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三节地质构造 (3)第四节水文地质 (3)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支护工艺 (5)第四章施工工艺 (15)第一节工艺流程 (15)第二节截割方式 (16)第三节装、运岩方式 (17)第四节管线及皮带敷设 (17)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9)第六节综掘施工相关规定 (19)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一节劳动组织 (25)第二节循环作业 (25)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6)第六章生产系统 (27)第一节通风系统 (27)第二节压风系统 (30)第三节防尘系统 (30)第四节防灭火 (31)第五节供电系统 (32)第六节排水系统 (33)第七节运输系统 (33)第八节安全监测系统 (33)第九节通讯系统 (36)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7)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41)第一节施工准备 (41)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41)第三节顶板管理 (48)第四节机电管理 (57)第五节运输管理 (66)第六节防治水管理 (78)第七节特殊措施 (80)第八节其它 (89)第九章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2)第一节掘进专业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2)23215工作面中间巷作业规程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况一、巷道名称本巷道名称为23215工作面中间巷。
二、巷道位置23215工作面自三角区辅运上山(南段)V14导线点前104.8m开门,按90°方位,沿23-2煤层(留底煤不超过0.5m)掘进至23213工作面下顺槽设计位置。
三、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23213工作面下顺槽掘进运输系统,满足回风、行人、通风、辅助运输、管线敷设等需要。
四、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该巷道预计总长度:290m服务年限:2年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层间距及力学性质23215工作面中间巷布置在中生界侏罗系水西沟群八道湾组(J1b)23-2煤层中,根据地质报告等资料分析,该巷道位于23-1与23-2煤层分层区域,上部23-1煤层厚约4.5m,下部23-2煤层厚约5.2m,中间层间距厚约6m,岩性主要为泥岩、细砂岩。
煤23-2天然抗压强度1.4~4.5 MPa,饱和抗压强度0.2MPa,抗拉强度0.12~0.2MPa,天然抗剪强度0.13~0.3MPa,含水率15.81~49.61%,吸水率32.17% ,软化系数0.04。
煤23-2顶板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泥岩、细砂岩。
平均天然抗压强度为12.2~16.27MPa;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 1.81~3.69MPa;平均抗拉强度为0.87~1.25MPa;平均天然抗剪强度2.05~3.53MPa;软化系数一般0.02~0.25,属软质岩类,岩层稳定性类别为Ⅲ类。
煤23-2底板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平均天然抗压强度14.44~19.5MP之间;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1.81~3.06MPa;平均抗拉强度为0.77~1.8MP,平均天然抗剪强度为1.54~2.88MPa;软化系数为0.02~0.25,属软质岩类,岩层稳定性类别为Ⅲ类。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23215工作面中间巷布置在23-2煤层中,煤23-2平均瓦斯含量为0.569ml/g,其中CH4为0.000 ml/g,瓦斯分带均为二氧化碳—氮气带,总趋势显示越向深部瓦斯含量增加,巷道掘进时要做好有害气体检测工作,确保工作面正常通风。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煤23-2煤层煤炭自燃鉴定,煤23-2煤层均属很易自燃的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属Ⅰ类,煤23-2最短自燃发火期为38天,施工时要加强防灭火措施。
煤23-2火焰长度大于400mm,扑灭火焰的岩粉量在70-85%之间,煤23-2煤层有煤尘爆炸性危险,煤23-2爆炸性指数为44.45%。
施工中要做好防尘工作,防止煤尘积聚。
第三节地质构造23215工作面中间巷布置在中生界侏罗系水西沟群八道湾组(J1b)23-2煤层中,受ZK301背斜构造影响,该巷道范围内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地层走向57°~80°,倾向327°~350°,巷道掘进方向煤岩层倾角1°~7°。
为防止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穿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沿23-2煤层留底煤(不大于0.5m)掘进。
23215工作面中间巷掘进至23213工作面上顺槽时距已揭露的F1正断层较近,该断层走向北东、倾向120~135°、倾角30~60°、落差0~58m。
巷道施工区域无陷落柱、火成岩侵蚀等特殊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23215工作面中间巷所在区域地表地形整体南高北低,属低山丘陵地貌,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工作面埋深115~125m,巷道掘进过程中无地表无水害影响。
23215工作面中间巷所在区域上覆古近系砂砾岩层厚约10m,砂砾岩层下距23-2煤层约65m,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泥岩、细砂岩等隔水岩层,岩层裂隙不发育,渗透性差,具良好的隔水性,且砂砾岩层位于古近系含水层水位线以上,因此巷道掘进过程中无顶板含水层影响。
预掘巷道所在区域煤23-2下距H5-2含水层较近,平均距离约1.5m,含水层平均厚约5m,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粗砂岩,该含水层埋藏较深、富水性弱、连通性差,巷道掘进过程中底板可能出现渗水,对巷道掘进施工影响较小。
施工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条件观测,并及时完善巷道疏排水系统,确保巷道疏排水畅通。
23215工作面中间巷及23213工作面切眼掘进至23213工作面上顺槽时距已揭露的F1正断层较近,根据F1正断层揭露情况,该断层破损带内泥质充填,揭露过程中无潮湿、淋水等情况,对巷道掘进施工无水害影响。
巷道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观测,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汇报处理,待确定无水害影响后方可恢复施工。
附:1、23215工作面中间巷平面布置图2、地层综合柱状图3、23215工作面中间巷预想剖面图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23215工作面自三角区辅运上山(南段)V14导线点前104.8m开门,按90°方位,沿23-2煤层(留底煤不超过0.5m)掘进至23213工作面下顺槽设计位置。
第二节支护工艺一、巷道断面23215工作面中间巷为矩形断面,荒宽5400mm,净宽5200 mm,荒高3800mm,净高3400mm。
巷道掘进断面积20.52m2, 净断面积17.68m2。
二、支护设计1、临时支护(1)采用“机载液压支护”作临时支护,割煤(岩)后,先将准备好的网片及钢带绑扎牢固抬运至迎头,将网片及钢带放至在机载临时支架上,将机载临时支架移至迎头,调整好打设锚杆位置。
当机载机载液压支护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采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临时支护。
(2)循环进尺:当顶板完好时循环进尺1.8m,迎头最大空顶距截割前不大于0.3m,截割后不大于2.1m;顶板破碎时循环进尺0.9m,迎头最大空顶距截割前不大于0.3m,截割后不大于1.2m。
附:临时支护图2、永久支护巷道断面为直墙圆弧拱断面,顶板采用“锚网带+锚索”作永久支护。
锚杆型号为MSGLD-335/20×2400mm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间排距为900×900mm,顶板破碎时将排距缩小至800mm;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焊接,尺寸2760×1080mm,网格尺寸80×80mm,每隔160mm用联网器联接一处并扭结360°成环,顶板破碎钢筋网自连困难时,采用双股10#铁丝每隔160mm连接扭结;锚索为Φ17.8×6300mm的鸟巢钢绞线,每排两根,间排距1800×1800mm,顶板破碎时将锚索排距缩至1600mm,锚索盘采用正规蝶形托盘,规格:长×宽×厚=300×300×16mm。
两帮采用“塑网+锚杆+W护板”作为永久支护,锚杆型号为MSGLD-335/18×2000mm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间排距为1100×900mm,顶板破碎时缩小排距至800mm,底角锚杆与水平方向呈10~30°;W护板的规格参数为长×宽×厚=300×280×4mm;塑网为双抗塑编网,网孔尺寸30×30mm,采用穿簧联接。
(3)巷道左帮布置水沟,水沟断面:宽×深=300×300mm,水沟壁厚100mm,混凝土强度C20。
(4)巷道底板素混凝土铺底,铺底厚度100 mm,强度C20。
附:永久支护断面图三、锚杆支护参数设计(一)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支护参数1、锚杆长度计算L = KH + L1 + L2H =B÷2 f式中:L —锚杆长度m;H —冒落拱高度m;K —安全系数一般取2;L1 —锚杆锚入稳定煤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3m;L2 —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f —岩层坚固性系数2-4,取3;B — 巷道开掘宽度,5.4m ;则H =B ÷2 f=5.4÷6=0.9mL = KH + L1 + L2=2×0.9+0.3+0.1=2.2(m)2、锚杆间、排距计算式中:A — 锚杆间排距m ;Q — 锚杆设计锚固力,70kN/根;H — 冒落拱高度,取0.6m ;r — 被悬吊煤层的重力密度,取14.9kN/m 3;K — 安全系数,一般取K=2;则A={70/(2×0.6×14.9)}1/2=1.98m软弱岩层厚度是根据地质资料、实测或经验估计。
(二)按照加固拱原理计算锚杆参数设计1、锚杆长度计算公式为:L =N ×(1.1+B ÷10)式中 L ——锚杆长度,m ;N ——危岩稳定性影响系数,取1.2;B ——巷道宽度:5.4m ;L =N ×(1.1+B ÷10)=1.2×(1.1+5.4÷10)=1.97m(2)锚杆间、排距为a ≤γKH Q 式中 a ——锚杆的间、排距,m ;Q ——锚杆的设计锚固力,70KN ;γ——被悬吊岩石的重力密度,取14.9 KN/m 3;K ——安全系数,一般取K =2;即:H =f B 2式中 B——巷道开挖宽度,m;f——岩石坚固性系数,取3。
H=5.4÷2÷3=0.9m则a≤{70/(2×0.9×14.9)}1/2= 1.62m通过计算,顶板永久支护选用MSGLD-335/20×2400mm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900×900mm,帮永久支护采用MSGLD-335/18×2000mm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为900×900mm,均能满足要求。