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_彭碧苗

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_彭碧苗

志,2007,12( 12) : 1407. 5 李纪松. 静脉滴注病毒唑致急性贫血 1 例[J]. 青海医药杂志,2000,
30( 3) : 58. 6 杨永明. 病毒唑致溶血性贫血 1 例[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
( 2) : 97. 7 中国药典委员会. 临床用药须知 (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M]. 北
临床合理用药 2010 年 8 月第 3 卷第 15 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ugust 2010,Vol. 3 No. 15
·103·
·调查研究·
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彭碧苗,王启跃,徐秀余
【摘 要】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 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 1994 - 2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巴韦林注射液 ADR 临床表 现复杂多样,可累及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大多数 ADR 经对症治疗、减慢滴速及停药 都能恢复正常,报道死亡病例 2 例。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发生 ADR。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 新编药物学[M]. 1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4. 2 辛建设. 利巴韦林过敏 1 例[J].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 4) : 293. 3 孙凤兰. 病毒唑静脉滴注致速发过敏死亡 1 例[J]. 辽宁医学杂志,
1998,12( 1) : 26. 4 蹇令秋. 利巴韦林严重过敏致死亡 1 例[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
123 例患者中只有 18 例患者给予超过成人常用剂量 0. 5g 给药( 其中 0. 8g 5 例,0. 7g 4 例,0. 6g 9 例) ,其 余 均 为 每 次 0. 5g 以下,儿童用药为每天 10mg / kg,这提示利巴韦林注射液 ADR 的发生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
稀释介质方面,使书推荐的静脉滴注稀释用法有关,另外用生理 盐水注射液有 12 例,但说明书未提及的稀释介质 10% 葡萄糖 注射液使用中占很大比例( 31 例) 。这说明溶媒选择可能是利 巴韦林注射液引发 ADR 的原因之一。因此利巴韦林注射液使 用前应根据说明书指定的溶媒稀释。
尽管利巴韦林发生 ADR 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其在体内清 除缓慢,药物能 进 入 红 细 胞 内,且 积 蓄 量 大 [7],因 此 血 液 系 统 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提示临床在用药过程 中,特别是长期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综上所
述,利巴韦林注射液所致 ADR 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 表现也复杂多样。因此,建议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应做到: 在 静脉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滴速( 60 滴 / min) ; 加强用药监护, 尤其在用药 30min 内,一旦发现异常,特别是出现心悸、胸闷、 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作对症处理,确保患者用药 安全有效。
例数 39 22
2 23
2 3 2 2
表现形式
例数 表现形式
过敏性紫癜
2 口干、口腔麻木
胃肠道反应
2 心律失常
剧烈头痛、头胀 5 支气管哮喘
中枢神经反应 1 低钾血症
精神障碍
2 视力下降
急性贫血及溶血 4 泌尿系出血
癫痫样发作
1 寒战、胸闷
突发性耳聋
1 眼睑水肿
例数 1 3 1 1 1 1 2 1
2. 7 治 疗 情 况 123 例 ADR 患 者 中,严 重 的 ADR 4 例 ( 3. 3% ) ,其中过敏性休克死亡 2 例[3,4],急性贫血 2 例[5,6]。 3讨论 3. 1 给药方法与 ADR 的关系 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规定 用法用量: 用氯化钠注射液或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成人一次 0. 5g,每天 2 次,小 儿按体质量每天 10 ~ 15mg / kg,分 2 次给药。每次滴注 20min 以上,疗程 3 ~ 7d。
【关键词】 住院; 老年精神障碍; 跌倒;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 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96( 2010) - 0104 - 02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 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家庭负担,更会成为医疗 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而住院老年患者因 存在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等[1],导致跌倒的发生也是一直困 扰临床护理工作的问题之一。为探讨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原因, 寻找最佳护理对策,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笔者对 36 例 住院老年 跌 倒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了 回 顾 性 分 析,现 报 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1 年 4 月 - 2008 年 8 月在我院老年 精神科住院跌倒患者 36 例。男 13 例,女 23 例,年龄 64 ~ 90 ( 77. 7 ± 6. 8) 岁。其中 64 ~ 70 岁 5 例,71 ~ 80 岁 16 例,81 ~ 90 岁 15 例。疾病分类: 痴呆 27 例,其中老年性痴呆( AD) 23 例, 血管性痴呆( VD) 4 例,抑郁症 3 例,精神分裂症 2 例,酒精性 精神障碍 2 例,帕金森综合征、癫痫各 1 例。
作者单位: 643020 四川省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
1. 2 方法 对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单位: 355000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
2. 6 ADR 临床表现 利巴韦林所致 ADR 临床表现虽然复杂 多样,但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 液系统方面的损害,见表 1。
表 1 利巴韦林注射液致所致 ADR 临床表现
表现形式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死亡 药疹及荨麻疹 剥脱性皮炎 呃逆 静脉炎 小儿醉貌醉容
123 例患者给药方法均为静脉滴注,滴速≤60 滴 / min 有 5 例( 4. 1% ) ,余未说明滴速。在使用过程中,有 106 例患者在 减慢滴速后 ADR 症状缓解或消失,其中 ADR 为静脉炎的 2 例 患者在减慢滴速后症状全部缓解或消失。原因可能为: 静脉滴 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速度过快,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血管 局部内膜或损伤内皮细胞,引起静脉炎、皮肤变态反应。因此 在使用利巴韦林滴注过程中除保持输液的各个环节严格无菌 外,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同时向患者介绍此药对血管有一 定刺激性,不能自行调快滴速。
【关键词】 利巴韦林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96( 2010) 15 - 0103 - 02
利巴韦林注射液具广谱抗病毒性能,体外具有抑制呼吸道 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 作用,其机制不全清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用于呼吸道合胞 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1]。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 广泛,有关不良反应( ADR) 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笔者为此收集 了 1994 - 20的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以“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 1994 - 2009射液的 ADR 病例报道。 1. 2 方法 从患者情况、用药情况、ADR 情况 3 个方面对病 例进行统计分析,内容涉及原发病、给 药 剂 量、方 法 及 溶 媒、 ADR 症状及预后情况。 2结果 2. 1 文献分布情况 合并重复报道,剔除对利巴韦林 ADR 未 做具体说明的报道,共查阅到符合标准的有关文献 80 篇,涉及 病例 123 例,分布在 56 种期刊。 2. 2 性 别 与 年 龄 分 布 情 况 123 例 ADR 患 者 中 男 67 例 ( 54. 5% ) ,女 51 例 ( 41. 4% ) ,性 别 不 详 5 例 ( 4. 1% ) ,年 龄 20d ~ 75 岁。 2. 3 原发病及药物过敏情况 呼吸道感染 50 例( 40. 7% ) ,其 他疾病 合 并 呼 吸 系 统 感 染 7 例 ( 5. 7% ) ,支 气 管 肺 炎 16 例 ( 13. 0% ) ,流感 24 例( 19. 5% ) ,疱疹 3 例( 2. 4% ) ,扁桃体炎 2 例( 1. 6% ) ,其他疾病 21 例( 17. 1% ) 。既往有过敏史 6 例,其 中青霉素过敏 3 例,利巴韦林 2 例,庆大霉素 1 例[2]。 2. 4 给药剂量 本研究收集的病例中成人常用剂量为700 ~ 800mg,有 9 例 ( 7. 3% ) ,500 ~ 600mg 29 例 ( 23. 5% ) ,300 ~ 400mg 27 例( 22. 0% ) ,100 ~ 200mg 31 例( 25. 2% ) ,儿童用药 为每天 10mg / kg,共 4 例( 3. 3% ) ; 不明剂量有 19 例( 15. 4% ) 。 2. 5 溶媒和合并用药情况 单一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 107 例( 87. 0% ) ,余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有抗生素和维生素, 合用 地 塞 米 松 1 例。 溶 媒 用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41 例 ( 33. 3% ) ,10% 葡萄糖注射液 31 例( 25. 2% ) ,0. 9% 氯化钠注 射液 12 例( 9. 8% ) ,4 ∶ 1 液 和 5% 葡 萄 糖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2 例 ( 1. 6% ) ,溶媒不详 37 例( 30. 1% ) 。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10. ( 收稿日期: 2010 - 05 - 11)
·调查研究·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及对策
熊玉芳,林德云,曾玲
【摘 要】 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 2001 年 4 月 - 2008 年 8 月 36 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跌倒的相关因素。结果 跌倒时间以晨起 至交班居多,本组 10 例占 27. 8% ; 跌倒地点以大厅居多,本组 15 例占 41. 7% ,跌倒原因以步态不稳、运动及感觉障 碍、头晕居多,本组 15 例占 41. 7% 。结论 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管理、做好重点时段、重点护理人员值班管理、改善活 动环境等能有效地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