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护理
• 2.1.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较急,仅少部 分病例起病隐袭,而且临床症状多无明显 的特征性,加之腹痛及腹胀感剧烈,故患 者常担心因为诊断不清而延误诊治导致思 想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甚至濒 死感等。因此,应予以关心,做好相关疾 病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情绪,以配合治 疗和护理。同时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配 合,做到医、护、患三者的充分理解与配 合。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
胆道血管美容 程艳明
病因
•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基础上,这类病人常合并弥漫性动 脉硬化,少数患者由于自发性、孤立性肠 系膜上动脉夹层导致血栓。此外,肠系膜 血管移植术后,血管创伤、血液凝固状态 的改变亦可促使血栓形成。
• 2.1.3安全护理aMVT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肝素及尿激酶,前者 具有抗凝的作用,而后者的主要用途是溶栓。目前临床上常用 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为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每12h 1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普通肝素而言,其出血的副作用 更低。但是在与尿激酶等药物连用时仍有可能导致出血,严重 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而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牙 龈、皮肤及结膜等部位有无出血现象,并观察患者的痰液、尿 液及胃肠引流液等,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 处理。肝素的另一罕见副作用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无 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都可能出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 血小板计数下降及血栓形成。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因使用低分子 量肝素钙而出现该并发症,在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 正常,未造成明显的异位血栓。在护理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 常规,发现血小板有下降的趋势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必要时停用肝素并给予阿司匹林或更换为维生素K拮抗剂。
2.手术治疗
• 手术方法有:血栓内膜剥脱术;用自体 静脉或人造血管行搭桥转流术;将肠系膜 动脉狭窄段切除,然后将该动脉再植入腹 主动脉;其他,尚可采用分期球囊导管扩 张和放置支架的方法。
手术后处理
• 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进行 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若出现肠瘘,可 经瘘口在其远端肠襻内置管,进行胃肠内 营养。继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纠正酸 中毒,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改善中毒 症状,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DIC及 多器官功能衰竭,并防止手术后形成血栓。
• 2.2.2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的护理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 膜上动脉后经溶栓导管给予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较全身 应用尿激酶而言,其出血的风险有所降低。然而较其他 介入治疗如经皮经肝机械血栓切除术及溶栓术等相比, 这种间接的溶栓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可能需要较大剂量 及较长时间的溶栓治疗,增大了出血的风险。所以在溶 栓过程中不能放松警惕,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牙龈、皮肤 及消化道、泌尿系统是否有新鲜的出血并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股动脉置管要妥善固定,尽量减少置管 肢体的运动量及运动幅度以减少对溶栓导管的机械弯折 而致断裂或导管脱出。认真做好宣教,注意保护导管, 护理人员在床边护理操作时要密切注意导管的位置并定 期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起病缓慢,发病前多存在慢性肠 功能不全或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1.腹痛 • 进食后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可从上腹向后背放射。腹 痛发作与进食量呈正相关,一次发作可持续2~3小时。 亦有表现为进食后胀满不适或钝痛。 • 2.恶心、呕吐、腹泻 • 剧烈绞痛可伴发恶心、呕吐,随症状进行性加重。病人 因惧腹痛而不敢进食。肠道供血不足可有慢性腹泻,粪 便量多,呈泡沫状,粪便中有大量的脂肪丢失。 • 3.体重减轻 • 因慢性腹泻,营养大量丢失,病人可体重减轻和营养不 良
检查
• 1.白细胞计数可升高,红细胞比容升高及酸中毒等。 • 2.腹部X线片早期可见大小肠有轻度或中度扩大充气, 晚期由于肠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液可呈普遍密度增高。 • 3.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在该动脉起始部3cm以内 发现血管的完全闭塞,因为存在侧支循环,故梗阻 远侧动脉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 • 4.CT扫描在增强和灌注动态图上可显示肠系膜上动 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肠管环形增厚, 呈“晕圈样”改变,又称为双晕征。严重肠缺血时, 肠壁界限不清、模糊,肠腔或腹腔内合并高密度血 性腹水
溶栓和抗凝治疗
• • • • • • • • • • • • • • 溶栓剂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 部位, 使纤维蛋白快速溶解,甚至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也可以全身使用尿激酶或链 激酶。严 重的胃肠道出血是使用溶栓剂的禁忌证。 抗凝治疗可选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右旋 糖酐、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抗凝药物治疗前、后,应注意监测凝血 酶原时间、出凝 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以防继发出血。 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不十分确定, 故在使用时应灵活 掌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决定是否使用溶栓和抗凝疗法。
• 2.1.2病情观察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腹痛,主要为 腹部胀痛,可为全腹性或局限于某个区域,这 主要和血栓的累及范围相关。如果在护理的过 程中发现患者的腹痛及腹胀明显加重,呕吐物 或胃肠减压物呈血性,腹膜刺激征加重及肠鸣 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腹痛给予吗啡类镇痛药而 无法缓解,则要考虑患者出现肠坏死,应及时 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aMVT患者常规要 禁食,并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消化道 的负担。要记录胃肠减压液的量及性状,保持 胃管通畅,防止患者因疼痛或术后麻醉未完全 清醒时拔出胃管。
诊断
• 1.病史 • 老年病人,既往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有肠 系膜血管移植手术史、血管创伤史,或有血液高凝 状态等。注意与房颤心房血栓脱落导致的肠系膜上 动脉栓塞相鉴别,后者多有房颤等心律失常病史。 • 2.临床表现 • 进食后腹部绞痛,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或消瘦。 • 3.辅助检查 • 腹腔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 血栓形形成,是诊断的重
临床表现
• 4.急腹症 • 可出现剧烈的腹痛,伴有频繁的呕吐,呕 吐物为血性物,肠蠕动增强;血性便在肠 系膜动脉栓塞中少见。进一步发展就会出 现肠坏死及腹膜炎等症状,甚至导致休克。 • 5.体征 • 早期营养不良是主要体征,有时在上腹部 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后期发生肠管坏 死,出现腹膜炎体征及休克的征象。
• 术前护理除了常规的术前准备如实验室检 查、心电图、胸腹平片等外,应该注意 aMVT患者因为腹痛而无法进食以及因血栓 而致大量腹腔渗液,可能导致水、电解质 及酸碱失衡、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在术 前应予以纠正,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后护理考虑到患者的肠道血液供应较差,即使在肠切除后仍然无法绝对保 证术后不会出现肠道再坏死或吻合口漏,加之部分患者因坏死肠段较多,术 后可能会存在短肠综合征,所以患者禁食的时间要比普通的肠切除、肠吻合 术长。在此期间,单纯给予普通补液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所以术后要 通过深静脉置管给予全胃肠外高营养来帮助患者恢复。要注意观察深静脉置 管的通畅性,防止患者将深静脉置管拔出。术后每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及电解质、凝血系列及血糖等,根据各种检验结果来调整用药。补液以量出 为入为原则,防止补液不足或大量补液而致患者心衰。注意鼓励患者咳痰以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如果再次发生腹痛、腹胀或腹痛加重的情 况,要考虑患者是否为血栓复发再次造成肠坏死。在此期间要排除切口疼痛, 如果诊断为二次肠坏死,则需要再次行肠切除术。术后患者常规胃肠减压以 缓解腹胀,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利于肠道吻合口的愈合。要注意观察胃肠 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并做准确记录。如果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引流液性 状及量的变化,要考虑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肠坏死及肠梗阻等病变。腹腔 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拔出,定期挤压引流管保证其通畅,观察并记录引 流液的性状及量。术后随着病情的恢复,引流液的性状应该由血性转变为清 亮无色的液体,量应该逐渐减少,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 应的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