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掘XXX号工作面名称: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主管矿长: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生产:年月日通风:年月日机电:年月日计划:年月日煤质:年月日技术:年月日地测:年月日安全:年月日运输:年月日供应:年月日劳资:年月日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目录会审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编写依据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第三节地质构造第四节水文地质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节矿压观测第三节支护设计第四节支护工艺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第二节凿岩方式第三节爆破作业第四节装载与运输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通风第二节压风第三节瓦斯防治第四节综合防尘第五节防灭火第六节安全监控第七节供电第八节排水第九节运输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作业循环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通三防第二节顶板第三节爆破第四节防治水第五节供电第六节运输第七节其他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XXX二、用途: XX三、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等。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三、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四、其他技术规范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
二、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
三、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四、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煤层特征情况表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综合柱状图第三节地质构造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断层情况表附图: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还应附瓦斯地质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分析巷道区域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附图:巷道剖面图、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一、观测对象二、观测内容三、观测方法四、数据处理第三节支护设计根据巷道围岩性质,充分利用矿压观测资料,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
采用解析法或工程类比法选用支护参数等。
附图: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和临时支护剖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说明各类支护方式的主要参数、支护工序安排与支护要求。
预应力锚杆(锚索)施工工艺(1)准备首先检查钢绞线,按设计长度、松丝、铁锈和污泥;(2)钻孔采用锚杆钻机或专用锚索钻机钻孔,在钻孔时要保持钻机不挪动,以免钻孔轴线不在一条线上;(3)锚固采用树脂药卷锚固时,按先后顺序将超快或快速树脂药卷送入孔内,用钢绞线轻轻将树脂药卷送入孔底,用搅拌连接器将钢绞线与钻机连接起来,开动钻机,边搅拌边推进,搅拌20~30s后将钢绞线送入孔底,不落钻机停钻,等待2~3min落下钻机,卸下搅拌连接器。
(4)张拉树脂药卷养护1h。
然后安装托梁、托板、锁具,并使它们紧贴顶板,挂上张拉千斤顶进行张拉,观测压力表读数,达到设计预紧力(≥100kN)时停止。
附图:巷道支护断面图。
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一节施工方法一、巷道开口施工方法二、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三、不设支护的巷道掘进施工方法第二节凿岩方式一、机掘施工方式二、炮掘施工方式三、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施工,钻爆、扒装、运输方式四、掘进机械、钻具的名称、型号、数量、动力、照明来源,湿式凿岩(煤)、通风系统的布置等施工设备与供电情况表附图:设备布置图、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第三节爆破作业爆破条件:岩石的性质,巷道断面,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的种类,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量等。
爆破说明表附图:炮眼布置正面图、平面图、剖面图,装药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装载与运输煤岩方式,运输距离。
煤、矸、材料、设备、人员的运送方式等。
装载设备运输方式表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
敷设轨道的型号,中性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管线及轨道敷设方式表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等。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第五章生产系统第一节通风一、通风方式及供风距离二、风量计算(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100qk= m3/min(k=1.5~2.0)(二)按炸药使用量计算Q2= 25A= m3/min(每公斤炸药爆炸需供风25 m3)(三)按人数计算Q3= 4n= m3/min(四)按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Q4=Q局Ik f= m3/min(k f=1.2~1.3)(五)确定需要的配风量Q= m3/min三、风量验算(一)按最低风速验算1.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岩)(岩巷V小=0.015m/s)Q岩≥60×0.015S岩=9×S岩= m3/min 2.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煤巷V小=0.025m/s)Q煤≥15×S煤= m3/min(二)按最高风速验算(岩巷、煤巷或半煤岩巷V大=4m/s)岩巷、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Q≤60×4=240×S= m3/min (三)按掘进工作面温度和炸药量验算(四)按有害气体的浓度验算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其他有害气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掘瓦1 Q p 四、局部通风机的选型安装地点 附图: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压 风说明风源、压风方式、管径、风压等。
使用移动压风机的,还要说明移动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管路长度、安装位置和敷设路线等。
附图:压风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 瓦 斯 防 治临时抽放瓦斯泵站安设的地点,瓦斯抽放管路的安设方式、敷设长度、管路中的混合瓦斯浓度,设置警戒、超限报警、通风方式、风量需求,抽出的瓦斯引排地点、抽放瓦斯操作工序等。
附图: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综 合 防 尘防尘供水水源、水量、水压,供水管路系统、管径、水幕、防爆水袋、喷雾点个数及位置,湿式钻眼、水泡泥、爆破喷雾、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等。
附图: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防 灭 火说明巷道施工防灭火的措施、要求等。
说明巷道施工时,消防供水管路系统、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和地点等。
第六节安全监控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甲烷传感器、掘进机机载甲烷断电仪、装载点、运输巷、进回风流安装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设置、瓦斯报警浓度、报警处理等。
附图: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第七节供电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器设备。
附图: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排水工作面涌水量,排水方式,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临时水仓的地点和容积,排水路线等。
附图: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运输运输方式、设备型号、运输路线等。
附图:运输路线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一、照明设施、位置等。
二、通讯设施、电话位置等。
三、信号装置的种类和用途等。
附图:照明、通讯、信号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劳动组合、劳动力配备、出勤率。
劳动组织图表第二节作业循环根据工艺流程,规循环作业方式(日、班规循个数)规循进尺,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工时效率。
循环作业图表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作面长度、巷道毛断面、净断面,巷道岩性、支护形式,在册人数、出勤人数、出勤率,日进尺、工数,月循环次数、月进尺,循环率、金额、总成本、所需工资额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通三防第二节顶板第三节爆破第四节防治水第五节机电第六节运输第七节其它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透水、冒顶,提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等。
发生灾害时快速、有效的传报技术和办法,撤出人员的区域和避灾路线,自救条件,防止灾害扩大、统计井下人数及其他应急应急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附图:避灾路线示意图。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