均不应小于1.5。

挂篮组拼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作载重试验,以测定其各部件变形量,并设法消除其永久变形。

第11.4.17条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第11.4.18条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的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各阶段混凝土梁的弹、塑性变形(包括预施应力、材料收缩和徐变、桥面系静荷、1/2汽车荷载以及体系转换)设置预拱度。

悬臂浇筑段模板应与前段梁段紧密结合;浇筑混凝土时,可从前端开始浇筑,在根部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第11.4.19条连续梁合拢段长度一般以2m左右为宜。

合拢前应调整两端中线标高,将合拢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改换成活动支座,同时在设计合拢温度时将两悬臂端的合拢口予以临时锁定。

锁定力应大于释放任何一侧各墩的全部活动支座的摩擦力。

锁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参照本规范第十六章有关规定。

合拢前应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使悬臂浇度保持稳定。

合拢宜在一天中最低气温时完成。

合拢段的混凝土标号提高一级,以便尽早张拉。

合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悬臂端应覆盖,防止日晒。

第11.4.20条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工作,应在合拢段纵向连续预应力钢材张拉、压浆完成及临时固结解除后进行,即于合拢后将各墩临时支座的反力全部按连续梁支点反力的要求进行转换。

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标高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第11.4.21条 T型刚构或悬臂梁挂孔的预制挂梁通过悬梁段架设时,应检算悬臂梁段的应力及稳定性,并应对悬臂端预埋件及支座位置进行校核。

第五节施加预应力的一般规定一线拉机具第11.5.1条张拉机具应锚具配套使用,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校验千斤顶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的精度不得低于±2%。

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采用试验机校验时,宜以千斤顶试验机的读数为准。

第11.5.2条张拉机具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

张拉机具长期不使用时,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

使用时的校验期限应视千斤顶情况确定,一般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

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二锚具及夹具第11.5.3条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符合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材张拉的需要。

用预应力钢材与锚夹具组合件进行张拉试验时的锚固能力,不得低于预应力钢材标准抗拉强度的90%。

第11.5.4条锚夹具须经过部以上级别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

锚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情况确定是否复验的项目、数量。

当质量证明书不符合要求或对质量有疑点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符合求时才能验收和使用。

三张拉应力控制第11.5.5条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方法和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张拉时如须超张拉,在任何情)的95%;当为矫直回况下其最大超张拉应力,当冷拉Ⅱ~Ⅳ级钢筋时,为其屈服点(标准强度R by)的80%;当为冷拉钢丝时,为其抗火钢丝、热处理钢筋或钢绞线时,为其抗拉强度(标准强度R by拉强度的75%。

第11.5.6条预应力钢材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第11.5.7条后张拉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理论伸长值ΔL(cm)的计算见式(11.5.7)。

第11.6.1条先张法墩式台座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力台座须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1.5,抗滑移系数不应小于1.3。

2.横梁须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不应大于2mm。

第11.6.2条张拉前,应对台座、横梁及各项张拉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

第11.6.3条长线台座上铺放预应力钢材时,应防止沾污预应力钢材。

第11.6.4条多根预应力钢材同时张拉时,在张拉过程中,活动横梁应与固定横梁应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

第11.6.5条为减小预应力钢材的松弛损失,采用超张拉方法进行张拉,其张拉程序可参考表11.6.5进行。

先张法预应力钢材张拉程序表11.6.5第11.6.7条张拉时,断丝数量不得超过表11.6.7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