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2016·深圳调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答案 C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解析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
答案 C3.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雌A∶雄a=1∶1 .雌A∶雄a=3∶1C.雄A∶雄a=3∶1 .雌A∶雌a=1∶1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Aa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有A、a两种,并且两种雄(或雌)配子的数量相等。
答案 D4.(2016·山东日照调研)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中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②中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条件。
答案 D5.(经典题)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C.ttD.TT或Tt(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解析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又因短尾鼠×tt(正常尾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答案 A6.(2017·西安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
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
根据题意回答:(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其________两个实验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
(2)(3)对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假说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并且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在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测交实验是让F1圆粒个体与皱粒个体杂交,由于F1圆粒个体基因型为Rr,则测交后代中圆粒∶皱粒=1∶1。
(5)分离规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分裂是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孟德尔研究分离规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1)杂交实验测交实验(2)为什么F2中会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比例(其他答案正确也可以)(3)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其他答案正确也可以)(4)圆粒∶皱粒=1∶1(5)减数分裂假说一演绎法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7.(2016·湖北襄阳调研)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 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豌豆只能自花传粉,这样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变得可靠;豌豆也有容易区分的性状,这样使实验结果容易统计和分析。
以上都是以豌豆作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
(2)实验二黄色子叶亲本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后代中出现的与亲本性状不同的绿色子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
(3)实验二中亲本丁的基因型为Yy,F1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有YY和Yy,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YY在戊中占1/3。
(4)实验一中亲本甲的基因型为Yy,它产生Y和y 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这是甲与乙(yy)杂交产生的后代出现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的主要原因。
(5)丙的基因型为Yy,戊的基因型为YY(1/3)Yy(2/3),其中Yy与YY(1/3)杂交,后代中YY占(1/2)×(1/3)=1/6,Yy占(1/2)×(1/3)=1/6;Yy与Yy(2/3)杂交,后代中YY占(1/4)×(2/3)=1/6,Yy占(2/4)×(2/3)=2/6,yy 占(1/4)×(2/3)=1/6,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Yy占3/5。
答案(1)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答出一点即可) (2)二黄色子叶(3)1/3(4)Y∶y=1∶1(5)3/51.(2016·海南七校联考)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
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C.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解析杂合的红叶番茄(Dd)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红叶个体的基因型为1/3DD、2/3Dd,DD自交,F2全为DD(占1/3),Dd自交,F2中DD占1/4×2/3=1/6、Dd占1/2×2/3=1/3、dd占1/4×2/3=1/6,则F2中红叶∶紫叶=5∶1(出现了性状分离),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Dd占2/5;F1中已经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dd)。
答案 C2.(2016·临沂一模)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解析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但由于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即Aa×Aa,则成熟后代为AA∶Aa=1∶2,杂合子的概率为2/3,当自交次数为n时,则杂合子的概率为22n+1,C错误;由于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D正确。
答案 C3.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B.①全为紫花,④的基因型为DD×DdC.②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⑤为Dd×ddD.③的基因型为Dd×Dd,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亲有隐性基因解析紫花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
由紫花×红花的后代全为紫花,可以判定紫花为显性性状,所以A正确;①全为紫花,且亲本紫花自交,故④的基因型为DD×DD或dd×dd,B错误;紫花×红花的后代中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时,⑤为Dd×dd,C正确;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显性性状的双亲中都带有隐性基因,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Dd,D正确。
答案 B4.(2016·安徽合肥一检)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
A对a、a-为显性。
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甲×乙→F1雄株∶雌株=1∶1实验2: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实验4: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实验5: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请回答:(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