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设报告
实验 2 需求规格说明书
一、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项目需求分析 二、实验目的:
1.根据自选题目进行需求分析工作; 2.进行业务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 求分析; 3.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概述 软件需求分析是研究用户需求得到的东西,完全理解用户 对软件需求的完整功能,确认用户软件功能需求,建立可确 认的、可验证的一个基本依据。
科研作用的至关重要技术平台。对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来 说,是能否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关键。所以,图书管理系统 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方便的操作手段。 (二)业务愿景和范围
1、业务需求 (1)背景、业务机会和客户需求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与日俱 增,作为信息存储的主要媒体之一图书,数量、规模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大的多,不论个人还是图书管理部门都需要使用 方便而有效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书籍。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 今天,对个人而言,若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来 管理自己的书籍,会方便许多。对图书管理部门而言,以前 单一的手工检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为了便于图书资料 的管理需要有效的图书管理软件成功标准:在使用本系统 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且对用户查询、 借阅、预订都会有很大的便利。
(2)业务风险由于是新开发的软件,一些读者和管理员可 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熟练操作,有可能造成短时间的不适 应。
9
图书管理系统
2、 解决方案的前景
1. 前景陈述
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图书管理技术。通过收集、整 理、存储关于图书、读者的主要信息,以及原有系统的作业 流程信息,为建立数据库做基础准备。
综上分析,该系统开发项目在技术、经济、用户使用、 法律方面均可行。该系统能满足项目任务提出方所需要的各 项功能,实现对期刊方便快捷的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节省经济成本;同时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加方便 和快速的信息查询,推动巨大的社会效益。本系统开发的技
7
图书管理系统
术成熟、完备,测试性能可靠,能够充分适应图书管理工作 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以进行实际开发
13
图书管理系统
书籍的增加 书籍的删除 书籍的修改 书籍的查询
图书管理员
书籍类型增加 书籍类型删除 书籍类型修改 书籍类型查询
学生
登录 注册
书籍的查询 书籍的借阅 书籍归还 个人信息查询
用例描述
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具体描述
用例描述
用例编号
1
用例名称
参与者
图书管理员、读者
前置条件
需连校园网
基本事件 a) 根据一卡通输入学号。(管理员可以直接登录)
管理员
效率,节省学校 接受使用图书管 简单,方便,提 其是对计算机基
的开支
理系统
高工作人员的工 本操作不熟练的
10
图书管理系统
作效率,降低操 管理员,熟悉掌
作出错率
握系统的各种操
作
项目优先级
4、 业务模型
活动图
阐明了业务用例实现的工作流程。业务工作流程说明了 业务为向所服务的业务主角提供其所需的价值而必须完成 的工作。业务用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它们共同为业务主角 生成某些工件。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一个基本工作流程和一个 或多个备选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结构使用活动图来进行说 明。
图书归还活动图
11
图书管理系统
借阅活动图
扫描读者 一卡通
N
证件是Y否正确 进入系统
输入读者ID
显示读者及书 籍借阅信息
借阅书籍
提示不可借阅
Y
已经借阅书籍N数量是否大于5
借阅成功
添加到所借书 籍表
5、功能图 功能结构图就是将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按功能从属
关系表示的图表。
12
图书管理系统
6、 用例图 用例图是指由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 描述系统功能的静态视图。用例图是被称为参与者的外部用 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呈现了一些参与者和一 些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 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
1. 编写目的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基本了解本系统的开发 目的,开发方法,以及目前的硬件、软件的情况和开发所需 资金和设备,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与开发工作将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
2. 背景 这次待开发的系统名称为:图书管理系统
8
图书管理系统
用户:图书馆 3. 定义 图书管理系统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是能否发挥其教学
松快捷的管理借阅事务,同时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的对图书 进行查询等。
本系统的开发是为了方便管理者的操作和读者的借阅, 节省时间和工作步骤。所以,基于以上基本要求,系统以实 用化和多功能为原则,用完备的技术向最终用户提供一套先 进的管理应用系统。这套系统要具有先进的技术方法,配置 必要的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程序,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美观的 软件系统界面,合理的布局,提供的信息简单明了而且功能 多原化,内容分析明确,系统方便操作和使用,语言有层次 感,简单、易懂。使查询、录入信息快速,整体使用方便、 快捷,真正完成图书的管理由人工化向自动化的转变。改进 借阅管理方式,减少人力与管理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 劳动强度;增强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建 立高效的信息传输和服务平台;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
本系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管 理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分类、排序、查询、统计,方便读者 根据自己的需求准确、快速地查询图书信息,实现以计算机 辅助形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查找形式,减轻图书信息管理人员 的劳动强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读者 服务,从而使图书和读者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3、 并刷新读者借阅信息。
备选事件 1、由于系统错误,还书失败,请重新操作。
后置条件
修改读者借阅信息
用例编号
4
用例名称
参与者
管理员
前置条件
拥有管理员身份
1、 管理员进入到图书管理部分,点击增加图书信息。 基本事件
2、 输入要增加的图书的相关信息,点击确定。
增加书籍
15
图书管理系统
03-董悦笛
寓意:标志采用了颜色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可以组成所有
的颜色,我们用这三种颜色的线条组成一个圆环,代表着我 们三个个体组成一个团队,互相包容,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也预示着我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所有任务。“圆”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颇为丰富的字,有着诸多美好的寓意和哲 理,如圆满、周全、团圆,圆润和谐、花好月圆的意境,外 圆内方的处事之道等。而我们的标志看似一个圆,周围又有 着类似于火焰光芒的形状,好似一轮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就如同我们带着希望,左右相倾、上下相随稳步前行。
实验报告1、 可行性论证报告 实验报告2、 需求规格说明书 实验报告3、 项目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实验报告4、 测试计划 实验报告5、 测试报告
实验 1 可行性论证
2
图书管理系统
一、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二、概述
主要研究系统是否值得去开发,是否有可行的方案。
三、实验目的: 1.根据自选题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工作; 2.进行可行性分析、技术上、经济上、操作上需求分析; 3.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含数据流图)。
4
图书管理系统
可控性。 主要是解决多个客服端访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因
数据库技术落后带来的信息管理的问题。 (四) 功能要求
1、性能:读者信息以及图书信息的数据库录入;读者信 息、图书信息的增删改查;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图书借阅 信息与图书归还信息的记录及查询。
2、输入:读者信息,图书信息,一卡通。 3、输出: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借阅信息。 4、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b) 身份认证成功,登录系统
系统登录
14
图书管理系统
备选事件
1、身份认证失败,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登录。
后置条件 显示读者基本信息和借阅信息
用例编号
2
用例名称
借阅图书
参与者
读者
前置条件
拥有自己的借书证号
1、 通过查询功能,检索要借阅的书籍。
2、 判断读者借阅书籍的数量是否超过规定借阅的最大数目,假若没有超 基本事件
3
图书管理系统
(二)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 文档开发工具:Microsoft office 下的 Word、Visio 等 系 统 开发语言:C#、SQL Sever 等 运行平台:Window7 数据库:SQL Server 2008
(三) 系统开发目标 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和用户信息的管理,能够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软件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题目:图书管理系统
学 院: 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小组成员:刘洪娟、唐玥婷、董悦笛
二〇一六年一月
图书管理系统
设计课题:图书馆管理系统 小组成员:19-刘洪娟 25-唐玥婷 LOGO
2. 主要特性
管理员与读者的登录;图书信息、读者信息的检索;借阅 和归还;图书信息的增添、删除、修改;读者信息的增添、 删除、修改;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处理等。
3、 业务上下文
1. 涉众 该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涉众如表所示。
表 涉众
涉众
主要价值
态度
主要兴趣
约束条件
提高管理员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 使用该系统操作 培训管理员,尤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 开发背景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正向着信息化 前进,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 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图书信息以及由两者相互作用产生 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 趋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图 书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缩短借阅者的等待时间,减轻管 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而且能够提高管理 质量和水平,做到高效、智能化管理。 本次课程设计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背景,全文分为目 录、绪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过 程。采用结构化的功能设计方法,可读性好,易于扩充,易 于维护,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