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站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

水利站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

目录第一章项目基础资料 (1)一、项目现状资料 (1)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3)三、项目相关规划和文件 (4)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4)一、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 (4)二、项目建设选址要求 (5)第三章项目所在城市规划介绍 (6)一、区位交通 (6)二、城市空间管制要求 (6)三、城市总体规划 (7)第四章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 (10)一、建设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 (10)二、建设项目场地自然条件适宜性论证 (10)三、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的协调 (11)四、建设项目与综合交通规划的协调 (11)五、建设项目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协调 (11)六、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 (11)七、建设项目与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规划的协调 (12)八、土地利用合理性论证 (14)九、社会影响力分析 (14)第五章选址结论及建议 (15)一、结论 (15)二、建议 (15)图集 (18)第一章项目基础资料一、项目现状资料1. 项目背景夫子河镇水利管理站从单位成立并运行至今一直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一直靠租赁私人房屋办公,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运行。

湖北省于2014年已安排了解决水利站业务用房维修补助资金,市发改局已经批复立项。

现拟对夫子河镇蔡家河村茅屋港湾麻新线东侧进行征地。

已与村组达成意向性协议。

本项目规划夫子河镇水利站业务用房,占地面积4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汛抗旱等物资、农村饮水服务大厅办公用房、职工宿舍、食堂,以解决夫子河镇的防汛抗旱的物资需求,便于村民饮水问题。

依据有关规定,拟选址编制本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2.拟建地现状及周边情况本项目拟建地位于夫子河镇蔡家河村茅屋港湾麻新线旁,总计占地852.7㎡。

该用地现状主要以未利用地为主,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产权为村集体。

该项目地西侧紧邻一条县,宽约7米,南北向,路况良好,东侧、北侧均为空地南侧为2-3层的私房,地下无压覆矿资源。

周边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无军事、机场设施,也不存在具有严重火灾、爆炸危险、及泄漏的化学品企业。

3.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现状为荒地,杂草丛生,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地势略低于麻新线道路高程,。

(2)工程地质拟建地无滑坡、崩塌、岩溶溶洞及土空洞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地震液化现象。

场地稳定适宜建设。

(3)气象本项目地属于夫子河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

长,但湿热分配不均。

均温为16~18℃,东南高于西北,东高于西,1月均温4~6℃,最低温各地皆低于-6℃,临湘出现过-18.1℃(1969年1月31日)的低温。

7月多在27~30℃,最高温大部分地区超过39℃,无霜期自北而南为270~300天。

大部地区能满足喜温作物、特别是双季稻对热量的要求。

境地势三面环山,向北有开口,春季多寒潮侵袭;秋分前后出现低温阴雨的寒露风,对作物生长不利。

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是中国雨水较多地区之一(5)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6)抗洪标准根据《夫子河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和《防洪标准》GB50201-94,本项目建设区按不低于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二、项目建设必要性首先,水利站发挥了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建设与管理主力军作用,广大基层水利员立足于水利,扎根于农村,工作在一线,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担负着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岁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与“三农”的关系密不可分。

协助水利部门完成每年的冬春水利建设以及水利统计工作。

其次,水利站发挥了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参谋和助手作用,基层水利站处于防汛抗旱最前沿,基层水当地利员长期摸爬滚打在抗洪救灾、水利建设第一线。

他们最熟悉的水情,最了解当地工程的状况,积累了丰富的抗灾除险经验,部分人员还具备了水利专业技术。

特别是面对今年历史罕见的超强暴雨,乡镇水利站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险情,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运行调度、制定应急预案,指挥防汛抢险当好参谋,夺取了抗洪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第三,水利站发挥了承担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重要保障作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乡镇水利站在农村安全饮水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积极贯彻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涉水法律、法规,协助县水利部门调查处理所在乡镇水事纠纷和案件。

乡镇水利站协助水利部门查处水事纠纷,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三、项目相关规划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3]333号;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6、《夫子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麻城市夫子河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8、夫子河镇水利站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技术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一、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1. 科学合理性原则从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视角,融合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影响建设项目的各项因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安全性原则(1)项目选址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震区;应避开有泥石流、滑坡、流沙等直接危害的地段,以及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不良地区。

(2)项目选址应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远离地上、地下的障碍物。

(3)避免洪水、潮水和内涝威胁,场地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20年一遇。

(4)远离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5)项目选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同时考虑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威胁与影响。

3. 便捷性原则项目选址应具备可靠的、适用的、经济的给水、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并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 协调性原则选址尽可能考虑与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使项目的建设、运营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在保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项目建设选址要求(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市政设施较为齐全,充分利用已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减少工程投资费用;(4)选择在生态资源、地面水系、文化遗址、风景区等敏感目标少的区域;(5)有足够的用地面积,动迁少,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征地费用低;(6)满足水文地质条件,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7)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应满足电力上网要求;(8)水源充足,选址尽量靠近河流等自然水源。

第三章项目所在城镇规划介绍一、区位交通夫子河镇地处麻城市最南端,是麻城市的南大门。

东接黄冈市罗田县、南交团风县、西临武汉新洲区、北通麻城市区,交通区位较好,是连接罗田、团风、新洲、麻城四县市交汇的商业重埠。

省道206线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镇,是镇域南北向的主干道;另外,210县道和202县道是夫子河镇另外两条主要的对外交通干道,分别通向武汉新洲区和黄冈的团风县。

距离武汉深水码头50公里,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物流集散优势。

二、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夫子河镇镇域规划区用地划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三种用地类型,项目建设必须符合管制要求。

⑴适宜建设区包括现状已建设区、地质灾害不易发生地区等适宜建设的区域。

适宜建设区作为综合条件下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⑵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地区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农业生态景观区、村庄建设控制区、绿化隔离地区、以及远景发展储备空间地带等需要限制建设的地区。

本区以保护生态和保障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

⑶禁止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水源地、塌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夫子河、青草河等主要河道,重要道路等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带、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等,其涉及镇域内全部村庄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坡度大于25°的中低山区,主导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城市总体规划⑴城市规划区范围根据区域发展要求与夫子河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本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镇域规划范围:夫子河镇所辖镇域行政范围,面积总计128.8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区范围确定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以自然地形、行政区界、交通线路等综合确定镇区规划区范围。

镇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夫子河镇区现建成区以及周边蔡家河村、北门村、陶寨村、杨畈村、付兴垸村、杨家冲村等,规划控制区范围为6.76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模规划本着集中发展中心城镇,节约耕地,推进农田集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村镇规模结构规划。

规模结构按三个等级进行规划,即镇区、中心村以及一般村。

规划的重点对镇区的职能进行强化和对镇域各村的等级进行调整。

中心镇区3.2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人以内。

中心村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2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

一般村规模一般控制在500--1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人以内。

⑶城市总体布局根据用地布局、道路结构和功能要求,规划形成“三心、两轴、四组团”的空间功能结构。

“三心”:以老镇区原有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为中心形成的老镇区商业文化组团中心。

行政办公组团中心是指依托镇政府所在区域,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同时附带商业、文化等设施南部居住组团中心位于镇区南部居住组团的中心,以商业、休闲娱乐为主。

“两轴”:沿夫子大道形成城镇南北向的发展轴,沿希望路形成城镇的东西向发展轴。

“四组团”:老镇区商业文化组团:规划以端阳大道、夫子河、河街路为界,依托老镇区现有的建设情况,完善现有道路系统、用地布局等,形成镇区以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综合组团;行政办公组团:规划以夫子河、端阳大道、希望路、西环路为界,依托镇政府及周围的行政办公用地,同时适当布置商业、文化、娱乐和居住用地,形成以行政办公为主的组团;南部居住组团:规划结合绿地、广场、商业文化设施布置居住用地,形成以居住为主的组团空间;物流工业组团:规划在镇区北部,河流的下游,夫子大道西侧集中布置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

⑷道路交通规划目前镇区对外交通主要206省道(麻新线)、210县道(夫土线)。

按照城镇发展趋势,避免过境交通对城镇的影响,规划将210县道在镇区部分向西在镇区建设用地边缘从西环线穿过,而麻新线镇区的北段改道从西环路过,南段从南环线过,同时在过境道路的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从而使两条过境道路避开了城镇的中心区,避免了对城镇的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