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常规
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 •缺血性
•冠状动脉 脑卒中
血运重建 术后
•短暂性脑
•心力衰竭 缺血发作
•肾损害 •血肌酐
•主动脉夹层 •出血或渗出 •外周血管病 •视乳头水肿
>177µmol/L
>2.0mg/dl
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 和病史
I 无其他危险 因素
血压(mmHg)
1级SBP140~ 159或DBP90~
临床用药
各类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
药物分类氢氯噻强嗪适(应双症克)
主要不良反应
呋塞米(速尿)
螺内酯(心安衰 体疏通)
老年高血压
利尿剂
收缩期高血压
袢利尿剂 醛固酮拮抗剂 赛嗪类利尿剂
电解质紊乱
机理: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降低血管阻力。
心绞痛
ß-阻美滞托剂洛尔(心快肌速倍梗心他死律乐后失克常)
比索洛尔(心衰康可)
机理: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缩血管反应 卡托普利(开博通)
贝那普利(洛丁心)
高血压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脑病 脑血管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肾衰竭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用于分层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糖耐量受损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发病年龄女性<65岁, 男性<55岁) •腹型肥胖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标准
•安静休息时测量的血压值。 •非药物状态下, •非同日3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 •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定义与分类
成人血压的分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方法:两种: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大种
治疗要点
非药物治疗
☆减轻体重减重(BMI<25)
适用于所有 高血压病人
☆限制钠盐摄入 (<6g/d )
☆戒烟、限酒,补充钙和钾盐
☆适当运动
☆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
平衡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种类与作用特点 •降压药物应用原则 •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降压治疗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 (106~177u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 髂、股或主动脉);
•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用于分层的并发症
重度高血压性 心脏疾病 脑血管疾病 肾脏疾病 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心绞痛 •脑出血
<15%
中危
15%~20%
高危
20%~30%
极高危
>30%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 X线检查 超声心动图 眼底检查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
治疗原则: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至少<140/90mmHg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HBP:<130/80mmHg 老年收缩期HBP:SBP140~150mmHg,DBP<
支气管痉挛,心 功能抑制
机理: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系统;降低心排量。
临床用药
硝苯地平(心各痛类定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
主要不良反应
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
氨药氯物分地类平(洛活喜) 二氢吡啶
踝部水肿,头片片((异恬搏尔非定心二))氢吡啶类
心衰、心脏传导 阻滞
血管紧张素II
小动脉平滑肌收缩,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刺激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分泌醛固酮
BP
血容量增加
发病机制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Ca 2+ Na+
细胞膜离子转运N异a+常
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
发病机制
➢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itance,IR)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肾脏钠水潴留
↑
欧美
流行病学
亚非
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
美国黑人
美国白人
北方
南方
东部
西部
城市
农村
↓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防治现状
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治现状
三高
三低
患病率高
知晓率低
致残率高
治疗率低
死亡率高
控制率低
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
高血压
遗传 (40%)
环境 (60%)
饮食
精神应激
其他因素:肥胖、
年龄、缺乏运动
9
发病机制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定义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指在静息状 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可伴有心脏、 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 全身性疾病。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降压药种类 2 掌握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健康教育 3 熟悉高血压的分类、治疗要点、护理问题 4 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各种病因
皮层下神经中 枢功能变化
神经递质浓度 与活性异常
小动脉阻力 增加
高血压
血浆儿茶酚胺 浓度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 活性亢进
发病机制
肾性水钠潴留
各种病因
肾性水钠潴留
为避免组织过度 灌注机体代偿
高血压
小动脉阻力 增加
RAAS系统激活 血管紧张素原(肝)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阻周力阻小动力脉
平均动脉血压(BP)=心排血量(CO)×总外周结阻构力改(变PR) 心排血量:血容量、心率、心肌收缩力
血管壁顺应性 (大动脉)降低
血管舒缩状态
原发性高血压
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 肾性水钠潴留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胰岛素抵抗
99
低危
2级SBP160~ 179或
DBP100~ 109
中危
3级 SBP≥180或 DBP≥110
高危
II 1~2个危 险因素
中危
中危
极高危
III ≥3个危 险因素或TOD 或糖尿病
IV 并存临床 情况
高危 极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10年内将发生心脑 血管病事件的概率
低危
正常血压
<120
和
<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1级(轻度)
140 ~159 和(或) 90 ~99
2级(中度)
160 ~179 和(或 ) 100~109
3级(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