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教案序号 1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

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评导入新课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生。

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新授知识一.什么是生物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

新授知识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老师答疑: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总结学生可能提出问题:1、细胞是生物吗?2、一片树叶、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授知识二.生物的主要特征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问题1: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问题2: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问题3: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问题4: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通过观察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新授知识问题5: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补充第六大特征。

小结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问题: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

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2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新授课【教材分析】《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录像、调查范例等,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并设计调查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拓展应用三、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序号 3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新授课【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4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新授课【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5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新授课【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序号 6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新授课【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7 第二节:植物细胞新授课【教学目标】: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8 第三节:动物细胞新授课【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9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新授课【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