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提取分离
(3)凝胶的质量决定因素:
(1)凝胶度:
是指100mg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Acr)和交联剂 (Bis)的总克数,用T%表示。
(2)交联度:
是指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 百分数,用C%表示。 一般浓缩胶的浓度为7.5%,分离胶的浓度为10%。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强度、弹性、透明度、粘度和
该红棕色的物质可用分光光度计在470nm处测定其消光值, 即可求出该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 材料:小麦幼苗
2.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移液管
(3)离心机(4 000r/min); (4)研钵
(5)垂直板电泳装置(电泳槽,玻璃板,胶条,电泳梳子,制胶架等);
(6)稳流稳压电泳仪;
3、电泳:
(1)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
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
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
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续(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不连续PAGE电泳胶体系统的组成:
电泳系统
缓冲液 pH 胶体浓度
1 上层 (负极) 缓冲液 Tris-glycine 8.3
-
2 样本溶液
Tris-glycine 8.3
-
3胶
浓缩胶 Tris-HCl
6.7
5%
4体
分离胶 Tris-HCl
8.9
7%
5 下层 (正极)缓冲液 Tris-glycine 8.3
(2)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上的特点:
① 聚丙烯酰胺的基本结构为丙烯酰胺单体构成的长 链,链与链之间通过甲叉桥联结在一起;
② 链的纵横交错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凝胶具有分 子筛的性质;
③ 网状结构还能限制蛋白质等样品的扩散运动,使 凝胶具有抗对流的作用;
④ 长链富含酰胺基团,使其成为稳定的亲水凝胶; ⑤ 该结构不带电荷,在电场中电渗现象极为微小。
②光聚合:
催化剂是核黄素(VB2),在痕量氧存在下,核黄素 光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再被氧氧化成自由基,激活单体 发生聚合。光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且不稳定,适于 制备大孔径的浓缩胶。
■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
架桥物造成分枝
Bis 交错连结 Bis
free radical
端点自由基 可再延续
自由基形成
a与b的比例很重要。富有弹性,且完全透明的凝胶,a 与b的重量比应在30左右。常用29 : 1
(4)不连续PAGE的原理:
第一、三个不连续性: ①凝胶孔径的不连续; ②缓冲液离子组成及各层凝胶pH的不连续; ③在电场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
第二、不连续系统中的三种物理效应: ①电荷效应: ②分子筛效应: ③浓缩效应:
(7)高速冷冻离心机;
(8)电子天平;
(9)电冰箱;
(10)瓷盘、微量进样器; (11)电热恒温水浴锅;
(12) S-22pC可见分光光度计;(13)电炉等
3、试剂:
(1)1N HCl:用12N的浓盐酸来配制; (2)分离胶缓冲液(pH8.9的Tris-HCl缓冲液): (3)浓缩胶缓冲液(pH6.7 Tris-HCl缓冲液): (4)分离胶丙胶贮液(Acr-Bis贮液Ⅰ): (5)浓缩胶丙胶贮液(Acr-Bis贮液Ⅱ): (6)过硫酸铵溶液(NH4)2S2O8简写Ap:(当天配制); (7)核黄素溶液:8% (8)电极缓冲液:(pH8.3Tris-甘氨酸缓冲液) (9)40%蔗糖: (10)pH4.7乙酸缓冲液: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 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1)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 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 有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①化学法 ②光聚合法
①化学聚合:
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催化剂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它的碱基催化AP产生氧自由基, 激活单体形成自由基,发生聚合。化学聚合形成的凝胶孔 径较小,且重复性好,用来制备分离胶;
实验四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提取、分离
学时: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过氧化物酶(POD)的生物学功能。
二、实验原理:
1、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 生变化。一般老化组织中活性较高,幼嫩组织中活性较弱。这是因为过氧化物 酶能使组织中所含的某些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木质素,增加木质化程度,而且发 现早衰减产的水稻根系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所以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组织 老化的一种生理指标。此外,过氧化物同工酶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在 受到重视。
④溶液的pH值: 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
反之越快; ⑤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⑥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⑦电渗现象:
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
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 在浓缩胶中的三个主要作用角色:
甘氨酸: pH=8.9 负电荷 pI=6.7 不带电荷
Cl-1:
蛋白质(酶):
小分子
大分子
■ 浓缩效应:
A
B
C
8.0
样 本
浓
缩
6.7
胶
离子缺乏空间
分
离 胶
8.9
+
+
5、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以邻甲氧基苯酚(即愈创木酚)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 在此酶存在下,H2O2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邻甲氧基苯酚氧化成红棕色 的4-邻甲氧基苯酚,其反应为:
二、实验原理:
2、同工酶概念:
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 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同工酶与生物的遗传,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及抗性等 都有一定的关系,如POD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与呼吸作用,光 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关系,测定POD活性或其同 工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变化。
孔径大小均取决于两个重要参数T(总百分浓度)和 C(交联百分浓度)。
T
ab10(0 %)C m
a+ bb10(0 %)
上式中:a为丙烯酰胺的克数,b为甲叉双丙烯酰胺的克数,m为缓 冲液体积(ml)。
当C保持恒定时,凝胶的有效孔径随着T的增加而减小,当T保 持恒定,C为4%时,有效孔径最小,C大于或小于4%时,有效孔 径均变大,C大于5%时凝胶变脆,不宜使用,实验中最常用的C 是2.6%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